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经典打銮驾中,李斯忠如何通过表演展现包公怒打銮驾的刚正神韵?

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中原地区,以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质朴粗犷著称,是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音乐体系梆子腔板式丰富,善于表现激昂、悲壮、深沉的情感,尤其在塑造忠臣义士、草莽英雄等形象上独具魅力,在豫剧的行当划分中,净行(俗称“花脸”)是重要分支,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其中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要求嗓音浑厚、气势磅礴,而李斯忠正是豫剧铜锤花行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成就与代表剧目《打銮驾》,共同成为豫剧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

豫剧 打銮驾李斯忠

李斯忠(1921-1983),原名李聚财,河南开封人,自幼家境贫寒,12岁考入豫剧名净韩小丹的戏班,工铜锤花脸,他天赋异禀,嗓音如洪钟大吕,音域宽广达两个八度,且能控制自如,高音不尖、低音不沉,被誉为“铁嗓子”,在艺术道路上,他博采众长,不仅继承了豫剧传统花脸的唱腔特点,还借鉴了京剧、梆子戏等剧种的发声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主张“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重从人物身份、性格出发设计唱腔和身段,打破了传统花脸“重声不重情”的局限,使角色塑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其代表剧目有《打銮驾》《侧美案》《下陈州》《秦香莲》等,其中饰演包拯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观众誉为“活包公”。

《打銮驾》是豫剧传统“包公戏”的经典之作,取材于包公陈州放粮回朝的民间传说,全剧围绕“民本思想”与“权贵专横”的矛盾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冲突激烈,剧情讲述包公陈州赈灾后回京,途经天齐庙,遇贵妃之兄庞煜(庞吉之子)强抢民女,包公命王朝、马汉将庞煜押回开封府,庞妃闻讯大怒,为袒护胞弟,借銮驾拦路,逼迫包公放人,包公不畏权贵,怒斥庞妃,最终下令打碎銮驾,将庞煜依法严惩,全剧通过“天齐庙遇民女”“銮驾前对峙”“怒打銮驾”等关键场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包拯铁面无私、爱民如子、不畏强权的形象。

李斯忠在《打銮驾》中饰演的包拯,是其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他对人物的塑造,从外到内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在唱腔设计上,他充分运用豫剧梆子腔的“慢板”“二八板”“流水板”等板式,根据人物情感变化调整节奏与音色。“天齐庙”一场,面对民女的哭诉,他用低回深沉的慢板,唱出“见民女泪涟涟,心中痛楚似刀割”,嗓音中带着悲悯与克制,展现包拯对百姓的怜悯;“銮驾前”与庞妃对峙时,改用铿锵有力的二八板,唱出“你兄长犯王法,理当受刑法,为何要动銮驾,扰乱朝纲”,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凸显包拯的威严与正义;“打銮驾”一场,情感达到高潮,他运用“炸音”(花脸特有的爆发性唱法)唱出“銮驾打,我心欢畅,为民除害恨方长”,高亢激越,如穿云裂石,将包拯铲除奸佞、为民除害的决心推向极致,这种“因情设腔、以腔传情”的处理,使唱腔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人物内心的直接流露。

在表演身段上,李斯忠同样精益求精,他结合铜锤花脸的“功架”(戏曲中特定角色的形体姿态)与包拯“铁面无私”的特定身份,设计了一系列极具辨识度的动作,如“亮相”时,他昂首挺胸,双目圆睁,髯口(胡须)随呼吸微微颤动,眼神如电,尽显包拯的威仪;“抖髯”时,根据情绪调整幅度:愤怒时剧烈抖动,体现内心的激荡;克制时小幅颤动,展现权衡利弊的审慎;“甩袖”则干净利落,配合唱词的节奏,既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又符合人物身份的庄重感,他特别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每一个动作都服务于人物塑造,避免了单纯技巧的炫技,使表演既规范又富有生活气息。

豫剧 打銮驾李斯忠

李斯忠对《打銮驾》的贡献,不仅在于个人表演的精湛,更在于他对剧本的打磨与传承,他在传统剧本基础上,删减了冗余情节,强化了“包公与庞妃”的矛盾冲突,使主题更加集中;他对唱腔进行了优化,将原本平直的唱腔改为起伏跌宕的旋律,增强了音乐性和感染力,经他演绎的《打銮驾》,成为豫剧剧团的“标准范本”,被各地剧团争相移植,至今仍是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李斯忠的艺术成就与《打銮驾》的特色,可参考下表:

项目
行当 铜锤花脸
代表剧目 《打銮驾》《侧美案》《下陈州》《秦香莲》等
艺术特点 嗓音浑厚高亢,唱腔苍劲有力;表演注重人物内心,形神兼备;融合梆子腔板式,情感表达细腻
《打銮驾》经典唱段 “銮驾打,我心欢畅”(流水板,展现决绝)
“见民女泪涟涟”(慢板,体现悲悯)
人物塑造 包拯:铁面无私、爱民如子、不畏权贵,通过唱腔、身段、眼神塑造立体形象

李斯忠的艺术生涯,是豫剧净行发展的缩影,他以《打銮驾》等剧目,不仅将豫剧铜锤花脸的艺术表现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更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理念,推动了豫剧从“重技”到“重艺”的转变,他的弟子李欣、李胜素等,继承了他的艺术风格,使“李派”花脸艺术薪火相传,当《打銮驾》的锣鼓再次响起,李斯忠塑造的包拯形象依然能让观众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而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更成为豫剧后辈学习的楷模。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李斯忠的表演风格对豫剧净行的发展有哪些具体影响?
解答:李斯忠的表演风格对豫剧净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唱腔上,他开创了“铜锤花脸”的新唱法,将传统梆子腔的“炸音”与鼻腔共鸣结合,形成“音色浑厚、穿透力强”的独特风格,丰富了豫剧花脸的唱腔表现力;二是表演上,他突破了传统花脸“重声不重情”的局限,强调“以情带声”,通过眼神、身段、语气等细节刻画人物内心,使角色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三是传承上,他培养了李欣、李胜素等弟子,将艺术经验薪火相传,为豫剧净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推动了净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豫剧 打銮驾李斯忠

问题2:《打銮驾》为何能成为豫剧经典剧目?其核心价值是什么?
解答:《打銮驾》能成为豫剧经典,核心在于其“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呈现,剧情冲突激烈,包公与庞妃的权力对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官民矛盾,也彰显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李斯忠饰演的包拯形象深入人心,他将包拯的刚正不阿、爱民如子与铁面无私完美结合,成为戏曲舞台上的经典人物;该剧唱腔设计丰富,既有高亢激越的“流水板”,也有深沉内敛的“慢板”,通过音乐推动情感发展,极具艺术感染力;其“打銮驾”一场的表演,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展现了豫剧“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成为豫剧标志性剧目,代代相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