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王小赶脚剧情

“王小赶脚”是豫剧传统“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中的经典折子戏,属民间生活小戏的典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情节冲突,成为基层舞台久演不衰的剧目,该剧剧情简单却充满生活情趣,通过脚夫王小与回娘家妇女张二嫂在赶脚路上的互动,生动展现了清末民初农村市井人物的淳朴性格与人间烟火气。

戏曲王小赶脚剧情

故事发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年轻妇女张二嫂(小旦行当)因娘家有事,需雇脚夫送她回去,她找到同村以赶脚为生的王小(丑行),王小平日里靠着一头毛驴接送村民赚取脚钱,为人机灵幽默,爱说爱笑,张二嫂挎着蓝花布包袱,穿着新做的蓝布衫,脸上带着回娘家的喜悦,与王小约定好脚钱,便骑上毛驴上路了。

行至村口,王小牵着毛驴边走边吆喝,毛驴迈着碎步,脖颈上的铜铃“叮铃铃”作响,打破了乡间的宁静,张二嫂坐在驴背上,看着路边的野花和庄稼,心情格外舒畅,忍不住哼起了小曲,王小见状,停下脚步,夸张地模仿毛驴的“打响鼻”,逗得张二嫂“噗嗤”一笑,嗔怪道:“你这人,没个正形,好好赶你的路!”王小挠挠头,嘿嘿一笑:“嫂子,你看这驴跑得多欢实,今天这脚钱,是不是得给加两个铜板?”张二嫂故意板着脸:“加什么加?说好的价钱,少一个子儿都不行!”王小见她嘴硬,便开始讲村里的趣事:“昨儿个村东头老李家的母鸡,下了个双黄蛋,老李高兴得连夜煮了,说要给娃补补,结果你猜咋着?娃吃了俩鸡蛋,一宿没睡,满院子唱《穆桂英挂帅》!”张二嫂被逗得前仰后合,手里的包袱差点掉地上,笑骂道:“就你事儿多,快走快走,别磨蹭!”

走到一条河边,毛驴停下脚步,不肯过河,王小着急,拍了拍驴屁股:“你这懒驴,河这么浅,不过河,难道要飞过去?”毛驴“咴咴”叫了两声,又原地转了个圈,王小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嫂子,你先下来,我牵着驴过去,你再上来。”张二嫂下驴后,王小故意装作要背她过河,张二嫂脸一红,啐了他一口:“贫嘴!我自己能走!”说着提起裙摆,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了河,王小牵着毛驴跟在后面,见她踩到一块滑石头,差点摔倒,忙伸手扶住,两人四目相对,张二嫂的脸更红了,王小却嘿嘿一笑:“嫂子,你这脚可真金贵,得小心伺候着。”张二嫂推开他,佯怒:“再贫嘴,下次不找你赶脚了!”

路上又遇到邻村的大爷,大爷见张二嫂骑驴,便打趣:“二嫂,这是回娘家啊?这脚夫对你不错嘛,驴都跑得冒烟了!”张二嫂羞得低着头,王小却来了精神:“大爷,您这话说得不对,不是我跑得快,是嫂子有福气,我这毛驴通人性,见着漂亮嫂子,腿脚都利索了!”大爷哈哈大笑,张二嫂则红着脸直拽王小的衣角,让他别说了,快到娘家村口时,王小见天色不早,便加快了脚步,毛驴也小跑起来,张二嫂坐在驴上,既紧张又兴奋,忍不住提醒:“慢点,慢点,别把我的新衫子颠乱了!”王小大声应道:“放心嫂子,保证把您稳稳当当地送到家,要是颠了一下,我倒贴你十个铜板!”

戏曲王小赶脚剧情

终于到了张二嫂娘家门口,她母亲早已在门口张望,见女儿到了,笑着迎上来,张二嫂下了驴,从包袱里拿出给母亲买的布料,又塞给王小几个铜板:“这是给你的脚钱,再拿着,买点糖吃。”王小接过钱,却不肯走:“嫂子,下次回婆家,还找我啊,我保证驴跑得比兔子还快!”张二嫂笑着推了他一把:“快走吧你,贫嘴!”王小牵着毛驴,哼着小曲渐渐远去,铜铃声消失在村口的小路上,张二嫂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又笑了。

该剧人物塑造极具特色:王小作为底层脚夫,虽身份卑微,却乐观淳朴,用幽默化解旅途的枯燥,其表演中“赶驴步”是核心看点——演员需模仿毛驴的行走姿态,双腿微屈,膝盖外撇,手臂自然摆动,时而“拉缰绳”,时而“扬鞭吆喝”,配合挤眉弄眼的表情,将脚夫与毛驴的互动演绎得活灵活现;张二嫂则泼爽开朗,带着农村妇女的娇憨与羞涩,其“挎包”“甩袖”“整衣”等动作细腻传神,唱腔婉转,如《回娘家》一段,用豫剧【二八板】唱出“娘家的杏树开花了,俺心里头痒痒得慌”,将回娘家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上,全剧以河南方言为基础,如中(行)、恁(你们)、咋(怎么)等俚语,唱词通俗易懂,如王小唱“毛驴儿跑得欢,赶脚的不怕难,铜板赚到手,心里比蜜甜”,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乡土幽默,音乐上采用豫剧传统板式,【二八板】叙事平稳,【流水板】节奏明快,板胡、梆子伴奏烘托出热闹的赶脚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豫东乡间的小路上。

“王小赶脚”虽无复杂矛盾,却以“小”见“大”,通过“赶脚”这一日常小事,折射出农村社会的邻里关系、伦理人情与生活情趣,体现了民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智慧,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质朴。

戏曲王小赶脚剧情

FAQs

  1. 问:“王小赶脚”为什么能成为豫剧经典小戏,流传至今?
    答:题材贴近农村生活,以“赶脚”这一常见场景切入,观众易产生共鸣;人物鲜活立体,王小与张二嫂的性格互补,互动自然,喜剧效果强烈;表演形式独特,“赶驴步”等身段技巧极具观赏性,考验演员基本功;语言通俗幽默,方言俚语的运用增强了地域特色,使其成为豫剧“三小戏”的代表作。

  2. 问:戏中王小的“赶驴步”有哪些具体的表演技巧?
    答:“赶驴步”是丑行表演的核心技巧,演员需做到:①姿态模仿:双腿微屈,膝盖略外撇,模拟毛驴“内八字”步态;②动作协调:行走时身体前倾,手臂随步伐摆动,作“拉缰绳”或“扬鞭”状;③节奏变化:上坡时身体后仰,下坡时前倾,过坎时夸张提腿,遇惊吓时“踉跄”;④表情配合:挤眉弄眼、龇牙咧嘴,增强喜剧感,做到“人似驴、驴似人”,既憨态可掬又生动传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