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谢瑶环全剧戏词如何体现京剧艺术精髓?

京剧《谢瑶环》由田汉先生改编创作,取材于民间传说,讲述了武则天时期女官谢瑶环奉命巡江南,惩治豪强、安抚百姓,却遭武三思、来俊臣等奸臣陷害,最终含冤而死的悲壮故事,全剧戏词融合传统京剧唱腔的韵律美与时代精神,既彰显谢瑶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品格,也揭露了封建权贵的腐朽残暴,语言雅俗共赏,人物形象鲜活。

京剧谢瑶环全剧戏词

以下是全剧核心场次及代表性戏词梳理:

场次 人物 戏词节选 情感/主题
受命巡江南 谢瑶环 “奉圣命巡江南安抚黎庶,秉忠心除奸佞敢把君疏,太湖边有豪强强占田亩,百姓们苦挣扎泪染衣裾。” 体现谢瑶环体恤民情、不畏强权的决心,奠定为民请命的基调。
吴县除积弊 谢瑶环 “权万山倚豪势强夺民田,抢民女逼租税罪恶滔天,今日里我定要为民伸冤,严律法治豪强莫要猖狂!” 斥责豪强恶行,展现其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的作风。
公堂斥奸佞 谢瑶环 “武三思你本是皇亲国戚,怎容你结私党鱼肉乡邻!来俊臣你仗酷吏逞凶威,陷忠良、媚权贵,良心尽昧!” 当面痛斥奸臣,揭露其结党营私、残害忠良的罪行,正气凛然。
狱中明心志 谢瑶环 “打一棍来骂一声奸贼狠,打得我火燃心气难平,我谢瑶环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只为那万民安、社稷宁,碧血溅忠魂,青史留英名!” 面对酷刑不屈不挠,以“碧血溅忠魂”的悲壮,凸显其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
临终诉遗愿 谢瑶环 “望陛下开天恩亲贤远佞,察民情、安天下,莫让那忠良遭陷害,黎庶受苦辛,瑶环死后魂不散,愿看那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临终仍心系百姓与社稷,遗言恳切,寄托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感人至深。

全剧戏词以“忠”“义”为核心,通过【西皮导板】【二黄散板】等板式的变化,将谢瑶环的刚烈、悲愤与坚守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忽听得堂前唤一声”的【西皮导板】,以高亢的唱腔引出其面对强权时的从容;而“碧血溅忠魂”的【二黄散板】,则以低回婉转的旋律,传递出英雄末路的苍凉与不屈,戏词中既有“为民除害不怕死”的铿锵誓言,也有“万民安、社稷宁”的深切情怀,将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与人物的精神内核完美融合。

京剧谢瑶环全剧戏词

相关问答FAQs

Q1:谢瑶环的历史原型是否存在?
A1:谢瑶环的历史原型可追溯至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右台殿中侍御史谢瑶环,但正史中对其记载较为简略,田汉先生在创作时,结合民间传说与时代需求,对其事迹进行了艺术加工,将历史上的普通官员塑造成敢于对抗豪强、为民请命的巾帼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具戏剧张力和时代精神。

京剧谢瑶环全剧戏词

Q2:《谢瑶环》中“忽听得堂前唤一声”这段唱词为何成为经典?
A2:这段唱词出自谢瑶环被武三思传唤至公堂的场景,采用【西皮导板转原板】的板式,开篇“忽听得堂前唤一声”以高亢的导板表现其内心的警惕与从容,随后“来了谢瑶环”的亮相唱腔坚定有力,凸显其不畏强权的气概,戏词简洁明快,既符合京剧“以声传情”的特点,又通过“为民除害不怕死”的直白宣言,将谢瑶环的忠勇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经典唱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