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过五关剧本如何塑造关羽形象?

京剧《过五关》是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经典剧目,以关羽“挂印封金、辞曹归汉”为背景,演绎其离开曹操阵营、历经五道关隘、斩杀六将、最终与刘备团聚的故事,该剧作为关羽戏的代表,集中展现了“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通过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

京剧过五关剧本

历史渊源与故事背景

《过五关》的故事源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击败,下落不明,关羽为保护刘备两位夫人,被迫暂时归顺曹操,曹操对关羽厚加封赏,赠金赐银,封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挂印封金,护送两位夫人离开许昌,曹操闻讯后虽未阻拦,但沿途守将因未收到曹操放行文书,纷纷率兵拦截,关羽因此被迫“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与刘备、张飞团聚,京剧在改编时,强化了关羽的忠义形象,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和精湛的表演,使这一故事成为展现关公精神的核心载体。

主要情节梳理

《过五关》全剧以关羽的行踪为线索,依次历经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黄河渡口五道关卡,每关均与守将发生冲突,最终凭借武艺与智谋闯关,以下是五关情节概要:

关卡名称 守将 冲突经过 关羽应对方式
东岭关 孔秀 孔秀奉曹操之命拦截,索要曹操放行文书,关羽无文书,孔秀下令放箭。 斩杀孔秀,闯过东岭关。
洛阳 韩福、孟坦 韩福与牙将孟坦伏击,孟坦诈败引诱关羽,韩福暗箭伤其臂。 飞箭斩杀韩福,劈死孟坦。
汜水关 卞喜 卞喜镇守汜水关,在关前庙中设伏,暗藏刀斧手。 识破埋伏,斩杀卞喜。
荥阳 王植 王植假意迎接,却于夜间密令部下放火烧馆,意图烧死关羽。 提前察觉,杀出重围,斩杀王植。
黄河渡口 秦琪 秦琪镇守黄河渡口,阻拦关羽渡河。 与秦琪单挑,将其斩于马下。

五关情节层层递进,关羽始终以“义”为先——面对守将的围攻,他既不愿伤及无辜(如洛阳百姓),也绝不妥协归顺,最终以武力与决心践行“寻兄”之诺,凸显其“忠义”内核。

人物塑造与艺术特色

关羽形象:忠义勇武的化身

关羽是全剧的核心人物,京剧通过“唱、念、做、打”全方位塑造其形象:

京剧过五关剧本

  • 唱腔:以“西皮”声腔为主,高亢激越,如“辞曹”时的“西皮流水”唱段“挂印封金辞曹相”,既表现关羽的决绝,又暗含对曹操知遇之恩的感激;过关斩将后,则以“二黄导板”抒发豪情,如“过五关来斩六将,豪气冲云天”,声腔与人物情感高度契合。
  • 念白:采用韵白(湖广音中州韵),字正腔圆,沉稳威严,如自报家门“吾乃关羽关云长也”,寥寥数字便展现其武将气度;与守将对话时,念白简练有力,既显礼数,又暗含锋芒,如“放行则已,不放行,休怪某刀下无情”。
  • 做派与武打:关羽的表演注重“气度”,如“趟马”(表现骑马行路)时,通过稳健的台步、飘逸的髯口(黑三髯)、以及青龙偃月刀的舞动,展现其威风凛凛;斩将时,结合“把子功”(武打套路),如“劈刀”“刺枪”等动作,干净利落,凸显武艺超群,脸谱则采用“红脸”,象征忠义,成为关羽最鲜明的视觉符号。

配角形象:烘托冲突与主题

守将虽多为配角,但各具特点:孔秀的刚愎、韩福的狡诈、卞喜的阴险、王植的狠毒、秦琪的鲁莽,均与关羽的忠勇形成对比,既制造了戏剧冲突,也从侧面反衬关羽的“义”——如面对洛阳百姓的求情,关羽不忍滥杀,最终只斩韩福、孟坦,体现其“仁”。

舞台呈现与传承

《过五关》的舞台呈现充分体现京剧的“写意性”:

  • 布景与道具:传统演出采用“一桌二椅”的简约布景,通过演员的表演虚拟场景,如“趟马”象征骑马赶路,“开门”“关门”的动作表现关卡;青龙偃月刀(重约8斤)是关羽的核心道具,演员需通过“耍大刀”“背刀”等技巧,展现关羽的力量与沉稳。
  • 程式化表演:如“起霸”(武将登场的整装动作)、“亮相”(静态造型)等程式,既规范了表演,又增强了舞台美感;关羽的“捋髯”“撩袍”等细节动作,则体现其沉稳大气的性格。

该剧自清代形成以来,历经余叔岩、马连良、李和曾等名家的演绎,不同流派形成各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余派唱腔苍劲,注重关羽的“儒将”气质;马派表演洒脱,强化人物的“义气”;李派则突出“武戏文唱”,以稳取胜。《过五关》仍是京剧演员学习老生戏的必修剧目,其精神内核与艺术魅力持续传承。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过五关》中关羽的唱腔有何特点?
A1:关羽的唱腔以“西皮”为主,辅以“二黄”,声腔高亢激越,节奏张弛有度,如“辞曹归汉”时,用“西皮流水”表现其决绝与豪迈,字句紧凑,如“挂印封金辞曹相,匹马单刀赴远行”;过关斩将后,则以“二黄导板”转“回龙”抒发胜利后的感慨,导板高亢回荡,回板婉转深沉,既展现武将的威风,又流露对兄长的思念,唱腔中常加入“擞音”“颤音”等技巧,凸显关羽沉稳威严的气质,形成“红生唱腔”的独特风格。

京剧过五关剧本

Q2:“过五关”故事为何能成为京剧经典剧目?
A2:其一,人物塑造成功,关羽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其形象深入人心,符合传统价值观,观众易产生情感共鸣;其二,戏剧冲突紧凑,五关情节环环相扣,从“被迫闯关”到“主动破敌”,矛盾层层升级,舞台表现力强;其三,艺术形式丰富,该剧融合了唱、念、做、打,通过程式化表演展现京剧的“国粹”魅力,如“趟马”“耍刀”等技巧既是表演,也是技艺的展示;其四,文化内涵深厚,故事传递的“忠义”精神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部分,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