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大登殿京剧故事讲述怎样的登殿经历?

《大登殿》是京剧传统剧目《红鬃烈马》中的最后一出核心戏码,也是全剧的高潮与结局,作为流传久远的经典,《大登殿》以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极具感染力的唱念做打,讲述了一对历经磨难的爱侣最终实现团圆,并完成权力更迭与家庭伦理重构的故事,既承载了民间对“善恶有报”“苦尽甘来”的朴素价值观,也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大登殿京剧故事简介

故事背景与前情提要

《大登殿》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代,其前情可追溯至《武家坡》《大登殿》等连续剧目:穷困书生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后,与相府千金王宝钏抛彩招亲,不顾父亲王允反对,结为夫妻,后因薛平贵身份低微,被魏虎(王宝钏之兄)陷害,远征西凉,西凉王战死后,薛平贵因战功被封为王,并与西凉公主代战成婚,十八年后,薛平贵得知王宝钏寒窑苦守,遂设计返回长安,在武家坡与宝钏相认,后借代战公主之力,诛杀魏虎,最终登基为帝,迎来“大登殿”的结局。

《大登殿》核心情节详解

西凉得胜,薛平贵携代战公主回朝

故事开篇,薛平贵已凭借勇武与谋略在西凉站稳脚跟,西凉王去世后,他将王位让与代战公主,自己则带着代战及西凉兵马,以“讨伐魏虎罪行”为名返回长安,此时的长安朝堂,魏虎仗着是当朝国舅(王允之兄),权倾朝野,却不知薛平贵已归来,薛平贵此行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为妻子王宝钏正名,结束她十八年寒窑之苦;二是清算魏虎当年陷害自己、迫害王宝钏的罪行。

寒窑相认,王宝钏苦尽甘来

薛平贵先秘密前往寒窑,与王宝钏相见,此时的王宝钏已是鬓发斑白,却依然坚守着对丈夫的承诺,夫妻相见,悲喜交加,王宝钏倾诉十八年孤苦(“受苦寒窑十八春”),薛平贵则愧疚于自己久未归家,更感佩妻子的贞烈,两人相认的情节,以细腻的唱腔和表演,展现了患难夫妻的深情,成为全剧最动人的片段之一,王宝钏最终同意随薛平贵入宫,共同面对朝堂纷争。

登殿对峙,薛平贵清算旧仇

薛平贵携王宝钏、代战公主登上金殿,此时王允与魏虎仍在朝堂,薛平贵亮明身份,揭露魏虎当年勾结西凉、陷害忠良的罪行,并历数王允作为国丈,不仅不劝阻魏虎,反而纵容女儿(王宝钏)寒窑受苦的过错,魏虎百般狡辩,薛平贵命武士将其拿下,押赴法场斩首,王允见女儿已成为皇后,且薛平贵已掌大权,只得低头认罪,薛平贵念其是国丈,免其死罪,但削去其官职,以儆效尤。

大登殿京剧故事简介

封赏功臣,圆满结局

清算完仇敌后,薛平贵开始封赏功臣: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代战公主为西宫娘娘,并承诺“两国(大唐与西凉)永为兄弟,共享太平”,他寒窑时的恩人(如代送信的的老军、帮助过王宝钏的邻居)也均得到赏赐,在君臣同庆、后妃和睦的场面中,全剧落下帷幕,寓意“善恶终有报,团圆胜登科”。

京剧艺术特色在《大登殿》中的体现

《大登殿》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其将京剧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艺完美融合,展现了不同行当的独特魅力。

行当分工与人物塑造

  • 老生(薛平贵):薛平贵由老生应工,其表演需兼具“帝王威仪”与“丈夫柔情”,如登殿时的“起霸”(表现武将出征前的整装)、念白(如“孤王在长安登大宝”)的苍劲有力,以及与王宝钏相认时的唱腔(如“夫妻们相会在寒窑内”)的深情婉转,都体现了老生行当“文武兼备”的特点。
  • 青衣(王宝钏):王宝钏是青衣典型角色,表演以“唱功”和“身段”为主,她的唱腔如“老娘亲请上受儿拜”“指着魏虎骂几声”等,高亢凄厉,既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也隐含对父亲兄长的怨怼;身段上,通过“水袖功”(如掩面哭泣、整理衣衫)展现其大家闺秀的端庄与苦守寒窑的憔悴。
  • 刀马旦(代战公主):代战公主作为西凉公主,由刀马旦应工,英姿飒爽,武戏突出,她的唱腔高亢明亮,动作利落(如持枪上殿、与魏虎对峙),体现了少数民族女性的豪迈与对薛平贵的忠贞。
  • 净角(魏虎):魏虎是净角(花脸)角色,脸谱勾“白脸”,象征奸诈,其表演以念白和身段的“夸张”为主,如被揭穿罪行时的色厉内荏、跪地求饶,凸显了反面人物的丑恶嘴脸。

经典唱腔与念白

《大登殿》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既有激昂的快板,也有舒缓的慢板,极具感染力,如薛平贵的“金牌调来银牌宣,银牌宣来王登殿”,以西皮流水板的节奏,表现其登基后的威严与喜悦;王宝钏的“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则以二黄慢板,道尽十八年孤苦的沧桑,念白上,韵白与京白结合,如王允的文绉绉的韵白、魏虎的京白式的狡辩,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程式化表演的运用

京剧的“程式化”在《大登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登殿”时的“九龙口”亮相(薛平贵登台时的定型动作)、“跪拜”的规范动作(君臣礼、夫妻礼)、“起霸”的武打套路(表现薛平贵武将身份),这些程式化表演既规范了舞台动作,也通过程式的“有意味的形式”,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关系与剧情发展。

大登殿京剧故事简介

主要人物与行当、特点表

人物 身份 行当 性格特点与表演亮点
薛平贵 唐朝驸马、西凉王、后唐皇帝 老生 英勇忠贞、重情重义,兼具帝王威仪与柔情
王宝钏 相府千金、正宫皇后 青衣 坚贞不屈、善良隐忍,唱腔凄美动人
代战公主 西凉公主、西宫娘娘 刀马旦 豪爽直率、武艺高强,英姿飒爽
魏虎 国舅、兵部尚书 净角 奸诈阴险、仗势欺人,脸谱白脸凸显奸佞
王允 当朝丞相、王宝钏之父 老生 趋炎附势、爱女心切,后低头认罪

情节发展阶段表

阶段 主要事件 关键冲突与意义
西凉得胜 薛平贵携代战公主返回长安 为后续清算仇敌、团圆夫妻埋下伏笔
寒窑相认 薛平贵与王宝钏十八年后重逢 展现夫妻情深,推动剧情发展
登殿对峙 薛平贵揭露魏虎罪行,王允认罪 解决核心矛盾,完成权力更迭
封赏团圆 封赏后妃,赦免王允,君臣同庆 实现善恶有报,达成圆满结局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大登殿》的故事在历史上是否有真实原型?
解答:《大登殿》的故事并非真实历史,而是源于民间传说与艺术虚构,其核心人物薛平贵、王宝钏的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民间说唱,后在元杂剧、明清小说中不断丰富,历史上并无“薛平贵西凉称王”“王宝钏寒窑守节”的记载,但这一故事因契合了传统社会对“贞妇烈女”“善恶报应”的推崇,以及底层民众对“穷书生逆袭”的想象,逐渐成为经典剧目,京剧《大登殿》在传说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使人物更鲜活、情节更紧凑,最终成为广受欢迎的传统戏。

问题2:为什么“大登殿”一折中“金牌调来银牌宣”这段唱段被称为老生经典?
解答:“金牌调来银牌宣,银牌宣来王登殿”是薛平贵登殿时的核心唱段,属于西皮流水板,其经典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唱腔设计上,节奏明快、字正腔圆,通过“流水板”的流动性,表现薛平贵登基后的意气风发与威严气度;二是内容表达上,以“金牌”“银牌”的意象,快速交代了薛平贵从西凉回朝、掌控权力的过程,简洁有力;三是表演难度上,要求演员兼具“唱、念、做”的功力,既要唱出高亢的旋律,又要配合登殿的动作(如甩袖、亮相),对老生演员的嗓音、身段、节奏把控都是极大考验,这段唱段不仅成为老生行当的“试金石”,也因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饱满的情绪,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