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坚守与创新,在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各类赛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成为推动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2018年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简称“青京赛”)便是其中的典范,这场赛事不仅集中展现了当时青年京剧演员的最高水准,更以其严谨的赛制、多元的呈现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8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一项国家级专业赛事,自创办以来便以“挖掘新人、传承经典、创新发展”为宗旨,成为京剧界新人辈出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于2018年7月正式启动,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历时近四个月,最终于10月在北京落下帷幕,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50余个专业院团的120余名青年演员参与,参赛选手年龄均在16至35岁之间,涵盖了老生、旦角、武生、净行、丑行、老旦、小生等京剧所有行当,参赛剧目既有传统经典剧目的选段,也有新编剧目或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全面展现了青年京剧演员的综合素养和艺术潜力。
在赛制设置上,本届青京赛注重专业性与观赏性的结合,既严格遵循京剧艺术的规律,又通过电视转播的创新形式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京剧的魅力,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设置不同侧重的考核内容:初赛以“基础功展示”为主,要求选手演唱【导板】或【慢板】等单一板式的唱段,重点考察演员的基本功和唱腔功底;复赛进入“剧目片段比拼”,选手需表演完整折子戏或选段,重点考察演员的表演能力、角色塑造能力和舞台掌控力;决赛则升级为“大戏选段展演”,选手需表演更具挑战性的大戏选段,部分新编剧目还要求融入现代舞台元素,重点考察演员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意识,为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大赛邀请了于魁智、李胜素、张建国、王蓉蓉、朱世慧等数十位京剧界名家组成评委会,从唱腔、念白、表演、基本功、人物塑造等多个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打分,评分标准细化到板眼节奏、情感表达、身段技巧等具体细节,充分体现了赛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参赛选手的表现是本届青京赛的最大亮点,这些青年演员大多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系统接受了京剧艺术的训练,他们既坚守传统,又在继承中寻求创新,为京剧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老生组别中,来自国家京剧院的演员杨少彭以《四郎探母·坐宫》一折参赛,其唱腔苍劲有力,念白字正腔圆,将杨四郎的思乡之情与矛盾心理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获得老生组金奖;旦角组中,来自北京京剧院的演员张馨月凭借《贵妃醉酒》中的经典表演,以细腻的身段、水袖功和醇厚的唱腔征服评委,摘得旦角组桂冠;武生组选手王帅表演《长坂坡·赵云救主》,高难度的“起霸”“走边”“枪花”等动作干净利落,将赵云的勇猛与忠义展现得栩栩如生,赢得满堂喝彩,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中涌现出一批专攻稀有行当的选手,如老旦组选手董洪松以《杨门女将·探谷》参赛,其唱腔高亢洪亮,表演沉稳大气,打破了“老旦行当冷门”的刻板印象;净行组选手陈宇以《锁五龙》选段参赛,凭借扎实的“铜锤花脸”功底和独特的嗓音条件,让观众看到了净行艺术的魅力,新编剧目的参赛也成为本届大赛的一大特色,如青年演员表演的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在保留传统京剧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舞台调度和情感表达,既传承了经典,又赋予了剧目新的时代内涵。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本届青京赛参赛组别及特点,以下表格对各主要行当的参赛情况进行了梳理:
组别 | 行当分类 | 代表剧目示例 | 评分重点 |
---|---|---|---|
老生组 | 文老生、武老生 | 《四郎探母》《定军山》 | 唱腔苍劲、念白沉稳、身段规范 |
旦角组 | 青衣、花旦、刀马旦 | 《贵妃醉酒》《红娘》《穆桂英挂帅》 | 唱腔婉转、做表细腻、水袖功扎实 |
武生组 | 镔甲武生、短打武生 | 《长坂坡》《林冲夜奔》 | 动作矫健、翻腾技巧高、人物性格鲜明 |
净行组 | 铜锤花脸、架子花脸 | 《锁五龙》《盗御马》 | 嗓音洪亮、架子功稳、表情夸张到位 |
丑行组 | 文丑、武丑 《女起解》《时迁偷鸡》 | 念白诙谐、表情生动、身段灵活 | |
老旦组 | 衰派老旦、闺门老旦 | 《杨门女将》《钓金龟》 | 唱腔醇厚、表演沉稳、年龄感逼真 |
本届青京赛的社会影响深远,不仅为京剧艺术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更通过电视转播和网络传播,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据统计,大赛期间,央视戏曲频道平均收视率较往期提升30%,网络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2亿人次,“京剧”“青京赛”等话题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许多年轻观众通过赛事了解京剧、爱上京剧,甚至开始学习京剧表演,大赛获奖选手大多成为各院团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后续的舞台实践中不断打磨技艺,先后参与了《建党伟业》《西安事变》等新编剧目的创作,以及《霸王别姬》《野猪林》等传统经典剧目的复排,为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在赛后所言:“青京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些青年演员是京剧的未来,只有他们坚守初心、传承经典,京剧艺术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相关问答FAQs
Q1:2018年青京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剧目是什么?其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A1:2018年青京赛中,新编现代京剧《红军故事》选段《军需处长》令人印象深刻,该剧目以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了军需处长为将棉衣让给战友而牺牲的感人故事,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上,将京剧艺术与红色革命题材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京剧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叙事框架;二是音乐上,在保留京剧西皮、二黄等板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十送红军》等革命歌曲旋律,增强了唱段的感染力;三是表演上,演员通过极简的舞台布景和写意的身段动作,将“风雪中跋涉”“让出棉衣”等场景表现得真实感人,实现了“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该剧目最终获得“新编剧目奖”,成为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典范。
Q2:青京赛获奖青年演员在后续的京剧传承中有哪些具体作为?
A2:青京赛获奖青年演员在后续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生组金奖得主杨少彭,不仅在国家京剧院主演《满江红》《赵氏孤儿》等传统大戏,还走进高校开展“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示范表演等形式向年轻观众普及京剧知识;旦角组金奖得主张馨月,领衔主演的新编京剧《党的女儿》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巡演,将革命精神与京剧艺术结合,引发观众共鸣;武生组选手王帅则致力于武生技艺的传承,收徒传艺,并参与录制《京剧武生技法教学》系列视频,为武行艺术的传承留下了宝贵资料,这些演员通过舞台实践、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多种途径,推动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