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现代戏飞车壮歌,飞车如何演绎壮歌精神?

豫剧现代戏《飞车壮歌》作为新时代豫剧舞台上的现实主义力作,以贴近生活的题材、饱满的人物塑造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传统戏曲与现代精神深度融合的典范,该剧自创排以来,不仅以跌宕起伏的剧情打动观众,更以对“平凡英雄”的歌颂引发广泛共鸣,为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豫剧现代戏飞车壮歌

《飞车壮歌》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新时代的城乡结合部,主人公李建国是一名有着二十年驾龄的大货车司机,为人正直、技术过硬,是邻里眼中的“老实人”,也是运输队的“定海神针”,剧情围绕一次突发的高危救援展开:李建国在运输一批危险化学品途中,意外得知前方高速公路发生连环车祸,一辆载有二十余名小学生的校车被卡在事故现场,而一辆载有易燃易爆品的罐车随时可能爆炸,危及周边村庄,面对个人安危与公共安全的抉择,李建国毅然决定冒险逆行,利用自己对车辆性能的熟悉和路况的判断,在交警、消防部门的协同下,成功将罐车引导至安全区域,并协助救援人员救出被困学生,自己却因车辆撞击身负重伤,全剧没有刻意拔高英雄形象,而是通过“送女儿上学”“妻子劝他换工作”“运输队同事的担忧”等生活化细节,展现李建国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与责任,让“英雄”的形象更具真实感与感染力。

剧中人物塑造是《飞车壮歌》的核心亮点,主人公李建国的形象打破了传统戏曲中“高大全”的英雄模式,他既有面对危险时的果敢决绝,也有对家庭的责任与柔情,在决定逆行前,他与妻子有一段“夫妻对唱”,唱腔从低沉犹豫到坚定激昂,既表现了他对家人的不舍,更展现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觉悟,妻子王秀兰的形象同样立体,她起初反对丈夫从事危险运输,却在关键时刻全力支持他的决定,唱腔中既有对丈夫的担忧,也有对“平民英雄”的自豪,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坚韧与理解,运输队队长、年轻交警、被困学生家长等配角虽着墨不多,却各具特色,共同构建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图景,让“集体协作”的主题更加鲜明。

在艺术表现上,《飞车壮歌》大胆突破传统戏曲的程式化框架,实现了豫剧传统美学与现代舞台技术的有机融合,唱腔设计上,该剧以豫剧的【二八板】【慢板】为基础,融入现代音乐的节奏元素,如表现紧张救援时用快节奏的【垛板】和【飞板】,增强戏剧冲突;李建国与妻子对唱时则用舒缓的【慢板】,细腻传递情感,念白方面,采用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的方式,既保留地域特色,又让观众易于理解,舞台布景上,采用360度旋转舞台配合多媒体投影,逼真再现高速公路、事故现场、村庄等场景,尤其在“飞车救援”一场,通过LED屏展示车辆动态、天气变化(暴雨、浓雾),结合演员“虚拟驾驶”的表演(如握方向盘、急打方向盘的身段),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服装设计上,主人公的工装、妻子的家常衣、交警的制服等均贴近现实,避免戏曲服饰的“程式化”,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

豫剧现代戏飞车壮歌

《飞车壮歌》的社会价值不仅在于艺术创新,更在于它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剧中通过“危险化学品运输”“校车安全”等议题,引发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通过李建国等“平凡英雄”的形象,弘扬了“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剧自上演以来,已在河南各地巡演百余场,观众覆盖各年龄段,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许多观众表示:“以前觉得豫剧‘老套’,没想到《飞车壮歌》这么‘接地气’,李建国的故事就像身边人一样,让人感动又敬佩。”该剧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并荣获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文学奖,成为豫剧现代戏“叫好又叫座”的典范。

《飞车壮歌》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的深入生活与精心打磨,编剧曾深入运输公司、交警队采访,收集了大量真实案例;演员们为塑造角色,体验货车司机的工作生活,学习驾驶技巧和应急救援知识;导演团队则在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上,融入话剧的写实风格,让表演更具生活气息,这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正是《飞车壮歌》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原因。

艺术元素 具体表现 效果
唱腔设计 传统豫剧板式与现代节奏融合,【垛板】表现紧张,【慢板】传递情感 增强戏剧张力,贴近现代观众审美
舞台技术 360度旋转舞台+多媒体投影,模拟动态场景 沉浸式体验,强化“飞车救援”的视觉冲击
表演手法 “虚拟驾驶”戏曲程式+生活化动作,结合方言念白 保留戏曲韵味,展现现代人物特质
人物塑造 打破“高大全”模式,通过家庭、工作细节展现平凡英雄的内心世界 形象真实可感,引发观众共鸣

相关问答FAQs

Q1:《飞车壮歌》如何平衡豫剧传统艺术与现代题材的融合?
A1:《飞车壮歌》在保留豫剧核心艺术元素(如板式唱腔、吐字发声、身段表演)的基础上,对传统形式进行创新性转化,唱腔上,以豫剧【二八板】、【慢板】为骨架,融入现代音乐的节奏和配器,让唱腔既有“豫剧味”又具时代感;表演上,将戏曲“虚拟化”程式(如趟马、甩发)与现代生活动作(如握方向盘、操作通讯设备)结合,既保留戏曲的写意美,又贴近现代人物的行为逻辑;舞台呈现上,用多媒体技术拓展传统舞台的表现力,但始终以戏曲表演为主体,避免技术喧宾夺主,实现“传统为根、创新为翼”的融合目标。

豫剧现代戏飞车壮歌

Q2:剧中主人公李建国的形象对当代观众有何启示?
A2:李建国作为“平凡英雄”的代表,其形象启示有三:一是“责任”的意义——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坚守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二是“平凡中的伟大”——英雄并非遥不可及,每个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三是“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剧中“舍小家为大家”“见义勇为”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李建国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英雄主义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通过践行平凡的责任,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