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独具特色的化妆艺术,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特殊方法,被誉为“角色的第二语言”,它通过图案、色彩的组合,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等特征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装饰性,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傩祭和乐舞,历经唐宋的萌芽、明清的成熟,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符号。
戏曲脸谱的图案设计讲究“离形得似,以形写神”,既有固定的程式化规范,又因角色身份和性格的不同而千变万化,从图案构成来看,主要可分为对称图案、动物图案和文字图案三大类,对称图案是脸谱最基本的形式,遵循“左右相称”的传统美学原则,如“三块瓦脸”,即在额头、左右两颊各画一块主色,形成对称的三个色块,多用于勇猛刚直的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脸谱以黑色为底,对称分布白色眉眼和红色鼻窝,凸显其粗犷豪放的性格;“十字门脸”则从额头至鼻梁画一黑色纵纹,左右两颊各以一横纹连接耳部,形成十字形,如《大保国》中的徐延昭,额头画有太阳纹,象征其忠心耿耿、为国分忧的品格,动物图案多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动物的特征融入脸谱,以暗示人物的本性或能力,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脸谱以桃形为轮廓,额头勾勒“火眼金睛”,两侧画有猴毛纹样,既点明其“美猴王”的身份,又表现其机敏灵动的特质;《芦花荡》中的张飞,额头上画有对称的蝙蝠纹,寓意“福到”,同时也暗含其勇猛中带着侠义的性格,文字图案则直接以汉字为元素,通过书法艺术的变形来强化人物特征,如《闹天宫》中的二郎神,额头中间竖写“目”字,象征其第三只眼能洞察万物;《法门寺》的刘瑾,脸上画有“太监”二字,直白地揭示其身份;而《斩黄袍》中的赵匡胤,额头则写有“龙”字,暗示其帝王身份。
色彩的运用是脸谱的灵魂,每一种颜色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通过色彩的搭配,人物的性格善恶、忠奸立辨,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色彩与性格的对应关系,可参考下表:
颜色 | 象征性格 | 典型人物 | 剧目举例 |
---|---|---|---|
红色 | 忠勇义烈、赤胆忠心 | 关羽 | 《单刀会》 |
黑色 | 刚正不阿、勇猛粗犷 | 包拯、张飞 | 《打龙袍》《芦花荡》 |
白色 | 奸诈多疑、阴险狠毒 | 曹操、严嵩 | 《捉放曹》《打严嵩》 |
蓝色 | 刚猛暴躁、桀骜不驯 | 窦尔墩、典韦 | 《盗御马》《连环计》 |
绿色 | 勇猛莽撞、侠义耿直 | 程咬金、青面虎 | 《临江驿》《泗州城》 |
黄色 | 凶狠残暴、心计深沉 | 典韦、宇文成都 | 《战宛城》《晋阳秋》 |
金色 | 神仙妖魔、法力无边 | 二郎神、孙悟空 | 《闹天宫》《金钱豹》 |
银色 | 妖魔鬼怪、阴冷诡异 |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 《西游记》 |
红色是脸谱中最正气的色彩,代表忠诚和勇猛,如关羽的红脸“面如重枣”,不仅符合其历史形象中的“面若冠玉”,更通过红色强化了其“义薄云天”的品格,观众一见红脸便知是正面英雄;黑色象征刚直和勇猛,包拯的黑脸“铁面无私”,额头的月牙纹既象征其“日断阳、夜断阴”的神通,也暗示其如黑夜般深沉的正义感;白色则代表奸诈,曹操的白脸“挟天子以令诸侯”,细长的三角眼和八字眉,配合白色底色,将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阴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蓝色多用于草莽英雄或绿林好汉,如窦尔墩的蓝脸“草莽豪杰”,额头的“蝠”纹象征其“福大命大”,同时也表现其性格中的刚烈;绿色则突出人物的莽撞与侠义,程咬金的绿脸“三板斧”形象,虽性格粗犷却重情重义,绿色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粗中有细”的特点;黄色多用于枭雄或猛将,典韦的黄脸“恶来”之名,配合虎眉环眼,凸显其“力大无穷却性格暴烈”的特质;金色和银色则专用于神、佛、妖、魔等超自然角色,二郎神的三只眼和金色脸谱,既体现其“天神”身份,又暗示其“七十二变”的神通;孙悟空的“猴脸”以金色为主,配以桃形轮廓和“火眼金睛”,将“齐天大圣”的桀骜与灵动完美融合。
脸谱的绘制工艺同样讲究,需经过“勾脸、揉脸、抹脸”等不同手法,勾脸是用毛笔蘸取各色油彩,按照脸谱谱式一笔一画勾勒,多为净角(花脸)所用,如关羽、包拯的脸谱,线条精细,色彩鲜明;揉脸则是将油彩揉搓在脸上,形成自然晕染的效果,多为粗犷豪放的人物所用,如张飞的脸谱,色彩过渡自然,凸显其“莽张飞”的野性;抹脸是用手指或布团蘸取油彩直接涂抹,手法简洁,多为奸角所用,如曹操的脸谱,白色底色均匀涂抹,配合简单的眉眼,凸显其阴险狡诈,不同的绘制手法,与脸谱的图案、色彩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戏曲脸谱不仅是化妆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融合了绘画、书法、民俗、伦理等多种元素,通过“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手法,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浓缩于方寸之间,让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也能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它就像一部“立体的性格词典”,通过图案的繁简、色彩的冷暖,将忠与奸、善与恶、刚与柔等对立统一的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FAQs
Q1:戏曲脸谱中的“歪脸”有什么特殊含义?
A:“歪脸”是脸谱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左右脸部图案不对称,通常用于表现人物性格乖张、心术不正或相貌丑陋,法门寺》中的刘瑾,其右半边脸保持正常,左半边脸则向下歪斜,配上三角眼和歪嘴,生动地刻画出其“宦官专权、阴险毒辣”的形象;再如《打瓜园》中的郑子明,脸谱左半边为黑色,右半边为白色,象征其“黑白分明”的性格——虽然出身草莽,却重情重义,但有时也会因脾气火爆而“歪”了规矩,歪脸通过打破传统脸谱的对称美,直观地暗示了人物的“非正常”性格或命运。
Q2:为什么关羽的脸谱总是红色?
A:关羽脸谱的红色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基于历史形象、民间传说和文化象征的多重考量,历史上,关羽“面如重枣”,红润的面色是其外貌特征之一;在民间传说中,关羽死后被尊为“关帝”,其红色脸谱象征“忠义”与“正气”,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热烈,与关羽“义薄云天”的品格高度契合;红色还能在舞台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迅速识别出关羽的正面英雄形象,红色成为关羽脸谱的固定色彩,历经数百年而未变,成为“忠义”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