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卢扬演唱京剧选段有何独特艺术魅力与演唱风格?

卢扬作为当代京剧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老生演员,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富有时代感的艺术表达,为京剧经典选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宗奚派艺术,兼收马派、谭派之长,嗓音醇厚苍劲,行腔跌宕婉转,无论是传统骨子老戏中的经典唱段,还是新编剧目中的创新演绎,均能精准把握人物内核,以声传情,以形塑魂,成为连接传统京剧与现代观众的重要桥梁。

卢扬演唱的京剧选段

卢扬的演唱艺术,核心在于对“情”与“技”的深度融合,奚派艺术讲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他深谙此道,在唱腔中既保留了奚派特有的“脑后音”与“擲音”,让声音如金石穿透,又不失细腻的情感层次,例如在处理拖腔时,他常通过强弱变化、节奏缓急,展现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如《赵氏孤儿》中“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的“醒”字,他运用擲音由弱渐强,声若裂帛,将程婴从隐忍到爆发的悲愤情绪推向高潮;而在《四郎探母》的“叫小番”中,快板部分的吐字清晰如珠落玉盘,导板“叫小番”的“番”字拉腔高亢且尾音渐弱,既有铁血男儿的豪迈,又暗含游子的悲凉,形成“刚中有柔,悲而不伤”的独特韵味,表演上,他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眼神运用尤为传神——无论是《空城计》中诸葛亮城楼抚琴的从容,还是《捉放曹》中陈宫曹操的矛盾,皆能通过眼神与身段的配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不唱而悲,不怒而威”的艺术效果。

以下为卢扬部分经典京剧选段的艺术特色分析:

卢扬演唱的京剧选段

选段名称 剧目 行当 艺术特色 卢扬演绎亮点
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 《赵氏孤儿》 老生 奚派经典唱段,西皮导板转原板,唱腔苍劲有力,节奏由缓至急,表现程婴得知真相后的震惊与悲愤。 “醒”字运用擲音爆发,配合顿挫的身段,将程婴从“忍辱负重”到“痛彻心扉”的情感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叫小番 《四郎探母》 老生 西皮导板原板转快板,节奏明快,展现杨四郎思乡心切又身陷敌营的矛盾。 快板吐字如刀,导板“番”字拉腔高亢且尾音收束如叹息,既显铁血豪情,又藏儿女情长。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空城计》 老生 慢板唱腔舒缓,展现诸葛亮临危不乱的从容气度。 “观山景”的“景”字加入气口,声音由实转虚,配合摇扇动作,将“空城计”的智与稳刻画入微。
昔日有个姜子牙 《珠帘寨》 老生 工尺调唱腔,高亢激越,表现李克用的草莽英雄气概。 “太保传令”的“令”字拔腔如裂帛,结合髯口功与身段抖动,凸显李克用的桀骜与霸气。

在传承与创新中,卢扬始终坚守京剧“写意”的美学内核,同时积极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路径,他不仅深耕传统剧目,如《赵氏孤儿》《四郎探母》等,在新编京剧《丝路长城》中,他尝试将奚派的婉转与西域音乐的苍茫结合,为“西皮流水”注入新的节奏元素,既保留了京剧的“韵”,又增添了新的“趣”,他积极投身京剧普及工作,通过短视频平台演绎经典选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脑后音”“擲音”等技巧,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京剧唱腔的魅力,在他看来,京剧的传承不是“复刻”,而是“活化”——既要守住传统的根,也要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相关问答FAQs

问:卢扬的演唱风格与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有何异同?
答:卢扬严格遵循奚派“委婉细腻、清新脱俗”的艺术精髓,在唱腔的“脑后音”“擲音”运用、节奏的抑扬顿挫上与奚啸伯先生一脉相承,尤其注重“字正腔圆”与“以情带声”的结合,他结合自身嗓音条件与时代审美,在音域宽度与情感爆发力上有所突破:奚先生的唱腔更侧重“书卷气”与“文人风”,而卢扬在演绎草莽英雄(如《珠帘寨》李克用)时,更强调“豪放”与“苍劲”的结合,在新编剧目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赋予传统唱腔更丰富的表现力。

卢扬演唱的京剧选段

问:初学者如何欣赏卢扬演唱的京剧选段?
答:初学者可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听唱腔”,关注他咬字的清晰度(如“尖团字”的区分)与拖腔的韵味(如《空城计》中“观山景”的虚实变化);二是“品情感”,结合剧情理解人物——如《赵氏孤儿》的悲愤、《四郎探母》的思乡,感受他如何通过声音强弱、节奏快慢传递情绪;三是“看表演”,观察他的眼神(如《捉放曹》中陈宫的悔恨)、身段(如《珠帘寨》中李克用的抖髯)与道具运用(如《空城计》的摇扇),体会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写意之美,建议先从《空城计》《四郎探母》等经典剧目入手,再逐步感受《赵氏孤儿》等大戏的层次感,循序渐进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