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花木兰》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取材于北朝民歌《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最终辞官还乡的传奇故事,全剧唱词融合了豫剧高亢激越与细腻婉转的特点,既展现了花木兰的巾帼豪情,也流露了女儿的柔情,以下为全剧主要唱段唱词整理: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花木兰与刘大哥等战友对唱)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把敌杀。
要问女子们苦不苦,想一想咱们花木兰!
《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花木兰拜别元帅)
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尊一声元帅听我言,花家有位花木兰,替父从军整三载,今日才归得故园前。
征途上多亏元帅照看,杀敌寇保家国不曾偷闲。
辞元帅解征鞍还乡种田,这功劳簿上请把名添!”
《将军的女儿谁不爱》
(花木兰在军营中思念家乡)
将军的女儿谁不爱?木兰我也是女儿身。
想起爹娘两鬓白,想起弟妹待长成。
军营里哪能分清男和女,唯有这女儿心藏在胸襟。
白天操练手不闲,夜晚思泪湿衣襟。
但愿得早平息边疆烽火,好回家侍爹娘尽孝心。”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花木兰战场杀敌唱段)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快如风,踏遍了古战场哪逢敌手?
今日里挂了帅统率三军,众儿郎个个要奋勇当先。
平虏寇保家国责任重大,花木兰不杀贼誓不回还!”
《脱战袍着红妆姑娘模样》
(花木兰恢复女装唱段)
脱战袍着红妆姑娘模样,对菱镜理云鬓脂粉香。
这三年来谁识我是女郎?唯有这明月清风知心肠。
爹娘啊,女儿替你们争了光,弟弟妹妹啊,姐姐如今回家乡。
再不是那个花小将,是你们的花姑娘!”
《织布机声声泪满腮》
(花木兰回家后织布)
织布机声声泪满腮,这三年的苦楚向谁诉?
战场上金戈铁马声犹在耳边,军营里兄弟情谊暖心间。
脱下戎装换女装,心中却忘不了那烽火连天。
花木兰啊花木兰,你到底是英雄还是女儿家?”
《众姐妹都说我出挑得好》
(与姐妹相聚唱段)
众姐妹都说我出挑得好,谁知我木兰受尽辛劳。
这三年来不敢露真容,怕的是军规法度不容情。
今日里卸了甲换了红妆,姐妹们相聚话衷肠。
劝天下女子莫轻看,谁说女子不如男?”
《相关问答FAQs》
Q1:豫剧《花木兰》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段唱词为何成为经典?
A1:“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花木兰在军中与战友争论时的一段核心唱段,以直白有力的语言反驳了“女子享清闲”的偏见,既体现了花木兰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也通过“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等具体场景展现了古代女性的辛劳,这段唱词节奏明快,情绪递进自然,常香玉大师在演唱时融合了豫剧的“豫东调”和“豫西调”,高亢处如裂帛,婉转处如流水,成为豫剧旦角唱腔的典范,至今仍是戏曲爱好者传唱的经典。
Q2:《花木兰》全剧唱词如何体现“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
A2:《花木兰》的唱词通过不同情境展现了花木兰性格的“刚”与“柔”:在“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等战场唱段中,唱词充满豪迈气概,“平虏寇保家国责任重大”等句铿锵有力,体现其“刚”;而在“脱战袍着红妆姑娘模样”“织布机声声泪满腮”等还乡场景中,唱词则细腻柔美,“对菱镜理云鬓脂粉香”“心中却忘不了那烽火连天”等句流露出女儿家的柔情与对军旅生涯的不舍,形成“刚柔并济”的艺术张力,使花木兰的形象既英姿飒爽又真实可感,成为戏曲舞台上最具感染力的女性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