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研究院宝鸡演出,有哪些经典剧目值得期待?

陕西戏曲研究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自193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秦腔、眉户、碗碗腔等陕西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惠民”政策,将舞台延伸至基层,其中宝鸡站演出作为2024年“秦腔艺术走基层”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不仅为市民带来了高水准的戏曲盛宴,更以传统艺术为纽带,串联起宝鸡这座周秦故里与千年戏曲的文化共鸣,此次宝鸡演出于2024年5月15日至18日在宝鸡大剧院举行,涵盖传统经典与新编创排剧目四部,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到场,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50万人次,成为当地年度文化盛事。

戏曲研究院宝鸡演出

演出背景:传统艺术与古城的深度对话

宝鸡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秦腔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陕西戏曲研究院此次选择宝鸡作为巡演站点,既是对基层戏曲市场的重视,也是对“戏曲活态传承”理念的实践,研究院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宝鸡不仅有青铜器、石鼓这样的文化瑰宝,更有无数热爱戏曲的父老乡亲,我们希望通过演出,让古老秦腔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配合演出,研究院还联合宝鸡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演员走进宝鸡市实验小学、宝鸡文理学院,通过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戏曲知识,累计覆盖师生3000余人,这种“演出+教育”的模式,让戏曲艺术从舞台走向课堂,为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剧目赏析:经典与新声的碰撞融合

本次宝鸡演出剧目精心编排,既有传承数十年的经典老戏,也有反映时代精神的新编历史剧,充分展现了陕西戏曲的艺术包容性,以下是四部剧目的详细介绍:

剧目名称 剧种 剧情简介 艺术特色
《三滴血》 秦腔 清代官吏晋信书因迷信“滴血认亲”,险些错判冤案,最终真相大白的故事,改编自同名经典剧目。 保留“虎口脱险”“血书状”等经典唱段,名角李东桥饰演的晋信书唱腔苍劲,将人物迂腐与觉醒刻画得入木三分。
《迟开的玫瑰》 眉户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农村女教师张云霞放弃城市机会,扎根山区教育四十载的感人故事。 音乐融入陕北民歌元素,演员侯红琴的表演质朴真挚,“山路弯弯”“烛光里的妈妈”等唱段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司马迁》 碗碗腔 以“史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为主线,展现其忍辱负重、秉笔直书的精神风骨。 舞台设计采用多媒体投影,再现汉代长安风貌,碗碗腔特有的“花音唱腔”将司马迁的悲愤与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青铜魂》 新编秦腔 以宝鸡出土的何尊、大盂鼎等国宝为灵感,讲述西周工匠铸器护国的传奇故事。 服饰融入青铜纹饰元素,武打场面结合传统武术与现代舞台技术,“铸鼎”“祭祀”等场景气势恢宏,凸显宝鸡文化特色。

演出特色:守正创新的艺术呈现

此次宝鸡演出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当代表达的突破,在舞台呈现上,团队大胆创新:传统剧目《三滴血》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优化了灯光与音效,使“滴血认亲”的戏剧冲突更具视觉冲击力;新编秦腔《青铜魂》则邀请文物专家担任顾问,确保历史细节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旋转舞台、全息投影等技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西周时期。

戏曲研究院宝鸡演出

演员阵容堪称“顶配集结”:除李东桥、侯红琴等梅花奖得主担纲主演外,研究院还推出“青年演员擂台赛”,让新秀在《司马迁》等剧目中挑大梁,既保证了演出质量,也为青年演员提供了成长平台,65岁的资深戏迷王大爷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李东桥的唱腔还是那么有味,年轻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冲劲,秦腔有希望了!”

演出还融入了互动环节:中场休息时,演员们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戏曲身段、脸谱绘制,孩子们戴上“项羽”“包公”的脸谱,模仿亮相动作,现场笑声不断,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戏曲“高冷”的刻板印象,让艺术更贴近大众。

文化意义:从舞台到生活的传承延伸

宝鸡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赋能,演出期间,研究院与宝鸡市戏曲博物馆联合举办“秦腔文物展”,展出清代戏曲手抄本、老戏服等珍贵文物,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市民张女士带着女儿观展后说:“以前觉得戏曲是老古董,现在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多故事,以后要常带女儿来看戏。”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此次演出实现了“三个结合”:一是传统剧目与新创剧目结合,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注入了时代精神;二是专业院团与基层群众结合,通过“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扩大了戏曲的受众群体;三是艺术演出与文旅融合结合,演出期间推出的“戏曲+旅游”路线,将大剧院、石鼓山、青铜器博物院等景点串联,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

戏曲研究院宝鸡演出

正如陕西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所言:“戏曲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宝鸡站的演出让我们看到,只要用心打磨,传统艺术永远能打动人心,我们将继续带着好戏走遍三秦大地,让戏曲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

相关问答FAQs

Q1:此次戏曲研究院宝鸡演出是否有线上回放?如何观看?
A1:本次演出已通过“陕西戏曲研究院”官方视频号、抖音号进行全程直播,目前回放视频仍可观看,观众搜索账号名称,进入“直播回放”栏目即可选择相应剧目,研究院计划于6月起在“学习强国”陕西平台推出“经典剧目展播”,包括《三滴血》《迟开的玫瑰》等精彩剧目,届时可通过平台免费收看。

Q2:作为戏曲新手,想了解秦腔艺术,应该从哪些剧目入手?
A2:对于新手观众,建议从以下三类剧目入手:一是经典折子戏,如《三滴血·虎口脱险》《火焰驹·打路》,情节紧凑、唱段易懂,适合入门;二是现代戏,如《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贴近生活,情感共鸣强;三是名家代表作,如李东桥的《寇准背靴》,可感受秦腔“唱念做打”的魅力,可关注“陕西戏曲研究院”公众号,每月推出的“戏曲小课堂”栏目,有基础知识的科普和演员示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