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白蛇传白蛇上船的动作设计有何独特之处?

在京剧《白蛇传》的《游湖借伞》一折中,“上船”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情节,也是展现人物性格与京剧程式化动作的精彩段落,这一环节通过许仙、白素贞、小青三人的互动,将西湖烟雨朦胧的意境、白许初遇的心动与戏剧冲突的萌芽融为一体,而演员的身段、手势、步伐与眼神的配合,更是将“无实物表演”的京剧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白蛇传上船动作

上船情节的背景与动作逻辑

“上船”发生于许仙在西湖断桥畔偶遇白素贞与小青,见二女子无伞,主动提出借船送行的场景,此时的白素贞(旦角)是修炼千年的蛇仙,初见凡人许仙时既心动又矜持;小青(武旦/刀马旦)则活泼直率,促成了姐姐与许仙的相遇;许仙(小生)是老实本分的药铺学徒,对白素贞一见倾心,举止间带着腼腆与热忱,三人的身份与性格差异,直接决定了上船动作的差异化表达——白素贞的“柔”、小青的“俏”、许仙的“诚”,均通过程式化动作得以呈现。

上船动作并非单一动作,而是包含“邀船—登船—坐稳”的连贯过程,每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京剧“手、眼、身、法、步”的表演规范,同时结合唱腔与锣鼓点,形成“动中有静、静中含情”的舞台效果。

分角色动作解析

(一)许仙:热忱腼腆的“邀船”与“护船”

作为主动邀船者,许仙的动作以“谦和”与“周到”为核心,体现其书生的温润与对女子的尊重。

  • 摇橹示意:许仙手持船桨(虚拟道具),先以“划船步”小幅度左右晃动身体,模拟船行至岸边,随后桨停于身侧,右手作“拱手礼”,眼神含笑望向白素贞,配合唱腔“小姐借伞有何难”,动作舒缓,节奏与【西皮原板】的平稳板式契合。
  • 侧身让船:当白素贞犹豫登船时,许仙需“退半步”,身体微侧,右手向船舱方向虚引,手掌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形成“请”的手势,同时眼神专注,避免直视女子面庞,体现“非礼勿视”的君子风范。
  • 稳橹防晃:白素贞上船后,许仙立即握桨于胸前,膝盖微屈,重心下沉,模拟船身因重量增加而晃动,通过“腰腿发力”的动作保持舞台平衡,这一细节既写实(船的晃动),也隐喻许仙心湖的“波动”。

(二)白素贞:端庄含蓄的“犹豫”与“登船”

白素贞的动作需融合“仙气”与“人情”:作为蛇仙,她的步履轻盈如云; as怀春女子,她又需藏起锋芒,显露出凡女般的羞涩。

京剧白蛇传上船动作

  • 回眸试探:许仙邀船时,白素贞先以“水袖掩面”,水袖(白色绸缎)轻柔拂过脸颊,随后“回身碎步”,身体微侧,眼波流转间瞥向许仙,再迅速垂眸,配合唱腔“君子之言重如山”,通过“掩面—回眸—垂眸”的连贯动作,表现内心的“惊”与“喜”。
  • 提裙登船:登船是白素贞动作的“重头戏”,她需先“左脚点地”,双手轻提裙摆(褶子下摆),裙摆被提起约三寸,露出绣花鞋尖,随后“右脚虚点船舷”,身体向上轻轻一提,仿佛跨过船沿——这一动作需借助“提气”技巧,使脚尖不沾地却显得轻盈,既符合“仙凡有别”的身份设定,也避免“登船”动作的笨拙。
  • 端坐定神:入座后,白素贞双手交叠于膝上,腰背挺直但肩膀放松,眼神平视前方,偶尔用余光扫向许仙划船的背影,嘴角微扬——这一“静”态与许仙的“动”形成对比,凸显白素贞“外静内动”的心境。

(三)小青:活泼灵动的“促狭”与“守卫”

小青作为白素贞的妹妹,动作以“利落”与“俏皮”为主,既是剧情的“催化剂”,也强化了蛇妖的灵动特质。

  • 指点评说:见许仙邀船,小青先“叉腰站立”,右手食指指向许仙,歪头一笑,再拉白素贞的衣袖,用眼神示意“姐姐快答应”,通过“指—拉—笑”的快速动作,表现其直率与促狭。
  • 抢先登船:白素贞犹豫时,小青会“抢步上前”,右脚先踏上船舷,身体前倾,回头对白素贞做鬼脸,随后“一个鹞子翻身”稳稳坐定,动作干净利落,配合“脆锣鼓点”(如“八大仓”),凸显其武旦功底。
  • 警惕观察:坐定后,小青双臂环胸,眼神锐利地扫视许仙,偶尔用手肘碰碰白素贞,提醒她“注意分寸”,这一系列“动”与“警”的动作,既符合小青“护姐心切”的性格,也为后续“水斗”埋下伏笔。

上船动作的程式化与舞台呈现

京剧表演讲究“有规矩无定法”,上船动作虽有一套基本程式,但演员会根据自身流派与人物理解进行调整,以下是《白蛇传》中“上船”动作的核心程式要点,可归纳为下表:

环节 角色 核心动作 程式化要点 情感表达
邀船 许仙 摇橹、拱手、侧身引路 划船步(碎步+晃腰)、拱手礼(男左女右) 热忱、腼腆、君子之风
犹豫 白素贞 掩面、回眸、提裙 水袖功(掩面袖)、碎步(回身)、提气(提裙) 羞涩、心动、矜持
促登船 小青 指点、抢步、鹞子翻身 指法(食指点指)、跳跃步(抢步)、翻身技巧(武旦基本功) 活泼、直率、促狭
护船/稳坐 许仙/白素贞 稳橹、端坐、交叠双手 腿部下沉(稳重心)、坐姿(端而不僵)、手位(交叠于膝) 许仙的专注、白素贞的含蓄

上船动作的艺术价值

“上船”虽是短暂情节,却通过“一动一静”“一柔一俏”的对比,将三人的性格、关系与命运走向浓缩于方寸舞台,白素贞的“提裙登船”是“仙”与“人”的平衡,既展现了蛇妖的轻盈,又保留了闺阁女子的礼仪;许仙的“侧身引路”是“礼”与“情”的交融,热忱中带着克制,暗合传统文人的君子形象;小青的“鹞子翻身”则是“动”与“警”的呼应,为后续的戏剧冲突埋下伏笔,这些动作不仅推动“借伞”情节的发展,更让观众在“看戏”的同时,感受到京剧“以形写神、以动传情”的美学追求。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上船时的“提裙”动作有何讲究?为何要提三寸?
A:白素贞“提裙”是京剧旦角“闺门旦”的经典动作,讲究“含而不露,露而不俗”,提三寸(约10厘米)的幅度,既能避免裙摆拖地(古代女子礼仪,登船时需提裙防污),又能露出绣花鞋尖,展现女子的秀美;这一动作需配合“提气”——演员腰部发力,身体向上微微悬起,既体现蛇仙的轻盈(凡人登船需用力,而她“如履平地”),又通过“提”的瞬间暗示内心的“波动”(对许仙的好感),若提得过高,则显轻浮;过低则显笨拙,三寸是经过舞台实践的最佳平衡点。

京剧白蛇传上船动作

Q2:许仙邀请白素贞上船时,为何要用“右手掌心向上”虚引,而非直接伸手搀扶?
A:这体现了京剧表演的“分寸感”与“人物身份”,许仙是“书生”,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直接搀扶会违背其君子形象;而“右手掌心向上”的“虚引”手势,既表达了邀请的诚意,又保持了距离,符合传统礼仪,从表演角度看,这一手势属于“旦角指法”中的“请指”,动作舒展,与许仙小生的温润气质契合,同时避免与白素贞的身体接触,为后续“借伞”时的“无意触碰”留出情感空间——若直接搀扶,反而会削弱“初遇心动”的含蓄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