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培养戏曲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坐落于北京市,前身为1940年创建的北平国立国剧学校,历经中央戏剧学院戏曲系、中国戏曲学校等阶段,1978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院,是教育部和文化部共建高校,也是“戏曲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等艺术院校。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形成了以戏曲为核心,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本科教育涵盖表演、导演、编剧、作曲、舞台美术、艺术理论等12个专业方向,其中京剧表演、戏曲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曲舞台设计、音乐剧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生教育设有戏剧戏曲学、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等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戏曲表演、戏曲导演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层次,学院还拥有“戏曲”北京市重点学科和“中国传统戏剧传承与虚拟表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师资力量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院汇聚了一批戏曲名家、资深教授和青年学者,形成了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沈世华、李崇林、王蓉蓉等教授在京剧表演、戏曲导演、京剧器乐等领域享有盛誉,多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等人才称号,学院还聘请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京剧大师的传人担任客座教授,确保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得以薪火相传。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院始终坚持以“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为育人理念,培养了大批戏曲艺术精英和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中既有于魁智、李胜素、张火丁、史依弘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有王立平、郭培建等戏曲理论学者,还有活跃在当代戏曲舞台和影视领域的创作人才,学院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演出”“毕业季展演”“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等平台,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锤炼技艺,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京剧艺术节”“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等赛事中荣获百余项国家级奖项。
在艺术实践与科研创新方面,学院创作演出了《白蛇传》《锁麟囊》《红军故事》等经典剧目,红军故事》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学院还承担了“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传播工程”“传统戏曲数字化保护”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中国京剧史》《戏曲表演美学》等学术专著,主办核心期刊《戏曲艺术》,为戏曲理论研究与艺术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国际交流方面,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中国戏曲海外展演”等活动,推动中国戏曲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戏曲教育的重镇,中国戏曲学院始终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FAQs
中国戏曲学院的报考条件是什么?
解答:报考中国戏曲学院需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且符合专业要求(如表演专业要求五官端正、形体比例协调,器乐专业要求演奏技巧达标),部分专业需参加专业校考(如京剧表演、戏曲导演等),校考内容包含专业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考察,文化课成绩需达到所在省份艺术类本科控制线,具体招生专业、计划及报考细则以当年学院招生简章为准。
学院在传统戏曲传承与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解答:学院通过“名师传戏”工程、流派传承班(如梅派、程派、荀派传承班)等系统性传承传统技艺,邀请京剧大师亲授经典剧目;同时开设“戏曲与新媒体”“戏曲跨文化传播”等课程,推动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融合,创排新版《白蛇传》《鉴真东渡》等传统戏,以及《榜样》《红色特工》等现代戏,实现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