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八罢宴剧情简介

京剧《罢宴》是传统戏曲中经典的家庭伦理剧,又名《寇准罢宴》,取材于北宋名相寇准的生平轶事,以“忆苦思甜”为核心,展现勤俭持家、清廉传家的传统美德,剧情通过老夫人刘氏的回忆与寇准的罢宴之举,将个人家风与为官之道紧密结合,既有对先辈艰辛的追思,也有对后世子孙的警醒,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京剧八罢宴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名相寇准寿辰之日,府中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寇准的孙子寇承绪为给祖父祝寿,命人准备奢华宴席,珍馐美酒陈列满堂,连宴席所用桌椅、器皿都要用上等木材打造,耗费白银千两,老夫人刘氏见状,眉头紧锁,询问宴席筹备细节,得知孙子为求风光,极尽铺张,顿时心生忧虑,她想起寇准生前常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更忆起早年生活的艰辛,不禁悲从中来。

老夫人将孙子叫到身边,开始讲述往事,早年寇准寒窗苦读,家徒四壁,自己日夜操持家务,常为生计发愁,最让她心痛的是,寇准的母亲(剧中为“寇母”)临终前,因家中无钱购置棺木,只能以草席裹尸,临终前拉着她的手叮嘱:“吾儿日后若得功名,切记清正廉洁,莫忘寒门苦,切莫铺张浪费。”后来寇金榜题名,官至宰相,始终牢记母亲教诲,为官清廉,将俸禄多用于接济贫苦百姓,家中生活也依旧简朴,从不允许奢华铺张,老夫人越说越激动,泪流满面:“你祖父在世时,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日这般浪费,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祖母和祖父的教诲?”

寇准恰好从外归来,听闻家中宴席之事,又见老夫人落泪、孙子羞愧,当即下令罢宴,他感慨道:“母亲临终之言,孩儿时刻铭记,当年家中贫困,母亲省吃俭用供我读书,自己却病无钱医,临终还牵挂我能否为官清廉,今日我虽位极人臣,却不敢有丝毫忘本,这般铺张宴席,不仅违背家风,更是对先人的不孝!”寇准命人将宴席节省的银子全部捐给城中贫苦百姓,只留下至亲简单用膳,并让孙子写下“勤俭”二字,贴在厅堂之上,时时警示。

京剧八罢宴剧情简介

孙子寇承绪目睹祖父与老夫人的言行,羞愧难当,跪地请罪,承诺今后定当勤俭持家,不辱家风,寇准欣慰地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清廉是为官之本,勤俭是传家之宝,先辈的艰辛不能忘,美好的品德更要代代相传。”府中众人深受触动,一场奢华的寿宴最终化为一场家风教育的现场,《罢宴》之名也因此而来。

剧情阶段 关键情节 主题体现
开端 寇准寿辰,孙子筹备奢华宴席,老夫人忧虑 铺张浪费与生活富足的表象,埋下冲突伏笔
发展 老夫人回忆早年清贫生活(寇母临终无钱买棺木、寇准清廉为官) 忆苦思甜,揭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来源
高潮 老夫人痛斥孙子,寇准归来下令罢宴 家风与为官之道的统一,“不忘本”的核心主题
结局 孙子悔过,寇准教育子孙,府中和睦 勤俭清廉美德的传承,警示后世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罢宴》中老夫人的回忆对剧情发展起到了什么关键作用?
解答:老夫人的回忆是剧情的核心转折点与情感纽带,回忆通过对比“早年清贫”与“当下奢华”,直接揭示了铺张浪费的错误本质,为寇准罢宴提供了合理性;回忆具体展现了寇母临终嘱托、寇准清廉为官等细节,使“勤俭传家”的主题从抽象说教变为具象的历史记忆,增强了感染力;回忆推动了人物情感变化,老夫人从忧虑到悲痛再到坚定,孙子从铺张到悔悟,寇准从感慨到警醒,使剧情层层递进,最终实现家风教育的目的。

京剧八罢宴剧情简介

问题2:京剧《罢宴》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解答:京剧《罢宴》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当表演的精湛,以老旦为主,老夫人刘氏的“念白”富有生活气息,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表现从温和到激动的情感转变,“唱段”如【二黄慢板】等,旋律深沉婉转,抒发对往昔的追思;二是舞台时空的巧妙处理,通过“回忆与现实”的穿插,运用灯光、布景切换,将过去的草席裹尸、寒窗苦读与当下的奢华宴席并置,形成强烈视觉冲击;三是主题的通俗化表达,将“勤俭”“清廉”等抽象美德融入家庭生活场景,通过祖孙三代的具体互动,使传统价值观更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既有教育意义,又不失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