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戏曲学院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毗邻园博园、卢沟桥等历史文化地标,是一所以戏曲教育为核心,集表演、创作、研究、传承于一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艺术院校,自建校以来,学院始终扎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沃土,以“传承国粹、守正创新”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人才,被誉为“南戏北传的重要基地”和“新时代戏曲人才的摇篮”。
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北京戏曲学校丰台分校,2003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丰台戏曲学院,2020年获批成为北京市“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历经七十余载发展,学院从最初单一的戏曲表演专业,逐步构建起涵盖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导演、戏曲文学、舞台美术设计等多元学科体系,形成了中专、本科、研究生一体化的戏曲人才培养格局。
学院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戏曲行业需求,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3个,具体专业设置如下:
专业名称 | 培养方向 | 核心课程 |
---|---|---|
戏曲表演(京剧方向) | 京剧生、旦、净、丑行当表演 | 京剧经典剧目选段、戏曲基本功训练、唱腔与念白、戏曲身段表演、戏曲化妆与服装 |
戏曲表演(地方戏方向) | 越剧、黄梅戏、川剧等地方戏 | 地方戏唱腔与表演、地方戏剧目排演、地域文化概论、戏曲流派赏析 |
戏曲音乐伴奏 | 戏曲乐队文场、武场伴奏 | 戏曲乐理与视唱练耳、主辅乐器演奏(京胡、板鼓等)、戏曲唱腔配器、乐队合奏实践 |
戏曲导演 | 戏曲导演、编导 | 戏曲导演基础、剧本分析与改编、舞台调度与导演技法、戏曲导演创作实践 |
戏曲文学 | 戏曲编剧、评论 | 戏曲编剧概论、中国戏曲史、古典文学基础、戏曲剧本写作、戏曲评论与鉴赏 |
舞台美术设计 | 戏曲服装、化妆、灯光、布景 | 戏曲服装设计、戏曲化妆技法、舞台灯光设计、传统纹样研究、CAD舞台制图 |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教授32人、副教授68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全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4人,学院还聘请梅兰芳、尚小云等京剧名家的传人及当代戏曲名家担任客座教授,组建“名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模式传承戏曲精髓。
教学特色方面,学院创新“非遗传承+现代教育”模式,构建“课堂教学-舞台实践-非遗传承-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日常教学中,注重“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VR、AR技术模拟戏曲舞台场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与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昆剧院等20余家专业院团建立深度合作,每年组织学生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等演出活动200余场,让学生在“演中学、学中演”,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美国茱莉亚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海外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国际戏曲工作坊、海外巡演等活动,推动中国戏曲走向世界。
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处处彰显戏曲韵味,学院建有“戏曲博物馆”,收藏明清戏曲剧本、服饰、道具等珍贵文物3000余件;定期举办“戏曲文化节”“校园戏曲大赛”“名家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社团“戏曲研习社”“京剧票友会”等活跃度极高,自主创排的青春版《牡丹亭》《锁麟囊》等剧目在校内外广受好评,学院还注重传统节日与戏曲文化的融合,春节期间举办“戏曲庙会”,中秋月下开展“戏曲赏月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校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戏曲人才8000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戏曲界的骨干力量,如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张建国、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等,学院还承担“中国戏曲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北京市戏曲人才培养计划”等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整理出版《京剧流派唱腔集》《地方戏表演教程》等专著教材30余部,为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北京丰台戏曲学院2024年招生有哪些变化?
解答:2024年,学院招生政策主要有三方面调整:一是新增“戏曲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培养戏曲动画、戏曲短视频创作等复合型人才,回应新媒体时代戏曲传播需求;二是优化戏曲表演专业考试内容,在传统剧目展示基础上增加“即兴表演”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与人物塑造能力;三是扩大地方戏方向招生名额,新增豫剧、粤剧两个地方剧种招生,并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投身地方戏曲传承保护。
问题2: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哪些?
解答: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元,主要包括:一是进入专业戏曲院团,如国家京剧院、地方戏曲剧院等,从事表演、伴奏、导演等工作,近年毕业生进入院团比例达65%;二是从事戏曲教育,在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担任戏曲教师,或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公办学校;三是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参与戏曲主题影视、动漫、游戏等项目的策划与创作,与爱奇艺、腾讯等企业建立合作;四是自主创业,开设戏曲工作室、举办戏曲培训班等,部分毕业生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戏曲内容,粉丝量超百万;五是继续深造,考取本校或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与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