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常秋月作为程派(程砚秋)艺术的优秀传承者,其教学视频不仅是京剧艺术普及的重要载体,更是程派表演体系与传承经验的生动呈现,常秋月深耕舞台多年,扮相端庄、唱腔醇厚,尤其擅长塑造《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等经典剧目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其教学视频融合了个人艺术实践与教学心得,为京剧爱好者及专业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细致的学习路径。
教学视频的核心内容:从程派精髓到实践细节
常秋月的教学视频以“程派艺术传承”为核心,内容涵盖唱腔、身段、人物塑造三大模块,既有理论梳理,又有示范解析,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
在唱腔教学中,她重点讲解程派“声、情、美、永”的艺术主张,程派唱腔以“脑后音”“鬼音”等独特技巧著称,常秋月通过拆解《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的经典唱段,示范如何运用“擞音”表现人物情绪的起伏——如“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一句,“天昏地暗”四字通过气口的控制与音色的变化,将薛湘灵初嫁时的迷茫与不安具象化,她还强调“字正腔圆”中“字”的重要性,以“唇、齿、舌、牙、喉”五音为基准,逐字示范程派“倒字”“提溜”等咬字技巧,帮助学习者理解“以字行腔”的精髓。
身段表演部分,教学视频聚焦程派“含蓄内敛、刚柔并济”的风格,常秋月以《春闺梦》“叹分离”的“卧鱼”身段为例,从脚位、手型到眼神配合,分解动作要领:重心下沉时膝盖微屈,上身保持挺拔,同时通过眼神的“凝”与“散”,传递女主角对夫君的思念与忧虑,她还特别强调“水袖功”的运用,结合《荒山泪》“寻夫”中抛、扬、荡、绕等袖技,说明水袖不仅是肢体延伸,更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如“扬袖”表现悲愤,“绕袖”体现缠绵,使身段与情感融为一体。
人物塑造环节,她跳出“程派悲剧”的刻板印象,引导学习者从人物背景出发理解程派艺术,例如分析《锁麟囊》中薛湘灵从“富家千金”到“落难妇人”的转变时,她结合程砚秋先生“演戏演人”的理念,要求学习者从唱腔音色、身段幅度到眼神节奏全面调整:前期用明亮音色与舒展身段表现骄矜,后期则以暗淡音色与凝滞动作展现沧桑,最终通过“三让椅”等细节,完成人物弧光的塑造。
教学方法的特色:互动化与场景化结合
常秋月的教学视频突破传统“口传心授”的单向模式,采用“理论讲解+示范模仿+错误纠正”的互动结构,增强学习代入感,在讲解“脑后音”技巧时,她先让观众感受“打哈欠”时的喉位状态,再引导模仿发声,将抽象的声乐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体验;针对常见问题,如“高音挤嗓子”“身段僵硬”,她通过对比示范——正确演唱时气息下沉、肩膀放松,错误演唱时提喉耸肩——直观展示差异,帮助学习者自查自纠。
视频还融入“场景化教学”理念,例如在《锁麟囊》“赠囊”一场中,她搭建亭台、道具的简易场景,要求学习者结合“上轿”“下轿”等动作,思考人物在不同空间的心理变化:“轿帘遮挡时的视线范围”“手触囊袋时的指尖力度”,通过环境与动作的联动,让表演更具生活质感,这种“从戏到人,从人到心”的教学逻辑,使程派艺术不再是程式化的技巧堆砌,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情感表达。
教学视频的价值:传承与普及的双重意义
对专业学习者而言,常秋月的教学视频是程派艺术的“活教材”,她不仅系统梳理了程派唱腔的“三级韵”(即“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还分享了舞台实践中的“化险为夷”经验——如《荒山泪》中“抢子”一折的跪步技巧,如何通过膝盖缓冲与腰部力量配合,避免舞台损伤,这些“干货”经验弥足珍贵。
对普通观众而言,视频则搭建了京剧艺术的“入门阶梯”,常秋月用“讲故事”的方式解读剧目背景,如通过《锁麟囊》“仗义赠囊”的情节,引出“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传统价值观;用“拆解动作”的方式揭示表演密码,如“兰花手”的不同形态表现“捧心”“含羞”“悲愤”等情绪,让观众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真正理解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美学特质。
以下为程派唱腔关键技巧归纳:
| 技巧类型 | 特点说明 | 示范剧目唱段 |
|----------------|---------------------------|----------------------------|
| 脑后音 | 气息沉丹田,声音从后脑共鸣 | 《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 |
| 擞音 | 音波颤动,表现情绪波动 | 《春闺梦》“被纠缠” |
| 倒字 | 字头归韵,突出字义 | 《荒山泪》“谯鼓” |
| 气口控制 | 间隙换气,保持旋律连贯 | 《锁麟囊》“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 |
相关问答FAQs
Q1:程派唱腔与其他旦角流派(如梅派、尚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程派与梅派、尚派同属旦行重要流派,但风格差异显著,梅派唱腔“圆润甜美、雍容华贵”,如《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转腾”,注重声音的流畅与意境的优美;尚派唱腔“刚劲挺拔、激越高亢”,如《红鬃烈马》“武家坡”的西皮导板,以气势见长;程派则以“幽咽婉转、深沉含蓄”为特色,尤其擅长表现悲剧人物,通过“脑后音”“鬼音”等技巧塑造人物的内心挣扎,如《锁麟囊》中薛湘灵落难时的唱段,声音虽不张扬,但情感张力极强,被誉为“一声唱到融情处,毛骨萧然六月寒”。
Q2:初学者学习程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A:初学者建议分三步走:首先从听赏入手,多听程派经典剧目(如《锁麟囊》《荒山泪》),熟悉程派唱腔的“韵”与“味”,培养乐感;其次学习基本功,重点练习气息控制(如“长托音”训练)和咬字方法(如“五音四呼”),可从简单的程派唱段(如《三击掌》的反二黄慢板)片段开始,逐步掌握“以字行腔”的技巧;最后结合身段模仿,程派表演讲究“形神兼备”,初学者可从“站姿”“手势”“水袖基础动作”练起,注意眼神与肢体的配合,避免只唱不做或只做不唱的脱节问题,常秋月教学视频中“慢动作示范”与“错误纠正”环节,非常适合初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