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洪中烈马全场戏

京剧《洪洋洞》作为传统老生戏的经典代表作,以北宋杨家将的悲壮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忠烈家族的赤诚与无奈,全戏以“忠孝”为核心,通过紧凑的情节、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唱腔,塑造了杨六郎(杨延昭)忠君忧国、悲情晚年的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孟良的勇猛鲁直、焦赞的耿直忠诚及佘太君的深明大义,成为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悲剧经典。

京剧洪中烈马全场戏

剧情始于杨继业(杨令公)两狼山碰碑殉国后,其骨殖藏于辽国洪羊洞,杨六郎夜不能寐,忧思父亲,遂派心腹大将孟良前往盗骨,焦赞请随同前往,孟良起初因其性急犹豫,但焦赞坚持同往,二人潜入洪羊洞,遇洞中老道(实为杨继业魂灵),孟良误以为其阻拦,失手误杀焦赞,孟良负罪而归,杨六郎得知焦赞惨死,悲痛吐血,加之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最终在洪羊洞病逝,孟良携杨继业骨殖归宋,杨家满门祭奠,忠魂得归故土。

全戏角色塑造鲜明,杨六郎以老应工,唱腔苍劲悲凉,通过“叹杨家”“听罢言来”等核心唱段,将人物忠孝两全的矛盾与晚年的凄凉展现得淋漓尽致;孟良为净角,表演粗犷豪放,盗骨时的身段、误杀焦赞时的惊慌,均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利落的武打动作呈现;焦赞同为净角,以“摔打功”见长,误中飞刀时的“僵尸倒地”堪称经典;佘太君的沉稳唱腔与悲切眼神,则强化了家族悲剧的厚重感。

经典场次中,“夜巡”一场,杨六郎身着白靠,在寒夜中缓步巡营,【西皮慢板】“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的唱腔如泣如诉,配合“捋髯”“望月”等身段,将人物内心的忧思外化;“盗骨”一场,孟良、焦赞潜入洞中,灯光幽暗,气氛阴森,孟良与老道的周旋、误杀焦赞时的惊叫与懊悔,通过武打与身段的配合,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哭洞”一场,杨六郎得知焦赞死讯,以【二黄导板】【回龙】【散板】层层递进,从“听罢言来珠泪落”的悲恸到“气绝身亡”的绝望,眼神、身段与唱腔融为一体,成为全戏最催人泪下的段落。

京剧洪中烈马全场戏

该剧艺术特色鲜明,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杨六郎的唱腔苍劲中带着凄楚,尤其是“二黄”唱段的运用,如泣如诉,凸显悲剧色彩;表演上融合“唱、念、做、打”,老生的“髯口功”、净角的“摔打功”与文戏的细腻抒情相得益彰;舞台调度上,通过灯光、布景营造洪羊洞的阴森氛围,与杨家将的忠烈精神形成强烈反差,深化了“忠良难保”的悲剧主题。

场次 情节概要 表演重点 唱腔特点
夜巡 杨六郎思念父亲,深夜巡营 髯口功、眼神表现忧思 【西皮慢板】苍凉舒缓,节奏缓慢
盗骨 孟良焦赞潜入洪羊洞,误杀焦赞 净角摔打功、僵尸倒地技巧 无唱腔,以武打和身段为主
哭洞 杨六郎得知噩耗,悲痛吐血 老生甩发、跪步、气绝表演 【二黄导板】【回龙】【散板】悲怆激昂

FAQs

  1. 《洪洋洞》中“洪羊洞”的设定有何象征意义?
    答:“洪羊洞”既是杨继业殉国的埋骨之地,也是杨六郎病逝的终点,其阴森幽暗的环境象征杨家将忠烈却命运多舛的悲剧,洞的“险”与杨家将的“忠”形成对比,强化了“忠良难保”的主题,同时作为故事核心场景,推动了人物命运的发展。

    京剧洪中烈马全场戏

  2. 京剧《洪洋洞》的“摔打功”在表演中如何运用?
    答:“摔打功”是净角(如孟良、焦赞)的核心技巧,如焦赞被误杀时,需从高处摔下,通过“僵尸”“抢背”等动作,在瞬间展现人物的惊恐与死亡,要求演员控制身体平衡,同时保持表情夸张,既要体现动作的惊险,又要传递剧情的冲突,是武戏文唱的典型体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