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韵流芳——岳静静豫剧专场”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倾情上演,作为当代豫剧常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岳静静以一腔一板、一颦一笑,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戏曲盛宴,演出当晚,剧场内座无虚席,从白发苍苍的老戏迷到朝气蓬勃的年轻观众,都被她醇厚灵动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深深吸引,共同沉浸在这场“豫”音绕梁的艺术之旅中。
剧目编排:经典与新意的碰撞
本次专场以“传承经典·致敬时代”为主题,精心选取了四部涵盖不同行当、不同风格的经典剧目,既展现了豫剧艺术的深厚积淀,也凸显了岳静静对传统剧目的创新诠释,以下是专场的核心剧目及亮点解析:
剧目名称 | 类型 | 剧情简介 | 表演亮点 |
---|---|---|---|
《花木兰》 | 经典传统戏 | 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历经十二年征战,凯旋后恢复女儿装的故事。 | 岳静静在“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中,以常派特有的刚健明亮的嗓音,将花木兰的倔强与通透演绎得淋漓尽致;“机房”一折的水袖功,柔美中带着英气,细腻展现少女的羞涩与担当。 |
《穆桂英挂帅》 | 历史剧 | 穆桂英虽已年过半百,却为国仇家恨挂帅出征,最终大破辽军的故事。 |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唱段,岳静静通过高亢激越的“炸音”与婉转的“寒腔”结合,将穆桂英的豪迈与悲壮层层递进;最后的“捧印”身段,稳重大气,尽显一代女将的威风。 |
《小二黑结婚》 | 现代戏 | 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解放区青年小二黑与小芹冲破封建思想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 | 岳静静饰演小芹,以清亮甜美的唱腔和活泼灵动的台步,将农村少女的俏皮与纯真刻画入微;“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英的天”唱段融入了民歌元素,贴近生活又充满戏曲韵味。 |
《白蛇传·断桥》 | 折子戏 | 白素贞与许仙在断桥重逢,面对法海的阻挠,白素贞悲愤交加的经典片段。 | 岳静静的白素贞唱腔中带着哭腔,情感饱满,“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一段,通过眼神、手势的细微变化,将人物的哀怨、坚韧与母爱展现得动人心魄。 |
艺术特色:常派精髓的当代传承
作为豫剧常派(常香玉创立)的代表性传人,岳静静的表演深得常派艺术“刚健明亮、大气磅礴”的精髓,同时融入了个人对角色的理解与创新,在唱腔上,她注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传统剧目中,她严格遵循常派的“吐字归韵”,字字铿锵,如《花木兰》中的“花弧爹娘年高迈”唱段,通过“喷口”与“擞音”的运用,将花木兰对父母的孝心与从军的决绝完美融合;现代戏中,她则适当融入生活化的语感,让唱腔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
在表演上,岳静静注重“内外兼修”:既继承常派“稳、准、狠”的身段特点,如《穆桂英挂帅》中的“靠旗功”,靠旗随身体转动如游龙般灵动,又结合人物性格赋予细节——饰演白素贞时,她通过水袖的“抖、抛、扬”表现人物的悲愤,手指的微颤传递内心的挣扎,让传统程式化表演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她对念白的打磨尤为用心,无论是传统戏的韵白还是现代戏的京白,都力求“字字送入观众耳中”,如《小二黑结婚》中与小二黑的对手戏,念白俏皮自然,让观众仿佛置身太行山下的乡村生活场景。
舞台呈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专场的舞台设计既保留了豫剧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为剧目增色不少,在《花木兰》中,背景通过投影技术展现了“万里赴戎机”的塞外风光,虚实结合的舞台让“十年征战场面”的转场流畅自然;《白蛇传·断桥》则以水墨风格的纱幕为背景,断桥的倒影、雨丝的飘落,营造出凄美的意境,灯光从冷色调逐渐转为暖色调,暗示着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
音乐伴奏方面,乐队以传统板胡、二胡、梆子为基础,巧妙融入了交响乐的配器手法,穆桂英挂帅》的“出征”唱段,板胡的高亢与交响乐的恢弘交织,既保留了豫剧的“梆子味”,又增强了史诗感;而《小二黑结婚》的伴奏中,加入了笛子和琵琶,让音乐更具乡土气息,轻松欢快的节奏调动了全场的气氛。
观众反响:掌声与热泪交织的共鸣
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许多老戏迷表示:“岳静静的唱腔有常老师的影子,但又不完全一样,她把年轻人的活力带进了传统戏里,听着过瘾!”一位年轻观众在采访中说:“以前觉得豫剧‘老土’,但看了这场专场,才发现它的唱腔这么美,故事这么动人,岳静静老师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媒体评价称,岳静静专场“以敬畏之心传承经典,以创新之力激活传统”,不仅展现了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探索了新路径,正如岳静静在谢幕时所说:“豫剧是我们的根,我要做的,就是把根扎深,让更多人听到、看到、爱上这门艺术。”
相关问答FAQs
Q1:岳静静作为常派传人,在传承常派艺术时有哪些个人创新?
A1:岳静静在传承常派“刚健明亮、大气磅礴”的核心风格基础上,注重结合当代审美进行创新,在传统剧目中,她适当融入现代声乐的发声技巧,让高音更通透、低音更浑厚,增强唱腔的感染力;在现代戏表演中,她打破行当限制,将闺门旦的细腻与刀马旦的飒爽融合,赋予角色更立体的性格;她还尝试在音乐伴奏中加入少量现代乐器,如电子合成器,但严格把控“度”,确保不破坏豫剧的本体韵味,让传统艺术在保留“根”的同时焕发新的生机。
Q2:专场中《白蛇传·断桥》为何能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其情感表达有何独特之处?
A2:《白蛇传·断桥》之所以引发共鸣,一方面在于“断桥”本身是豫剧经典折子戏,故事家喻户晓,白素贞的形象承载着观众对“爱情至上”“反抗压迫”的共情;岳静静在表演中突破了传统“悲情”的单一刻画,通过层次递进的情感表达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在与许仙重逢时,她先以“惊”瞪大双眼,再以“怨”咬住嘴唇,最后以“怜”轻抚许仙脸颊,眼神中交织着爱、恨、痛、柔,让白素贞不再是“完美的神”,而是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唱腔上她借鉴了常派“哭腔”的技巧,但又融入了越剧的婉转,让“断桥相会”的唱段既有豫剧的酣畅淋漓,又有越剧的细腻缠绵,精准击中了观众的情感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