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演员边玉洁唱腔有何独特艺术魅力?

豫剧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越、朴实生动的唱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而在众多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常派传人边玉洁的唱腔尤为独树一帜,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主要演员,边玉洁深耕舞台数十载,不仅在继承常香玉大师“刚健明亮、大气磅礴”的唱腔精髓上下了苦功,更结合自身嗓音条件与时代审美,形成了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演唱风格,为豫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豫剧演员边玉洁唱腔

边玉洁的唱腔艺术,首先体现在对常派核心技巧的精准把握与创造性转化,常派唱腔以“真声吐字、假声行腔、气沉丹田、音贯云霄”为特色,强调“声情并茂、以情带声”,而边玉洁在传承中尤为注重“情”与“技”的融合,她的发声技巧独具一格:在真声与假声的转换上,她如同“穿针引线”,既保持了真声的扎实厚重,又让假声通透明亮,尤其在演唱高腔时,她善用“脑后音”与“擤音”,使声音如金石掷地,又似流水婉转,既有“响遏行云”的气势,又不失“绕梁三日”的余韵,例如在《花木兰》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经典唱段里,她以真声起头,字字铿锵如重锤敲击,展现花木兰对女子地位的不平;转入“男子打仗到边关”时,假声渐入,气息如抽丝般绵长,将花木兰的巾帼柔情与家国大义层层递进地铺陈开来,既有常派唱腔的“刚”,又融入了“柔”的细腻,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在咬字吐字上,边玉洁严格遵循豫剧“字正腔圆”的传统,注重“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处理,尤其擅长“喷口”与“收音”,穆桂英挂帅》中“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炮”字,她以“喷口”发力,字头如刀切般干脆,字腹饱满有力,字尾收得利落,既突出了穆桂英的威风凛凛,又让观众听清每一个字,真正做到“字带情,情带声”,这种对吐字的极致追求,让她的唱腔既有戏曲的“韵律美”,又有口语化的“亲切感”,无论剧场后排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能清晰感受到唱腔中的情绪流动。

边玉洁唱腔的另一大特色,是对不同行当唱腔的跨界融合与角色化塑造,她不拘泥于单一行当的局限,而是根据人物性格需要,将青衣的端庄、闺门旦的婉约、刀马旦的英武巧妙融合,在《红娘》中,她饰演的红娘俏皮灵动,唱腔借鉴了花旦的轻快,如“叫张生你 hide 着”一段,她用跳动的音阶与俏皮的装饰音,把红娘的热心与狡黠演绎得活灵活现;而在《秦香莲》中,她则以青衣的沉稳打底,唱腔中带着悲怆的“哭音”,如“见皇姑把我的苦事细讲”一段,她以气带声,声音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激愤高亢,将秦香莲的冤屈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千人千面”的唱腔塑造能力,源于她对人物的深度理解——她曾说:“唱腔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人物内心的声音,只有走进角色的心里,唱出来的声音才能打动人。”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边玉洁唱腔的艺术特色,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

豫剧演员边玉洁唱腔

唱腔特点维度 具体表现 代表剧目举例
发声技巧 真假声转换自然,善用“脑后音”与“擤音”,高腔通透有力,中低区浑厚饱满,气息控制如“抽丝”“吹灰”般细腻。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五女拜寿》
情感表达 以情带声,刚柔并济,豪迈时如大江奔涌,婉约时如小桥流水,根据人物性格调整音色与节奏,避免程式化。 《红娘》《秦香莲》《朝阳沟》
行当融合与创新 突破行当界限,将青衣、闺门旦、刀马旦的唱腔特点有机融合,唱腔设计既符合传统板式规律,又融入现代音乐元素。 《新版白蛇传》《黑娃还妻》

在艺术传承与创新方面,边玉洁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她深知,传统豫剧要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必须在继承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当代审美的创新,近年来,她在新编剧目中尝试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在《新版白蛇传》中,将传统豫剧的【二八板】【慢板】与通俗音乐的节奏结合,为“白素贞断桥”设计了“吟诵式”唱腔,既保留了豫剧的韵味,又增强了唱段的现代感;在舞台呈现上,她注重唱腔与灯光、舞美、身段的配合,如在《朝阳沟》中“亲家母对唱”一段,她通过明快的节奏与生活化的唱腔,配合诙谐的肢体语言,让这段传统唱段在新时代观众中引发共鸣,她还致力于豫剧的普及教育,走进校园、社区开展讲座,通过“唱腔体验课”让年轻人感受豫剧的魅力,为豫剧艺术培养年轻观众。

边玉洁的唱腔艺术,不仅是对常派经典的传承,更是对豫剧艺术边界的拓展,她以“情”为魂,以“技”为基,将传统与现代、程式与个性巧妙融合,让豫剧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正如戏剧评论家所言:“边玉洁的唱腔,是流淌在黄河边的时代强音,既有泥土的厚重,又有云霞的绚烂,它是豫剧的,也是中国的。”

FAQs

Q1:边玉洁的唱腔与其他常派演员相比,有哪些独特的个人风格?
A1:边玉洁在继承常派“刚健明亮、大气磅礴”的核心特色基础上,更注重“柔”与“巧”的融入,她的唱腔在真假声转换时更具“丝滑感”,高腔虽响亮却不显“炸”,而是带有一种“金属质感”的通透;在情感表达上,她更擅长通过细微的音色变化(如气声、颤音)传递人物内心,如《红娘》中的俏皮与《秦香莲》中的悲怆,能通过同一把嗓子演绎出截然不同的质感,她对现代音乐的吸收更自然,在新编剧目中常将豫剧传统板式与流行节奏结合,形成“既有传统根脉、又有时代气息”的“边派”唱腔雏形。

豫剧演员边玉洁唱腔

Q2:边玉洁在培养年轻演员时,如何传授她的唱腔理念?
A2:边玉洁在教学中强调“先学做人,再学演戏”,她认为唱腔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因此要求年轻演员先深入理解人物,再谈技巧,她常通过“角色分析—情感代入—技巧拆解”三步法教学:比如教《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时,她会先让学员分析花木兰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平、委屈、坚定),再引导学员用生活中的“倾诉感”去试唱,最后再融入常派的“喷口”“擂音”等技巧,她鼓励年轻演员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支持他们尝试不同风格的唱腔,认为“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艺术在创新中活起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