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谢瑶环全剧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传奇故事?

京剧《谢瑶环》取材于唐代武则天时期的故事,由田汉先生改编,是传统京剧中歌颂清官为民除害、反抗强权的经典剧目,全剧以女官谢瑶环奉命巡按江南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她不畏权贵、惩治豪强、最终蒙冤的悲壮历程,既体现了“民为邦本”的思想,也塑造了刚正不阿、智勇双全的女性形象。

京剧谢瑶环全剧剧本

剧情梗概

武则天称帝后,为察民情,派遣女官谢瑶环(官拜尚仪院右院司籍)携尚方宝剑巡按江南,时值武三思之子武宏与来俊臣之弟来通倚仗父势,在江南强占民田、欺男霸女,甚至强抢民女肖婉娘,谢瑶环微服私访,目睹百姓疾苦,决心惩治恶霸,她设计将武宏、来通擒获,并依律处斩,同时释放被抢民女,并将没收的田产归还百姓,此举触怒了武三思与来俊臣,二人向武则天诬告谢瑶环“私通反贼、擅杀皇亲”,武则天起初偏听偏信,将谢瑶环打入天牢,后经谢瑶环申诉及朝臣劝谏,方知真相,但为时已晚——谢瑶环已在狱中受酷刑而死,武则天追封谢瑶环为“忠烈女”,并严惩诬告者,以谢天下。

主要人物表

角色 行当 身份与性格特点
谢瑶环 闺门旦 尚仪院女官,才智过人,刚正不阿,心怀百姓
武三思 武则天侄子,骄横跋扈,仗势欺民
袁行健 小生 谢瑶环恋人,江湖义士,武艺高强
武宏 武三思之子,纨绔恶霸,草菅人命
来俊臣 武则天宠臣,阴险狡诈,构陷忠良
武则天 老旦 女皇帝,初期偏信,后期明察悔悟
苏鸾仙 花旦 谢瑶环侍女,机灵忠心,辅助主母

经典场次与亮点

全剧结构紧凑,冲突集中,经典场次各具特色:

京剧谢瑶环全剧剧本

  • “巡按江南”:开场通过谢瑶环与苏鸾仙的对话交代背景,谢瑶环手持尚方宝剑,念白“奉命巡按江南地,要救百姓出火坑”,奠定为民请命的基调。
  • “怒打恶少”:核心冲突场次,谢瑶环在街头偶遇武宏强抢民女,面对恶少威胁,她亮出尚方宝剑,厉声喝斥“皇亲国犯王法,哪个敢藐视官规!”并当场将武宏重责四十,展现不畏强权的胆识。
  • “夜诉衷肠”:谢瑶环与袁行健(化名“阮华”)因共同为民除害而相知,月下对唱《西皮流水》“谢瑶环在江南心事茫茫”,既抒发对袁行健的爱慕,更表达“愿将一生献黎民”的志向,文戏唱腔婉转动人。
  • “金殿蒙冤”:高潮场次,武三思、来俊臣诬告谢瑶环,武则天不辨真伪,怒斥谢瑶环“私通反贼”,谢瑶环据理力争:“民女被抢,我救她;恶霸行凶,我惩他;何罪之有?”唱腔激越悲愤,最终被打入天牢,凸显忠臣受奸佞所害的悲剧性。
  • “昭雪冤情”:结局,武则天查明真相,痛哭“孤王错怪了忠良女”,追封谢瑶环,并处死武三思、来俊臣,以谢天下,但谢瑶环已含恨而逝,留下“清名留人间”的遗憾,悲壮感人。

艺术特色

《谢瑶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均有突出成就:主题上,通过谢瑶环的故事批判权贵专横、歌颂为民请命,呼应了传统戏曲“清官戏”的精神内核;人物塑造上,谢瑶环突破传统女性形象,兼具文官的智谋与武将的果敢,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女性角色;唱腔设计上,融合西皮明快与二黄深沉,如谢瑶环的“反二黄慢板”抒发悲愤,袁行健的“西皮流水”表现豪迈,极具感染力;表演上,文戏重念白与情感表达,武戏重身段与技巧,如谢瑶环持剑打恶霸的场面,刚柔并济,精彩纷呈。

相关问答FAQs

Q1:《谢瑶环》的历史背景是否真实?
A:谢瑶环为虚构人物,但故事反映了武则天时期的社会现实,武则天虽重用酷吏来俊臣等人,但也曾打击关陇贵族势力,推行“劝农桑、薄赋敛”政策,剧中武三思等外戚专权、地方豪强欺压百姓的情节,符合唐代历史背景,谢瑶环的艺术形象是对“清官文化”的典型化塑造。

京剧谢瑶环全剧剧本

Q2:谢瑶环这一角色为何能成为经典?
A:谢瑶环的经典性在于其形象的独特性与时代意义,她打破了传统戏曲中女性多为“闺阁佳人”或“忠烈节妇”的刻板印象,塑造了“女清官”形象——既有治国安邦的才干,又有为民请命的担当;她的悲剧命运折射出封建制度下忠奸斗争的残酷性,引发观众对“正义与强权”的思考;其唱念做打的精湛表演(如杜近芳、李世济等名家的演绎),使角色深入人心,成为京剧旦行的重要代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