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青年豫剧团作为河南省汝州市重要的文化艺术团体,自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传承与弘扬豫剧艺术的重任,以青春活力为传统戏曲注入新机,成为当地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亮点,剧团扎根中原沃土,既坚守豫剧艺术的根与魂,又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惠民演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豫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剧团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汝州市豫剧团,2000年后为培养青年演员、注入新鲜血液,正式更名为“汝州市青年豫剧团”,现有演职人员60余人,平均年龄28岁,涵盖老生、青衣、花旦、小生、丑角等行当,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技艺扎实的青年艺术队伍,在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的带领下,剧团始终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宗旨,既传承经典,又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唱腔纯正、表演细腻、舞美现代”的艺术风格,在豫剧界崭露头角。
在剧目创作上,剧团秉持“传统为根、创新为魂”的理念,既复排经典传统戏,也积极创排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传统戏方面,《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秦香莲》《七品芝麻官》等剧目经过青年演员的重新演绎,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豫东、豫西唱腔韵味,又在表演节奏、人物塑造上融入了年轻一代的理解,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现代戏创作则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现实生活,先后推出《焦裕禄在汝州》《乡村故事》《青山绿水》等原创剧目,焦裕禄在汝州》以汝州籍人民公仆焦裕禄为原型,通过生动的舞台语言展现其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不仅成为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还成功入选全国基层戏曲院团会演,让“红色戏曲”走进全国观众视野,新编历史剧《汝瓷韵》则巧妙结合汝州“汝瓷之都”的地域文化,以宋代汝瓷匠人的故事为线索,将传统戏曲与非遗技艺相融合,舞美中融入汝瓷天青色的意象,唱腔设计借鉴了汝瓷烧制过程的韵律,被誉为“流动的文化名片”。
为提升艺术水准,剧团常年与河南省豫剧三团、洛阳豫剧院等专业院团开展交流合作,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编剧、舞美设计师等参与创作,并定期选派青年演员到中国戏曲学院、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进修学习,剧团注重“传帮带”,聘请豫剧表演艺术家(如牛淑贤、吴心平等)担任艺术顾问,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为青年演员传授《穆桂英挂帅》《大祭桩》等经典剧目的表演精髓,近年来,剧团演员在河南省戏剧大赛、“香玉杯”艺术奖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青年演员张晓燕凭借《秦香莲·杀庙》一折荣获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成为豫剧界备受瞩目的新秀。
惠民演出是剧团的重要使命,年均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周”等活动120余场,足迹遍布汝州市15个乡镇(街道)及周边县区(如平顶山、洛阳等),在农村,剧团搭建“流动舞台”,将《花木兰》《朝阳沟》等剧目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在学校,通过“戏曲体验课”“折子戏专场”等形式,为青少年讲解豫剧历史、行当知识、脸谱寓意,培养年轻观众的戏曲兴趣,2023年,剧团开展的“豫剧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市20所中小学,参与学生达3万余人次,被河南省文旅厅评为“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剧团还积极探索“戏曲+文旅”融合模式,在风穴寺、汝瓷小镇等景区推出“戏曲实景演出”,将传统表演与地方旅游资源相结合,既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拓宽了剧团的传播渠道。
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剧团先后受邀参加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原文化博览会、河南省农民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多次代表平顶山市参加河南省戏剧节、青年演员戏曲大赛,并登上河南卫视《梨园春》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汝州青年豫剧人的风采,2022年,剧团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青年豫剧云剧场”,每周直播传统戏选段、幕后排练等内容,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50万人次,让豫剧艺术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更多年轻粉丝,剧团已累计演出剧目50余部,观众超500万人次,成为豫南地区最具活力的青年戏曲院团之一。
以下是汝州市青年豫剧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时间节点 | 重要事件 |
---|---|
1985年 | 前身“汝州市豫剧团”成立,以复排传统戏为主 |
2002年 | 正式更名为“汝州市青年豫剧团”,启动青年演员培养计划 |
2010年 | 创排现代戏《焦裕禄在汝州》,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
2015年 | 青年演员张晓燕获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
2018年 | 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年均覆盖学生2万人次以上 |
2022年 | 开通“云剧场”直播,单场观看量突破50万,获评“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
2023年 | 新编历史剧《汝瓷韵》首演,成为汝州文旅新名片 |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剧团仍面临青年观众培养不足、市场化运作能力较弱等挑战,汝州市青年豫剧团将继续扎根基层,一方面深化剧目创新,探索“戏曲+动漫”“戏曲+短视频”等传播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另一方面加强市场化运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实现“以戏养戏”的良性循环,让豫剧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FAQs
Q1:汝州市青年豫剧团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A1:剧团主要通过三方面吸引年轻观众:一是创新传播形式,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云剧场”,直播戏曲选段和幕后花絮,用短视频解读戏曲知识,降低观看门槛;二是融入现代元素,在传统戏中加入现代舞美技术(如LED背景、动态灯光),创排贴近年轻人生活的现代戏(如《青春之歌》讲述大学生创业故事);三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如画脸谱、学唱段)、校园戏曲社团等方式,让青少年从小接触并爱上豫剧。
Q2:剧团在传承传统豫剧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A2:剧团传承传统豫剧的做法包括:一是经典复排,系统整理《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传统剧目,邀请老艺术家指导青年演员,确保唱腔、身段、锣鼓经等“原汁原味”;二是“口传心授”式培养,通过“师徒结对”让老演员手把手传授表演技巧,目前已培养20余名青年骨干演员;三是传统技艺挖掘,组织团队走访豫剧老艺人,记录濒临失传的唱腔流派(如豫东调“呱哒嘴”),并整理成册,建立“豫剧艺术数据库”,为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