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象征祥瑞的“凤日”,我有幸在老戏园子里听了场京剧《还巢》(全称《凤还巢》),戏台上的红幔还未拉开,胡琴、月琴的调音声已混着茶香飘来,老茶客们摇着蒲扇低声聊着“程雪娥”“穆居易”的名字,像是在等一位故人,随着开场锣鼓敲响,这段关于误会、团圆与真情的经典故事,便在咿呀唱腔里铺陈开来。
《还巢》的故事发生在明代,兵部侍郎程继康有两个女儿:长女雪娥貌美贤淑,次女雪雁相貌丑陋,程继康嫌贫爱富,将雪娥许给富豪之子朱千岁,又因误会将雪雁嫁与穷书生穆居易,朱千岁粗鄙无礼,穆居易误娶丑妇,闹出诸多笑话,后真相大白,程继康知错,穆居易与程雪娥终成眷属,有情人终得圆满,全剧以“错”为引,用喜剧手法讽刺了势利眼,歌颂了真情可贵。
京剧的魅力,在于“无动不舞,有声皆歌”。《还巢》中,梅派唱腔的婉转如清泉流石,最是动人,程雪娥的核心唱段“她本是豪门千金小姐”,开篇“她本是”三字用“起腔”,尾音微微上扬,如闺中少女初吐心事;中段“端庄贤淑有才情”的“才情”二字,梅兰芳先生独创“擞音”,似断非断,将雪娥的温婉与才气唱得活灵活现,念白上,程继康的京白带着官腔的拿捏,与朱千岁油滑的市井白形成对比,两人密谋婚事时,一个“这亲事成了,我那金山银山……”的拖长音,一个“岳父放心,小婿绝不亏待您”的谄媚,把嫌贫爱富的嘴脸描摹得入木三分,表演身段更是精妙,程雪娥的“闺门旦”步态,走“碎步”时罗裙轻颤,水袖一搭一收,像春风拂柳;穆居易的书生扮相,手持折扇,踱步时“八字脚”不疾不徐,透着文人的清雅,就连丑角雪雁,也以夸张的“蹉步”和挤眉弄眼,在误会中添了几分诙谐,让满场观众忍俊不禁。
服饰与脸谱是京剧的“第二语言”,戏台上,程雪娥的“帔”是月白底绣银线凤凰,头戴“点翠头面”,步摇轻晃间,真有“凤还巢”的祥瑞;穆居易的“褶子”是湖蓝色,镶云边,书卷气十足;朱千岁则穿大红“蟒袍”,脸上“豆腐块”式的丑角妆,一开口便让观众知其不是善类,这些视觉符号,不用台词,已将人物身份、性格交代清楚,当程雪娥与穆居易误会消除,终成眷属时,两人身着红衣对拜,满台金绣,胡琴拉出“流水板”,台下叫好声、掌声混成一片,连角落里打盹的孩子都睁大了眼睛——这大概就是京剧的魔力,能让百年前的故事,在锣鼓声中依旧鲜活。
那日“凤日”的阳光斜斜照进戏园,落在斑驳的戏台柱上,老生、花旦、小生的唱腔在梁间回荡,我忽然明白,京剧为何能流传百年——它唱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人心向善、真情永恒的道理,那些咿呀的唱腔,水袖的翻飞,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活化石”,让每个听戏人,都能在锣鼓声里找到共鸣。
《还巢》主要人物关系及性格特点表: | 人物 | 身份 | 性格特点 | 关键情节 | |--------|--------------|----------------|------------------------| | 程雪娥 | 兵部侍郎之女 | 貌美贤淑、温婉 | 被误嫁穆居易,终成眷属 | | 穆居易 | 穷书生 | 清雅正直 | 误娶雪雁,后识雪娥 | | 程继康 | 兵部侍郎 | 嫌贫爱富、昏聩 | 错许婚事,知错改过 | | 朱千岁 | 富豪之子 | 粗鄙无礼 | 强娶雪娥未果 |
《还巢》经典唱段赏析表: | 唱段名称 | 人物 | 唱腔特点 | 情感表达 | |------------------|--------|------------------------|------------------------| | 她本是豪门千金小姐 | 程雪娥 | 婉转圆润,擞音运用 | 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期盼 | | 我家有个小姑娘 | 穆居易 | 清亮流畅,节奏明快 | 对雪娥的倾慕与误会中的苦闷 |
《还巢》作为梅派代表作,不仅是京剧喜剧的经典,更承载着传统道德教化功能,在当代,它通过“非遗传承进校园”“青春版京剧”等形式,让年轻人感受到京剧的魅力,那些看似“老套”的故事,实则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无论时代如何变,真情、善良、知错能改,永远是人类共通的追求。
FAQs: 问:《还巢》的剧情与原著《循环序》相比有哪些改编? 答:《循环序》是清代传奇,原剧情较为复杂,涉及家庭伦理与政治斗争,梅兰芳改编时,简化了支线,强化了“误会—团圆”的喜剧主线,突出程雪娥与穆居易的爱情主线,并增加了程继康嫌贫爱富、朱千岁粗鄙等喜剧元素,使故事更贴近大众审美,也更符合京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
问:梅派唱腔在《还巢》中如何体现“情”与“美”? 答:梅派唱腔讲究“情韵兼备”,在《还巢》中,程雪娥的唱段如“她本是豪门千金小姐”,用“气口”控制声音强弱,如“有才情”三字,先弱后强,将内心的压抑与期盼唱得含蓄而深情;“美”则体现在音色的圆润与行腔的流畅上,梅兰芳先生主张“唱戏要唱得让人心里舒服”,故唱腔无棱角,如流水般自然,将人物的情感之美与京剧的艺术之美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