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演员张奕明的表演艺术有何独特魅力?

京剧演员张奕明是当代京剧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老生演员,他以扎实的传统功底、细腻的人物塑造和富有时代感的艺术表达,在传承京剧经典的同时,积极探索这门古老艺术与现代观众的连接方式,作为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张奕明深耕老生行当数十载,宗余派、马派,兼取各家之长,形成了“唱念做打皆有法度,喜怒哀乐皆见真情”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兼具传统底蕴与当代审美的中生代京剧领军人物之一”。

京剧演员张奕明

张奕明与京剧的缘分始于童年,他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于京胡的悠扬与水袖的翩跹,父亲是京剧票友,常在家中拉扯二胡哼唱《空城计》,咿呀的唱腔在他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10岁那年,他考进当地戏曲学校,开始了系统性的京剧学习,初学老生时,基本功训练的艰辛远超想象:压腿、踢腿、下腰,每天重复数百次;喊嗓、吊嗓,从清晨到黄昏,嗓子哑了含着润喉片继续练,为了练就“云手”的圆融,他对着镜子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手臂酸痛抬不起来;为了掌握“髯口功”,他顶着沉重的髯口练习甩、挑、绕,脖颈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这段“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经历,为他日后的舞台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2000年,张奕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京剧名家王珮瑜、李和曾、张建国等,在校期间,他不仅精研余派“脑后音”的醇厚与马派“京白”的洒脱,更注重理解唱腔背后的情感逻辑,王珮瑜老师常教导他:“唱戏不是‘唱’出来的,是‘演’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腔都要为人物服务。”这句话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准则,在排练《四郎探母》时,他为琢磨杨四郎“见娘”时“千言万语哽在喉”的复杂心情,反复观看前辈录像,结合自身对“孝”与“忠”的理解,在唱腔中融入了轻微的颤抖与停顿,让“老娘亲”三个字既有血肉亲情,又有家国重负的撕裂感,这段表演后来成为他的“拿手好戏”,被观众评价“听得见人物的心跳”。

2006年,张奕明进入国家京剧院,开始了职业舞台生涯,从《定军山》的黄忠到《捉放曹》的陈宫,从《赵氏孤儿》的程婴到《野猪林》的林冲,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既有传统戏的“范儿”,又注入了符合当代审美的情感张力,2018年,他在新编京剧《西安事变》中饰演张学良,突破传统老生的“儒雅”形象,通过刚劲的身段、激昂的唱腔和眼神中的挣扎与坚定,将这位“民族英雄”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刻画得入木三分,该剧演出后引发轰动,评论界认为“张奕明让现代人物在京剧舞台上‘立’了起来,为京剧创新提供了可贵的样本”,2021年,凭借《西安事变》中的精彩表演,他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京剧界公认的“实力派”演员。

京剧演员张奕明

张奕明的艺术特色,在于他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他常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流动的‘活水’。”在唱腔上,他坚守余派的“脑后音”与马派的“巧腔”,却根据人物性格调整节奏:演《空城计》的诸葛亮,他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时,用舒缓的节奏表现“稳如泰山”;演《捉放曹》的陈宫,则在“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中加入急促的顿挫,凸显内心的悔恨与不安,在表演上,他注重“以形传神”,如在《野猪林》中“白虎堂”一场,他没有过多夸张的动作,仅通过眼神的躲闪、身体的微颤,就将林冲“有冤无处诉”的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静默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除了舞台表演,张奕明更将传承京剧艺术视为己任,作为国家京剧院“青年京剧人才计划”导师,他先后收徒10余人,手把手教他们“唱念做打”的细节,更教导他们“理解人物、敬畏传统”,他常说:“学戏要先学做人,只有对艺术有敬畏之心,才能把角色演活。”他还积极投身京剧普及工作,走进高校、中小学开设京剧讲座,用生动的故事讲解京剧历史;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奕明说戏”账号,用年轻人的语言解读经典剧目,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500万,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京剧,他曾说:“京剧不是‘老古董’,它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只要找到与当代观众对话的方式,就能焕发新的生机。”

多年来,张奕明始终坚守在京剧一线,从乡间戏台到国家大剧院,从国内巡演到国际舞台(如美国林肯中心、英国伦敦南岸中心),他用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京剧的魅力,2023年,他主演的新编京剧《梅兰芳》在海外巡演时,外国观众被“卧鱼”身段和“水袖功”惊艳,纷纷称赞“这是来自东方的魔法”,对此,他谦虚地表示:“京剧的魅力不在于‘神奇’,而在于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我只是做了传递者。”

京剧演员张奕明

张奕明代表剧目及艺术特色

剧目名称 饰演角色 艺术特色
《四郎探母》 杨四郎 唱腔中融入“余派”醇厚与“马派”洒脱,“见娘”一段情感细腻,被誉为“当代最佳四郎”之一
《西安事变》 张学良 突破传统老行当限制,用刚劲身段与激昂唱腔塑造历史英雄,获梅花奖核心剧目
《野猪林》 林冲 “白虎堂”一场以眼神与微身段表现悲愤,注重“静中藏戏”的情感张力
《捉放曹》 陈宫 唱腔节奏多变,“听他言”一段加入顿挫,凸显内心悔恨与人物复杂性
《定军山》 黄忠 “刀马老生”功底扎实,靠旗功与髯口功兼具,展现老将的豪迈与沉稳

相关问答FAQs

Q1:张奕明在表演中如何处理传统京剧程式与现代人物塑造的关系?
A:张奕明认为,传统程式是京剧的“语法”,但“语法”需为“表达”服务,在塑造现代人物(如《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时,他会先提炼人物核心精神(如“家国大义下的挣扎”),再选择合适的程式:如用“甩袖”表现愤怒,用“蹉步”表现焦虑,同时打破传统老生的“稳”态,融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肢体语言,他强调“程式不是枷锁,而是工具”,关键在于让观众“看得懂、有共鸣”。

Q2:作为京剧传承者,张奕明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京剧?
A:张奕明从“内容”与“渠道”两方面入手:在内容上,他尝试将传统剧目片段改编成“微京剧”,如将《贵妃醉酒》浓缩为5分钟的短视频,加入现代音乐与字幕;在渠道上,他活跃于抖音、B站等平台,用“沉浸式体验”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如直播教观众甩水袖、唱京白,甚至与流行歌手合作京剧改编歌曲,他相信“京剧的‘老’是底蕴,不是包袱,只要用年轻人的方式讲故事,他们自然会走进剧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