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河南戏曲名家贾挺聚对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河南戏曲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戏曲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各具魅力,而在这片戏曲沃土上,无数艺术家用一生诠释着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贾挺聚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河南戏曲界的“老生”名家,他的艺术生涯不仅浓缩了豫剧表演的精髓,更见证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蜕变。

河南戏曲贾挺聚

贾挺聚的艺术之路始于对戏曲的天然热爱,出生于河南一个戏曲氛围浓厚的家庭,他自幼耳濡目染,跟着戏班里的老艺人学唱腔、练身段,十岁便登台演出,凭借一副好嗓子和灵动的悟性崭露头角,后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系统学习豫剧老生表演,师承多位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唱念做打基础,他的表演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著称,尤其擅长塑造忠义正直、刚毅果敢的正面人物,无论是《三哭殿》中的唐太宗,还是《十五贯》中的况钟,他都能通过精准的眼神、沉稳的身段和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唱腔上,他深谙豫剧“豫东调”“豫西调”的融合之道,既保留了豫西调的苍劲悲凉,又融入了豫东调的明快激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贾派”老生唱腔,被观众誉为“中原一声雷”。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贾挺聚塑造了众多经典舞台形象,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剧目,为清晰展现其艺术成就,以下列举部分代表作品及其角色特点:

剧目名称 饰演角色 艺术特色
《三哭殿》 唐太宗 唱腔沉稳大气,通过“劝”“哭”“审”等层次分明的表演,展现帝王的威严与父爱
《十五贯》 况钟 身段挺拔,眼神犀利,以“访鼠测字”等桥段凸显清官的智慧与正义
《穆桂英挂帅》 寇准 念白铿锵有力,动作洒脱不羁,将老臣的忠勇与智谋刻画入微
《花木兰》 花父 唱腔质朴深情,以父女情为纽带,展现传统家庭的伦理温情

除了舞台表演,贾挺聚对河南戏曲的传承贡献同样卓著,他深知传统艺术的延续需要“传帮带”,先后在河南省豫剧院、郑州艺术学院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当今戏曲界的中坚力量,他主张“学戏先学做人”,教导学生不仅要练好基本功,更要理解人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他还积极参与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将一些濒临失传的老戏重新搬上舞台,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他在《朝阳沟》的复排中,既保留了原作的乡土气息,又在音乐配器和舞台调度上进行了创新,使这部现代经典剧更受年轻观众喜爱。

河南戏曲贾挺聚

贾挺聚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河南省文华奖”等多项荣誉,但对他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观众对豫剧的热爱与传承,他曾说:“戏曲是活的艺术,只有扎根生活、贴近观众,才能永远年轻。”虽已年过八旬,他仍坚持参与“戏曲进校园”“非遗展演”等活动,用亲身经历讲述河南戏曲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问答FAQs

Q1:贾挺聚的表演风格与其他豫剧老生演员有何不同?
A1:贾挺聚的表演风格以“刚柔并济、形神兼备”为核心,区别于部分老生演员偏重“唱”或“做”的单一特点,他特别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通过唱腔的抑扬顿挫、眼神的细微变化和身段的一招一式,将人物的性格、身份与情感融为一体,在《三哭殿》中,他既展现了帝王威严,又通过哭腔中的颤抖与哽咽,传递出对女儿的疼爱,使角色立体丰满,他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表演,使舞台人物更贴近观众,更具亲和力。

河南戏曲贾挺聚

Q2:贾挺聚对河南戏曲的传承有哪些具体举措?
A2:贾挺聚的传承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育人,他在河南省戏曲学校任教期间,编写了《豫剧老生表演教程》,系统归纳了自己的表演经验,培养了李树建、王红丽等一批优秀演员;二是剧目抢救,他参与整理改编了《侧美案》《秦香莲》等十余部传统剧目,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留存珍贵资料;三是推广普及,他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社区戏曲角”等活动,亲自示范唱段、讲解戏曲知识,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让年轻观众了解豫剧的魅力,为河南戏曲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