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高亢激越的唱腔、朴实生动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众多经典剧目中,《五凤岭》凭借曲折离奇的情节、鲜明立体的人物和文武兼备的表演特色,历经百年传承仍深受观众喜爱,剧中“B”所指,或为五凤岭山寨女首领马金定这一核心角色,她的形象塑造与剧情发展密不可分,既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关键动力,也是豫剧艺术“以情带声、声形兼备”的集中体现。
《五凤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代,书生吴彦能赴京赶考途经五凤岭,与山寨首领马金定不打不相识,马金定自幼随父习武,占山为王,因不满官府压迫,带领众兄弟劫富济贫,在当地百姓中颇有威望,初见吴彦能时,她见他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便以“抢亲”方式将其留在山寨,从最初的抗拒、试探,到逐渐被吴彦能的才情与正直打动,马金定经历了从“草莽女杰”到“深明大义”的转变,最终与吴彦能携手对抗奸臣王强,成就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这一“B”角色(马金定)的塑造,突破了传统戏曲中女性“温婉顺从”的刻板印象,展现出敢爱敢恨、有勇有谋、家国情怀兼具的独特魅力,成为豫剧舞台上极具辨识度的经典女性形象。
在艺术表现上,马金定(“B”)的唱腔设计充分体现了豫剧“声情并茂”的美学追求,她的核心唱段如《马金定下山》,以豫东调为基础,节奏明快,旋律跌宕,通过【二八板】【快二八】的交替运用,既表现了她下山时的飒爽英姿与豪迈气概,又通过梆子板的密集敲击,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戏剧氛围,而在《月下定情》一场中,唱腔转为豫西调,【慢板】【二八板】的舒缓节奏,配合细腻婉转的拖腔,将马金定内心的柔情与羞涩展现得淋漓尽致,刚柔并济的唱腔处理,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表演上,马金定的“武戏”部分尤为精彩,“趟马”“打出手”“枪花”等程式化动作,配合利落的身段与凌厉的眼神,将山寨首领的武艺高强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文戏”中,她与吴彦能的对唱、眼神交流,又将少女怀春的细腻情感与家大业大的责任感传递得恰到好处,形成“武戏文唱、文戏武做”的独特韵味,这正是豫剧“文武带打”艺术特色的生动实践。
为更清晰地呈现马金定(“B”)的角色特点与艺术价值,可通过下表梳理其核心要素:
角色维度 | 具体表现 | 艺术手法与意义 |
---|---|---|
性格内核 | 英武豪爽、重情重义、深明大义,兼具江湖儿女的洒脱与大家闺秀的隐忍 | 通过“抢亲—试探—定情—抗敌”的情节递进,展现人物成长弧光,打破传统女性角色单一性 |
核心唱段 | 《马金定下山》(豫东调,高亢激越)、《月下定情》(豫西调,婉转深情) | 豫东调与豫西调的融合,体现“刚柔并济”的人物性格,展现豫剧声腔的丰富表现力 |
表演亮点 | “趟马”“打出手”(武戏,展现武艺)、眼神与身段的细腻配合(文戏,传递情感) | 程式化表演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实现“形神兼备”的舞台效果,凸显豫剧“武戏文唱”的传统 |
人物关系 | 与吴彦能(书生)、王强(奸臣)的冲突与纠葛 | 通过“爱情线”与“家国线”的双重交织,推动剧情发展,深化“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
《五凤岭》自诞生以来,经过几代豫剧艺术家的传承与发展,马金定(“B”)的形象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早期演出中,这一角色多由“闺门旦”应工,注重唱腔的婉转与身段的柔美;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演员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审美元素:在剧本改编上,强化了马金定的独立意识与家国情怀,使其更符合当代女性形象;在舞台呈现上,运用现代灯光、音响技术,增强“五凤岭”场景的沉浸感,武打设计融入武术、舞蹈等元素,提升视觉冲击力;在表演风格上,年轻演员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流行音乐的节奏元素,使唱腔更具时代感,同时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让“B”角色跨越时空,与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常香玉、唐喜成、小香玉等艺术大家的演绎,为马金定(“B”)注入了灵魂,使其成为豫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形象,也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作为豫剧传统剧目的代表,《五凤岭》不仅展现了中原儿女的侠义精神与家国情怀,更通过马金定(“B”)这一角色,传递了女性独立、追求自由、勇于担当的价值理念,其艺术魅力跨越百年,至今仍在舞台上焕发生机,不仅让观众领略到豫剧的独特韵味,更成为传承中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FAQs
问:豫剧《五凤岭》中马金定(“B”)的角色为何能成为经典?
答:马金定(“B”)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她既有女性的柔情与细腻,又有男性的刚毅与担当,打破了传统戏曲中女性“温婉顺从”的刻板印象,展现出多元立体的现代性特质,剧中的唱腔设计与表演程式充分体现了豫剧“文武兼备”的艺术特色,高亢的豫东调与婉转的豫西调融合,利落的武打与细腻的情感表达结合,形成了“刚柔并济”的舞台美感,极具观赏性与艺术性,人物成长的弧光(从占山为王的草莽女杰到辅佐夫君、对抗奸臣的深明大义)贴合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身上体现的正义感、家国情怀与女性独立意识,跨越时代仍能引发共鸣,使其成为豫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形象。
问:现代豫剧演出中,《五凤岭》的“B”角色有哪些创新演绎?
答:现代演绎中,马金定(“B”)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剧本改编上,强化了她与吴彦能的情感冲突与家国情怀,增加了她主动反抗压迫、争取女性独立的情节,使人物关系更丰满,主题更深刻;二是舞台呈现上,运用现代灯光、音响、多媒体技术,打造“五凤岭”的险峻与山寨的热闹场景,武打设计融入武术、舞蹈等元素,通过“威亚”(空中吊威亚)等技术增强视觉冲击力,让“武戏”更具观赏性;三是表演风格上,年轻演员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流行音乐的节奏元素,使唱腔更具时代感,同时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通过微表情、肢体语言的细节处理,让“B”角色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