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高玉英唱段唱的是哪段经典戏文故事?

豫剧作为中原大地的文化瑰宝,以其高亢激越、朴实生动的唱腔感染着一代代观众,而“高玉英唱段”作为豫剧艺术中的经典组成部分,不仅是豫剧表演艺术家高玉英艺术生涯的集中体现,更是豫剧青衣行当唱腔艺术的杰出代表,高玉英(1925-2010)是河南豫剧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工青衣、闺门旦,师从常香玉大师,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她扎根传统、锐意创新,将豫东调的明快爽朗与豫西调的深沉委婉巧妙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派”艺术风格,其唱段更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成为豫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豫剧高玉英唱段

高玉英的唱腔艺术,首先体现在对豫剧不同流派唱腔的兼容并蓄与创新发展,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豫南调等流派,其中豫东调以“大腔大口、激越高亢”著称,豫西调则以“下五音、带哭腔”见长,情感表达更为细腻深沉,高玉英在继承常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嗓音条件(音域宽广、音色醇厚),创造性地将豫东调的“炸音”与豫西调的“润腔”结合,形成了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的演唱风格,例如在《秦雪梅吊孝》中,“观灵牌不由人珠泪滚滚”一句,她先以豫西调的慢板起腔,用低回婉转的旋律表现秦雪梅的悲痛欲绝,中间突然转为豫东调的二八板,声音陡然拔高,如裂帛般撕心裂肺,将人物从压抑到爆发的情感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一声唱转两腔”的技巧,不仅拓展了豫剧唱腔的表现力,更成为“高派”唱腔的标志性特征。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高玉英唱腔中不同流派的特点与融合技巧,可将其代表性唱段的唱腔特征整理如下:

唱段剧目 唱腔流派 板式运用 旋律特点 情感表达 代表性唱词片段
《秦雪梅吊孝》 豫西调为主,融合豫东调 慢板→二八板→飞板 旋律下行,节奏舒缓;中段突起,高亢激越 悲痛、哀婉、绝望 “观灵牌不由人珠泪滚滚,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
《桃花庵·庵堂认母》 豫西调 哭腔→慢板→流水板 哭腔颤音细腻,慢板婉转,流水板流畅 激动、愧疚、母爱深沉 “庵堂认母泪涟涟,叫声娇儿听娘言”
《三上轿·哭灵》 豫东调为主,点缀豫西调 哭迷子→快二八板 高亢明亮,节奏紧凑,甩腔有力 坚决、悲愤、决绝 “崔金定在三轿把话讲,夫啊你阴曹地府等我想”

高玉英唱段的另一大魅力在于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刻画,她始终秉持“演人物不演行当”的艺术理念,将唱腔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在《三上轿》中,她饰演的崔金定面对丈夫被陷害、自己被迫改嫁的绝境,三次上轿三次回望,唱段从最初的“强忍悲痛上轿去”到“回头再望儿夫面”,再到“轿杆压断心肝碎”,通过唱腔速度的由慢到快、力度的由弱到强、音色的由柔到刚,层层递进地展现人物从压抑、挣扎到绝望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哭灵”一场,她运用豫剧传统的“哭迷子”板式,结合鼻腔共鸣与气声技巧,唱出的“我的夫啊”既保留了戏曲的程式化美感,又充满了生活化的真实情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角色同悲共喜。

豫剧高玉英唱段

唱词的文学性也是高玉英唱段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她所演剧目多为传统戏,唱词多采用河南方言,生动质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又讲究韵律与对仗,如《秦雪梅》中“想当年在书房你我相会,你赠我玉连环表表心意;到如今玉连环还在我手边,你却阴阳两隔不回还”,唱词以“玉连环”为线索,通过今昔对比,既交代了剧情背景,又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高玉英在演唱时,特别注重“字随腔转、腔随字生”,每个字的吐字、归韵都一丝不苟,如“连环”的“环”字,她用“滑腔”处理,既保留了河南方言的韵味,又使旋律更加婉转动听,达到了“情、声、字、韵”的高度统一。

高玉英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个人的舞台表演,更在于她对豫剧艺术的传承与贡献,她曾任河南豫剧院一团团长,一生致力于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教学,先后培养了虎美玲、牛淑贤等一大批优秀豫剧演员,将自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理念薪火相传,她整理改编的《秦雪梅》《桃花庵》等剧目,已成为豫剧舞台上的经典保留剧目,其中的唱段被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成为研究豫剧唱腔艺术的重要资料,虽然高玉英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她的唱段依然通过现代媒体、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广泛传播,继续感染着新一代观众。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豫剧高玉英唱段与常派唱腔有何异同?
解答:高玉英师从常香玉,在艺术上深受常派影响,两者均以“声情并茂”为核心,强调唱腔与人物情感的紧密结合,相同点在于都注重吐字的清晰与力度,常用“炸音”表现激昂情绪,且善于运用传统板式(如二八板、慢板)进行情感表达,不同点在于:常派唱腔以“豫东调”为主,风格更加豪放大气,适合表现英雄人物(如《花木兰》);而高玉英在继承常派基础上,大量融入“豫西调”的细腻与深沉,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尤其擅长表现悲剧女性(如《秦雪梅》《三上轿》),唱腔中“哭腔”与“润腔”的运用更为丰富,情感表达更为内敛深沉,高玉英在唱腔旋律上更注重“转”的自然,常在一板之间完成两腔转换,而常派则更强调“腔”的连贯性与爆发力。

豫剧高玉英唱段

问题2:如何欣赏豫剧高玉英唱段中的情感表达?
解答:欣赏高玉英唱段的情感表达,可从“听、感、悟”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听技巧”,关注其唱腔中的“气口”“甩腔”“颤音”等技巧,如《三上轿》中的“哭迷子”,通过气声与颤音的结合,表现人物的悲痛欲绝;二是“感节奏”,注意唱腔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如《秦雪梅吊孝》从慢板的舒缓到二八板的紧凑,对应人物情绪从压抑到爆发的转变;三是“悟人物”,结合剧情与人物命运理解唱词内涵,如《桃花庵》中“庵堂认母”的唱段,需理解窦氏失散多年后与儿子相认的复杂心情(激动、愧疚、母爱),才能体会到唱腔中“泪涟涟”与“听娘言”的情感分量,还可关注其方言韵味(如河南话的“中”“得”等字发音),以及表演中的身段、眼神与唱腔的配合,全方位感受“高派”艺术“以形传神、以情动人”的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