京剧《贺后骂殿》是传统“骂派”青衣代表剧目,取材于《宋史·后妃传》,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继位,贺后(太祖皇后)携太子入宫哭祭,当殿痛斥赵光义谋害太祖、篡夺皇位的故事,全剧以“骂”为核心,通过跌宕起伏的唱腔与表演,塑造了贺后外柔内刚、忠烈不屈的形象,而其曲谱作为京剧音乐艺术的典型载体,既保留了传统京剧“西皮二黄”的声腔体系,又通过板式变化、旋律设计精准传递人物情感,堪称京剧旦角唱腔的典范之作。
曲谱的整体风格与声腔特点
《贺后骂殿》的曲谱以“二黄”声腔为主体,辅以“西皮”导板,形成“悲愤中见刚烈,哀婉中含怒火”的音乐基调,二黄腔擅长表现沉郁、悲壮的情绪,与贺后失去丈夫、痛斥奸佞的情境高度契合;而西皮导板则作为开场,以散板形式打破节奏束缚,先声夺人地渲染贺后初入宫时的悲痛欲绝。
在板式运用上,全剧曲谱遵循“导板—回龙—原板—快板—散板”的逻辑链条,形成情绪的层层递进:
- 西皮导板(散板):如贺后登场时的“自那日与太宗在宫争吵”,旋律自由舒展,音区跨度大(从低音“3”到高音“5”),通过下滑音、哭腔等装饰音,模拟抽泣声,奠定“悲”的基调;
- 二黄回龙(上句):承接导板,节奏由散渐整,旋律多在低音区迂回,如“耳边厢又听得大炮响”,以“顿音”表现贺后听闻太祖死讯时的震惊与恍惚;
- 二黄原板(中速):叙事性板式,节奏平稳,旋律起伏较小,如“他本是篡位贼心肠不良”,字多腔少,以“垛板”形式控诉赵光义的罪行,语气坚定;
- 二黄快板(急促):情绪爆发点,节奏加快,旋律线陡峭,如“骂声光义小昏王”,通过“高音拖腔”(如“王”字延长至“5—i—2”)和“重音强调”(如“昏”字用切分音),将贺后的愤怒推向高潮;
- 二黄散板(收尾):回归自由节奏,旋律渐弱,如“贺后我骂殿一场”的“场”字以下滑音收束,既表现骂殿后的心力交瘁,又暗含对先帝的哀思。
经典唱段曲谱解析
为更直观展现曲谱细节,以下选取剧中核心唱段,从板式、旋律、节奏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唱段名称 | 板式 | 曲谱特点 | 情感表达 |
---|---|---|---|
自那日与太宗在宫争吵 | 西皮导板 | 散板,4/4拍,旋律以“2—3—5—i”上行,后接“5—3—2—1”下行,尾音带颤音;记谱中标注“哭腔”符号“⌒”。 | 表现贺后初见赵光义时的悲痛欲绝,哭腔模拟呜咽,旋律起伏如泣如诉。 |
他本是篡位贼心肠不良 | 二黄原板 | 中速,2/4拍,每句“眼起板落”,旋律多级进(如“3—2—1—2”),字腔紧密(“篡位贼”三字一字一音)。 | 以冷静的叙事语气揭露赵光义的罪行,节奏平稳中暗藏怒火,体现贺后的理智与刚烈。 |
骂声光义小昏王 | 二黄快板 | 快速,1/4拍,每句“闪板”起唱(如“骂”字切分),高音区密集(“昏王”的“王”字达高音“i”),拖腔加“擞音”。 | 情绪爆发,通过高亢的旋律、急促的节奏,将贺后的愤怒与控诉推向极致,字字铿锵。 |
贺后我骂殿一场 | 二黄散板 | 散板,节奏自由,旋律从“5”下行至“1”,尾音渐弱,记谱标注“气口”符号“∨”。 | 骂殿后的余韵,旋律低沉如叹息,表现贺后的悲愤与无奈,同时暗含对未来的忧虑。 |
曲谱的传承与演变
《贺后骂殿》的曲谱在传承中形成了不同流派版本,以“余(叔岩)派”和“程(砚秋)派”最具代表性,余叔岩版本注重“以字行腔”,旋律简洁刚劲,如“骂声光义小昏王”的“昏”字,用“喷口”唱法,强调字头,凸显怒气;程砚秋版本则侧重“声情并茂”,在快板中加入“脑后音”(高音区共鸣),使唱腔更具穿透力,如“小昏王”的“王”字,拖腔长达6拍,通过音量强弱变化表现情绪的起伏。
传统曲谱早期以“工尺谱”记谱,仅标注旋律走向和板式,无具体节奏和装饰音细节,需通过“口传心授”传承;20世纪后,逐渐改用简谱或五线谱,标注力度(如“f”强、“p”弱)、速度(如“♩=120”)及装饰音(如“倚音”“颤音”),使曲谱更规范化。《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等权威出版物收录的《贺后骂殿》曲谱,已成为剧团教学和演出的重要依据。
相关问答FAQs
Q1:《贺后骂殿》的曲谱中,为何多用“二黄”而非“西皮”声腔?
A1:二黄腔的旋律特点是“平稳中见起伏,低回中含悲壮”,其调式为“徵调式”(以“5”为主音),音区偏低,适合表现深沉、压抑的情感,贺后面对的是杀害丈夫的仇人,情绪以“悲愤”为主,二黄腔的低沉音域能更好地模拟其压抑的怒火和哀思;而西皮腔的“宫调式”(以“1”为主音)则明快流畅,多表现喜悦或激昂的情绪,与贺后的核心情感不符,仅在开场用“西皮导板”,是为打破二黄的沉闷,先渲染悲痛,再转入二黄的叙事与爆发,形成情绪对比。
Q2:学习《贺后骂殿》的曲谱,需要掌握哪些京剧音乐基础知识?
A2:首先需掌握京剧声腔体系,区分“西皮”“二黄”的调式、旋律特点及适用情感;其次要熟悉常用板式,如“导板”“原板”“快板”“散板”的节奏规律和功能;需理解“字正腔圆”的唱腔原则,掌握“喷口”“颤音”“擞音”等装饰音技巧,以及“气口”(换气位置)的运用,骂声光义小昏王”一句,需在“骂”字后快速换气(“气口”符号“∨”),才能保证快板节奏的连贯;需结合剧情理解曲谱的情感逻辑,通过旋律的强弱、快慢变化,准确传递贺后从悲痛到愤怒的心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