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中国戏曲学院怎样

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培养戏曲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教育部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特色高校,被誉为“中国戏曲人才的摇篮”和“戏曲文化国际传播的窗口”,自1950年建校以来,学院始终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戏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中国戏曲学院怎样

从历史沿革来看,学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戏曲学校,首任校长为戏曲大师田汉,汇聚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京剧名宿以及众多戏曲教育专家,奠定了“名家办名校”的优良传统,1978年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开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集戏曲表演、创作、研究、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院校,7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戏曲人才,从梅派传人梅葆玖,到京剧史依弘、李胜素,再到昆曲张军、越剧陈飞等,活跃在国内外戏曲舞台的名家新秀大多毕业于此,见证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构建了以戏剧与影视学为核心,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戏剧与影视学是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下设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等多个专业方向,其中戏剧影视文学、表演(京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器乐演奏)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表演(京剧)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注重传统剧目的挖掘与教学,京剧“前三鼎甲”“四大名旦”的流派艺术均得到系统传承,同时开设昆曲、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教学,形成了“京剧为根、多剧种共生”的学科特色,下表为学院部分重点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学科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一流专业 核心课程
戏剧与影视学 表演(京剧) 国家级特色专业 京剧表演主课、京剧流派剧目、京剧基本功、戏曲台词、戏曲形体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戏曲写作、戏曲史论、剧本创作、戏剧美学、中国戏曲史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 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灯光设计、戏曲舞美技法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表演(器乐) 国家级一流专业 京剧器乐主课(京胡、京二胡、月琴等)、民族器乐演奏、戏曲音乐概论、合奏与伴奏
美术学 绘画 北京市一流专业 戏曲人物画、传统壁画、书法篆刻、中国美术史

师资力量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院拥有一支“名师领衔、专兼结合、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50%,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余人(如沈健瑾、李长春、王蓉蓉等京剧名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学院聘请了尚长荣、于魁智、李胜素等50余位戏曲艺术家和理论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名家讲堂”“流派传习班”,将传统艺术的“口传心授”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京剧表演专业采用“流派导师制”,每位学生由流派传承人一对一指导,确保了京剧艺术的纯正传承。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坚持“教学实践演出一体化”,构建了“附中—本科—研究生”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附中作为戏曲后备人才基地,注重“童子功”训练,学生从10岁左右开始接受系统戏曲教育;本科阶段强化专业实践,要求学生每年参与不少于200学时的舞台演出,如学院每年举办“青春版”传统剧目展演、毕业季演出等,让学生在舞台上锤炼技艺;研究生阶段则侧重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传统剧目改编、戏曲跨界创作等实践,学院实施“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为地方戏曲院团定向培养人才,如与河南豫剧院合作培养豫剧演员,与苏州昆剧院合作培养昆曲演员,推动了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

中国戏曲学院怎样

校园文化充满戏曲韵味,学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校园内建有仿古戏楼、戏曲博物馆、流派展厅等设施,营造出“处处见戏、时时学戏”的氛围,学生社团活跃,“京剧研习社”“昆曲曲社”“戏曲动漫社”等30余个社团定期举办活动,如“校园戏曲节”“折子戏大赛”“戏曲进校园”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戏曲文化的传播力,学院主办的《戏曲艺术》是中文核心期刊,为戏曲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图书馆藏有戏曲古籍、孤本、音像资料等10万余册(件),是戏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

国际交流方面,学院作为“戏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与美国茱莉亚学院、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学院等30余所海外艺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国际大学生戏曲节”,组织学生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演出,学院京剧团多次赴林肯艺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等世界知名舞台演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让外国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学院开设“戏曲留学生项目”,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此学习戏曲表演、理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

社会声誉上,学院被誉为“戏曲界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国内外戏曲院团、艺术院校、文化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院团的团长、主演多为学院校友;在戏曲教育领域,多所艺术院校的戏曲专业带头人毕业于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学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如《京剧流派剧目集成》《中国戏曲通史》等重大项目,为戏曲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学生多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等业内最高荣誉,展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报考中国戏曲学院需要什么条件?
报考条件主要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方面,文化课需达到所在省份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同专业对文化课分数要求略有差异,如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等专业对语文、成绩要求较高,表演专业则更侧重专业能力,专业课需参加学院组织的校考,不同专业考试内容不同:表演(京剧、地方戏)专业需考唱、念、做、打(基本功)及剧目片段;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需考故事创作、文艺常识及面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需考素描、色彩、专业创作及面试,部分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要求,如表演专业(戏曲)要求五官端正、身形协调,无生理缺陷;器乐演奏专业要求手指灵活、乐感良好,考生需提前关注学院招生简章,按要求完成报名、考试等环节。

中国戏曲学院怎样

中国戏曲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有哪些?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戏曲院团,如中国国家京剧院、地方戏曲院团(如上海昆剧团、浙江越剧团等),担任演员、演奏员、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等;二是教育机构,如大中小学、艺术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从事戏曲教学与研究工作;三是文化行业,如出版社、媒体平台(如中国文化报、抖音戏曲账号等)、文化公司,从事戏曲编辑、策划、推广等工作;四是影视与新媒体行业,参与戏曲电影、电视剧、短视频创作,如电影《霸王别姬》《白蛇传·情》等均有学院毕业生参与;五是自主创业,开设戏曲培训机构、文创工作室等,推动戏曲文化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位居全国艺术院校前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