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京剧演员刘鹏飞是当代京剧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老生名家,他以深厚的艺术底蕴、严谨的舞台规范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在传承京剧经典的同时,不断探索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成为连接京剧历史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刘鹏飞196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京剧,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师从王世续、李世霖、李金声等京剧名家,系统学习老生行当的表演技艺,1986年毕业后,他加入云南京剧院,深耕舞台三十余载,不仅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经典角色,更在推动京剧艺术普及与创新方面贡献卓著。
在从艺之路上,刘鹏飞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他深知京剧艺术的根脉在于传统,因此对经典剧目的研习从未松懈,无论是《定军山》中黄忠的“老当益壮”,还是《空城计》里诸葛亮的“沉稳睿智”,他都能精准把握人物精神内核,通过唱念做打的完美融合,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他的唱宗余派,嗓音高亢清亮,行腔圆润流畅,注重“以情带声”,在《捉放曹》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等唱段中,既保留了余派“脑后音”的醇厚韵味,又融入了个人对人物情感的细腻理解,形成“刚柔并济、情韵兼备”的演唱风格,念白方面,他坚持“湖广韵”与“中州韵”的结合,吐字清晰如珠落玉盘,抑扬顿挫间尽显老生的儒雅与威严。
舞台表演之外,刘鹏飞更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推广,作为云南京剧院的领衔主演,他不仅担纲剧院多部重点剧目的创作与演出,还积极参与“京剧进校园”“非遗公开课”等公益活动,通过讲座、示范演出等形式,让年轻一代感受京剧的魅力,他先后收徒十余名,其中多人已在省级以上戏曲比赛中获奖,成为京剧新生力量的中坚,他还参与创作了《白族公主》《郑和下西洋》等新编历史剧,将云南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京剧表演,拓展了京剧艺术的题材边界,为传统剧目注入了时代活力。
为更直观展现刘鹏飞的艺术成就,以下为其部分代表剧目及角色塑造特点:
剧目名称 | 角色 | 表演特色 | 艺术影响 |
---|---|---|---|
《定军山》 | 黄忠 | 身段稳健,唱腔激昂,通过“刀马老生”的功底展现老将豪情 | 被誉为“当代最佳黄忠”之一,成为剧院保留剧目 |
《空城计》 | 诸葛亮 | 眼神沉稳,念白苍劲,以“静”制“动”凸显智者气度 | 多次赴海外演出,成为京剧对外交流的经典剧目 |
《伍子胥》 | 伍子胥 | 唱腔悲怆,做派凝重,层层递进展现人物复仇与矛盾心理 | 获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一等奖 |
《白族公主》 | 段思平 | 融合云南白族歌舞元素,唱念中体现民族特色 | 开创京剧与地域文化结合的新路径,获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 |
刘鹏飞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等重要奖项,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他始终以“传帮带”为己任,不仅活跃在舞台上,更通过教学、创作、普及等多维度的工作,让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相关问答FAQs
Q1:刘鹏飞在京剧表演中如何体现“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
A1:刘鹏飞的“守正”体现在对传统京剧艺术精髓的严格遵循,如深研余派唱腔、继承老生行当的规范身段与念白白,确保表演不偏离京剧艺术的根脉;“创新”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经典剧目的人物塑造进行个性化解读,如在《四郎探母》中融入对人物内心矛盾的细腻表达;二是参与新编历史剧创作,如将云南白族歌舞元素融入《白族公主》,拓展京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京剧进校园”等现代传播方式,让传统艺术贴近年轻受众,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Q2:刘鹏飞对京剧艺术的传承有哪些具体举措?
A2:刘鹏飞的传承举措涵盖“教、学、研、传”多个层面:在“教”的层面,他担任云南京剧院演员队队长及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系统培养青年演员,教授《定军山》《空城计》等经典剧目;在“学”的层面,他坚持向老一辈艺术家请教,整理传统表演技法,出版《老生表演心得》等教材;在“研”的层面,他参与京剧与地域文化结合的课题研究,探索京剧在地方的创新路径;在“传”的层面,他通过公益演出、线上课程、媒体访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京剧知识,扩大京剧艺术的受众群体,为京剧的活态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