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作为河南戏曲界的标志性人物,以丑角表演艺术闻名全国,其个人专辑不仅是其艺术生涯的缩影,更是河南戏曲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专辑收录了涵盖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主要地方戏种的经典唱段,既有传统骨子老戏的精髓,也有新创小戏的巧思,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呈现,让观众领略到河南戏曲“接地气、有温度、显神韵”的独特魅力。
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范军专辑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内容编排兼顾经典传承与时代审美,专辑共收录16个唱段,按“传统经典”“新编小戏”“跨界融合”三个板块划分,全面展现其“丑角不丑,丑中见美”的艺术追求。
传统经典板块聚焦河南家喻户晓的剧目,如豫剧《七品芝麻县》中“当官难”的诙谐唱段、曲剧《卷席筒》里苍娃“莫莫莫”的质朴高腔、越调《收姜维》中佘太君的沉稳念白,这些选段多为丑角、老旦等行当的“戏核”,范军通过精准的方言咬字、夸张又不失分寸的身段,让老戏焕发新生,七品芝麻县》中,他将唐成“明为芝麻官,暗为青天”的矛盾心理,通过眼神的闪烁与扇子的“抖、转、翻”等技巧,将小人物的机智与正义感刻画得入木三分。
新编小戏板块则收录了范军参与创作的现代题材作品,如豫剧小品《村里来了新书记》《老街坊》,这些剧目以乡村振兴、邻里亲情为主题,将戏曲程式与生活化表演结合,唱词中融入河南方言的俏皮话(如“中”“得劲”“恁瞅瞅”),让年轻观众倍感亲切,在《村里来了新书记》中,他通过“搓手、跺脚、挠头”等细节动作,塑造了热心又带点“倔脾气”的村干部形象,打破了传统戏曲“高台教化”的距离感。
跨界融合板块是专辑的创新亮点,尝试将河南戏曲与流行音乐、说唱等元素结合,如《豫韵新唱》将豫剧【二八板】与电子节奏融合,唱段中加入河南坠子的“大起板”旋律;《戏说年味》则以戏曲念白为基础,穿插快板书式的年俗叙事,既保留“梆子味”又充满现代气息,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素材。
经典唱段解析:艺术特色的集中体现
范军的表演以“丑角见美,方言传情”为核心,其专辑中的经典唱段充分展现了这一特质,以下为部分代表性唱段的详细解析:
剧目名称 | 所属剧种 | 角色行当 | 唱腔特点 | 经典唱词(节选) |
---|---|---|---|---|
《七品芝麻县》 | 豫剧 | 丑角 | 【二八板】【流水板】结合,方言韵味浓,尾音带“滑腔” | “当官难,难当官,清官更比贪官难……” |
《卷席筒》 | 曲剧 | 丑角 | 【阳调】转【哭腔】,高亢中带悲凉,真假嗓转换自然 | “莫莫莫,莫怨我,苍娃也是不得已……” |
《陈三两爬堂》 | 曲剧 | 旦角(反串) | 【扬调】婉转细腻,念白如说书,字正腔圆 | “高高的公堂四角方,大人坐堂问端详……” |
《朝阳沟》 | 豫剧 | 老生 | 【慢板】朴实深沉,生活化强,拖腔带“乡土颤音” | “沟里人儿学文化,山沟里来了新媳妇儿……” |
以《七品芝麻县》的“当官难”为例,这段唱腔以豫剧【二八板】为基础,范军通过“闪腰”“晃肩”等丑角特有身段,配合“河南梆子”的密集节奏,将唐成面对诰命夫人时的“外怯内勇”表现得淋漓尽致,唱词中“清官更比贪官难”一句,他用“喷口”唱法加重“难”字,尾音突然下沉,既表现了人物的压力,又暗含对清官的致敬,成为豫剧丑角唱腔的“教科书式”演绎。
艺术价值与传承意义
范军专辑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呈现,更在于其对河南戏曲传承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代表性传承人,范军始终致力于“让老戏活给年轻人看”,专辑通过现代录音技术(如5.1声道环绕声)还原戏曲舞台的细节,让听众清晰捕捉到板鼓的“轻重缓急”、坠子的“脆亮悠扬”;专辑附赠的“唱腔解析手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丑角“褶子功”“矮子步”等技巧,降低了戏曲欣赏门槛。
范军以专辑为媒介,开展“戏曲进校园”“云上戏曲课”等活动,将专辑中的唱段改编为适合学生参与的互动游戏,例如在《卷席筒》唱段教学中,他让学生模仿苍娃的“甩袖”“蹉步”,用方言学唱“莫莫莫”,让河南戏曲从“舞台”走进“课堂”,从“老年观众”扩展到“青少年群体”,这种“音像+教育+传播”的模式,为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相关问答FAQs
Q1:范军的丑角表演与其他豫剧丑角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A1:范军的丑角表演以“丑中见美,俗中见雅”为核心区别于传统丑角,他摒弃了传统丑角“插科打诨”的过度夸张,转而用生活化的细节塑造人物“内在的真实”,例如在《七品芝麻县》中,他通过“眼神躲闪”表现唐成的胆怯,用“突然站直”展现其正义感,让丑角不再是单纯的“喜剧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小英雄”,他擅长将河南方言的“俏皮、憨厚”融入唱腔,如“中得劲”“恁瞅瞅”等口语化表达,让戏曲语言更具乡土亲和力,打破了“戏曲难懂”的刻板印象。
Q2:范军专辑中的“跨界融合”元素是否会影响河南戏曲的“原汁原味”?
A2:范军专辑的“跨界融合”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在坚守戏曲内核基础上的“形式创新”,豫韵新唱》中,虽然加入了电子音乐节奏,但保留了豫剧【二八板】的“强起弱收”规律和梆子腔的“苍劲有力”;《戏说年味》的说唱部分,也以戏曲念白的“韵白”为基础,节奏上借鉴快板书的“贯口”,本质上仍是“戏曲语汇的现代转化”,这种创新既保留了河南戏曲的“根”(方言、板式、情感),又通过年轻观众熟悉的“壳”(流行音乐、短视频)扩大传播,反而让更多人通过“跨界”走进传统,最终回归戏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