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山西上党戏曲网如何助力上党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山西上党戏曲网作为专注于上党地区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线上平台,自上线以来始终以“守护非遗根脉,弘扬上党戏韵”为宗旨,整合剧目资源、名家风采、戏迷互动等多元内容,成为连接传统戏曲与现代受众的重要桥梁,上党戏曲发源于古上党郡(今长治、晋城一带),历经数百年发展,孕育出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皮黄等剧种,其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质朴豪放,深受晋东南地区民众喜爱,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戏曲面临观众老龄化、传播渠道单一等困境,上党戏曲网的诞生,正是借助数字技术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新活力的创新实践。

山西上党戏曲网

平台功能模块丰富,系统化满足用户需求,通过梳理核心功能,可将其划分为四大板块:剧目点播系统收录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经典剧目与新编剧目,涵盖《三上轿》《秦香莲》《雁门关》等200余部作品,支持高清画质与多声道选择,用户可按剧种、年代、演员分类检索;《名家专区》则集中展示吴国华、陈素真、张爱珍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平事迹、代表唱段及访谈视频,陈素真谈上党梆子表演艺术》系列访谈已累计播放量超500万次;戏迷互动社区开设“戏迷票友”“戏迷问答”等板块,注册用户可上传演唱视频参与“每周一星”评选,或在线请教表演技巧,目前社区活跃用户达3万余人,月均发布内容超2000条;非遗保护专栏则与长治市上党戏曲研究院合作,开展“老艺人口述史”项目,已录制80余位老艺术家的从艺经历,并整理出《上党梆子传统脸谱集》《上党戏曲音乐选》等数字化文献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资源建设注重专业性与普及性结合,在剧目资源方面,平台不仅收录《程婴救孤》《太行娘亲》等获得国家级艺术大奖的现代戏,还抢救性修复了《杨八姐游春》《杀院》等濒临失传的传统折子戏,通过AI技术对音质、画质进行降噪与增强,使部分上世纪80年代的录像带资料达到高清播出标准,针对年轻观众,平台推出“戏曲微课堂”系列短视频,用动画形式讲解“上党梆子的‘腔’与‘调’”“戏曲手势语解读”等知识点,单条视频平均播放量超10万次,平台每年同步直播“上党戏曲节”“新春戏曲晚会”等线下活动,2023年春节直播的《上党戏曲名家演唱会》吸引超20万人次观看,峰值在线人数达3万,创下了地方戏曲线上直播的新纪录。

传播影响力持续扩大,社会效益显著,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推动上党戏曲“走出去”:与山西省文旅厅合作开展“戏曲进校园”线上活动,覆盖全省200余所中小学,累计观看学生超50万人次;在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发布“戏曲变装”“戏腔翻唱”等创意内容,上党梆子版<孤勇者>》短视频播放量破亿,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2022年,平台获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其“数字化保护上党戏曲”项目被列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储备库。

尽管发展态势良好,平台仍面临内容更新压力、用户粘性提升等挑战,计划引入VR技术开发“沉浸式剧场”,使用户通过VR设备体验“后台扮装”“舞台走位”等戏曲场景;同时探索“戏曲+文旅”模式,与晋城古村落合作推出“实景戏曲演出”,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上党戏曲的产业链条。

山西上党戏曲网

相关问答FAQs

Q1:山西上党戏曲网提供的资源是否免费?是否有付费内容?
A1:平台大部分基础资源对用户免费开放,包括经典剧目点播、戏曲知识库文章、戏迷社区互动等,付费内容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独家高清剧目(如未公开的老艺术家演出录像),二是名家一对一线上教学课程,三是定制化文创产品(如限量版戏曲脸谱手账、签名CD等),付费收入全部用于平台运营及非遗保护项目,如老艺人补贴、剧目数字化修复等。

Q2:普通用户如何通过平台学习上党戏曲?是否有线下活动参与机会?
A2:用户可通过“戏曲课堂”模块系统学习,该模块分为“入门基础”“进阶技巧”“名家示范”三个层级,提供唱腔教学、身段训练、板鼓演奏等免费视频课程,平台每月举办1-2次线上直播课,邀请专业演员实时指导,用户可连麦互动,线下活动方面,平台与长治、晋城当地剧团合作,定期组织戏迷观摩排练、后台探访等活动,注册用户可通过“活动报名”板块预约参与,部分活动需缴纳少量费用(如场地、物料成本)。

山西上党戏曲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