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五人义剧情中五人演绎了怎样的义士传奇?

京剧《五人义》取材于明末天启年间苏州市民反抗阉党魏忠爪牙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一部歌颂平民英雄、彰显民族气节的经典传统剧目,故事以“反暴政、护忠良”为核心,通过五位市井小民舍生取义的事迹,展现了普通人在强权压迫下挺身而出的勇气与担当,传递出“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力量。

京剧五人义剧情介绍

故事背景

明末宦官魏忠贤专权,排除异己,残害忠良,其党羽遍布各地,肆意盘剥百姓,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假传圣旨,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周顺昌时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曾当庭弹劾其党羽魏广微,早被魏忠贤视为眼中钉,此次被捕,激起苏州百姓极大愤慨。

主要人物

人物 身份 性格特点 关键行动
颜佩韦 市井屠夫 刚烈豪爽,嫉恶如仇 首倡义举,带头劫法场
杨念如 绸缎商人 仗义疏财,沉稳有谋 联络义士,组织群众
周文元 渔民 勇猛过人,重情重义 手持棍棒,冲锋陷阵
沈扬 书生 有智谋,明大义 策划营救,起草抗议文书
马杰 武师 武艺高强,果敢决绝 制造混乱,掩护义士
周顺昌 东林党人 刚正不阿,视死如归 拒绝劝降,以身殉国
毛一鹭 苏州巡抚 魏忠贤党羽,贪婪残暴 伙同税监压迫百姓,下令抓捕周顺昌

剧情发展

苛政激起民怨

魏忠贤的心腹毛一鹭任苏州巡抚后,与税监李实狼狈为奸,增设“织造附加税”,强征钱粮,甚至强抢民女,百姓苦不堪言,周顺昌归隐苏州后,见此状常为百姓鸣不平,曾在官府痛斥毛一鹭:“尔等爪牙,鱼肉乡里,天理难容!”毛一鹭怀恨在心,趁机罗织罪名,上书魏忠贤诬陷周顺昌“结党营私,谋反叛逆”,魏忠贤当即下令逮捕周顺昌,押解京师。

义士聚义抗暴

消息传开,苏州百姓群情激愤,颜佩韦在茶馆听闻此事,拍案而起:“周先生是为民请命的清官,怎能让他们抓走?”他想起平日里周顺昌资助贫苦、惩治恶霸的善举,决心带头营救,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四位义士闻讯而来,五人在玄妙寺集会,歃血为盟:“今日同生共死,定要救下周先生!”沈扬提议:“硬劫法场恐伤无辜,不如先聚众请愿,逼毛一鹭放人。”

京剧五人义剧情介绍

怒打税监,劫法场

毛一鹭为震慑百姓,故意在苏州府衙前公开处决“钦犯”,并派爪牙在市集张贴告示,严禁百姓聚集,颜佩韦等五人带领数千百姓冲入府衙,高喊:“还我周先生!”毛一躲在衙内不敢露面,派税监李实出面镇压,李实恶语相向:“反了你们这些刁民!”周文元怒不可遏,举起渔网将李实罩住,众人拳脚相加,将其打得皮开肉绽,押解周顺昌的官兵正好路过,颜佩韦大喊:“周先生别怕,我们来救你!”五位义士手持棍棒、铁尺,冲入官兵队伍,与百姓里应外合,救下周顺昌。

慷慨就义,精神永存

毛一鹭调来重兵镇压,五位义士为保护百姓,挺身而出,最终被捕,面对酷刑,五人坚贞不屈:颜佩韦骂道:“我等杀的是贪官,救的是百姓,何罪之有?”杨念如冷笑:“要杀便杀,休想让我们屈服!”周文元怒目圆睁:“二十年后,老子还是好汉!”沈扬写下绝命诗:“浩然正气存千古,丹心一片照汗青。”马杰则咬破手指,在狱墙上写下“义”字,五人在苏州山塘街被杀害,百姓偷偷收尸,为他们立碑纪念,周顺昌得知五人死讯,仰天长叹:“五位义士因我而死,我岂能独生?”随后在狱中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主题与影响

《五人义》通过五位平民英雄的故事,歌颂了普通人在强权面前的反抗精神,彰显了“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剧中五位义士虽出身平凡,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义”的真谛,成为后世反抗压迫的精神象征,京剧舞台上,该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激昂的唱念做打,展现了义士们的豪迈气概,至今仍被观众传唱。

京剧五人义剧情介绍

相关问答FAQs

Q:《五人义》中的五位义士为何能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
A:五位义士出身市井(屠夫、商人、渔民、书生、武师),身份平凡却心怀正义,他们因不满魏忠贤党羽的暴政,为营救为民请命的周顺昌,毅然挺身而出,最终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匹夫有责”的担当,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的反抗,这种精神与百姓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因此被尊为英雄,其“义举”超越了个人恩怨,成为社会正义的象征,激励着后人反抗压迫、坚守良知。

Q:《五人义》在京剧表演中有哪些特色?
A:《五人义》作为京剧传统剧目,在表演上注重“唱念做打”的融合:

  1. 念白:义士们的台词多用口语化京白,如颜佩韦的“杀尽贪官救百姓”,刚劲有力,凸显豪爽性格;
  2. 做功:劫法场时的武打场面激烈,五位义士各有特色(如周文元的“渔网翻滚”、马杰的“棍扫群雄”),通过翻扑、跌打等动作展现勇猛;
  3. 唱腔:周顺昌的唱段多用[二黄导板][反二黄],如“大丈夫顶天立地气轩昂”,苍凉悲壮,表现其刚正不阿;义士们就义前的唱腔则高亢激昂,如“舍生取义儿郎愿”,强化悲壮氛围;
  4. 脸谱:毛一鹭等奸角勾白脸,象征奸诈;义士们则用素脸或红脸,突出正直与热血,通过视觉符号强化人物性格,这些特色使剧目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感染力,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