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下河东全本文字

《下河东》是秦腔传统经典剧目,全本文字以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刘勾结辽兵反宋为背景,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河东,因奸臣欧阳芳谗言、忠臣呼延寿廷冤死,自身被困河东,最终在郑印、高怀德等将校的忠义相助下平定叛乱、惩处奸佞的故事,全剧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帝王将相的忠奸斗争与家国情怀,唱词通俗直白,情感浓烈,极具秦腔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

戏曲下河东全本文字

剧情从赵匡胤派呼延寿廷为先锋征河东始,欧阳芳因私通北汉被呼延寿廷察觉,遂怀恨在心,设计诬陷呼延寿廷通敌,赵匡胤轻信谗言,将呼延寿廷斩首,呼延妻携子呼延赞逃亡,北汉刘趁机联合辽兵进攻宋营,赵匡胤因错杀忠良,军心涣散,被困河东柳河滩,身染重病,危急时刻,呼延寿廷部将郑印冒死闯营救驾,赵匡胤醒悟自身过失,悔恨交加,高怀德率援军赶到,里应外合大破敌军,欧阳芳罪行败露被正法,赵匡胤为呼延寿廷平反昭雪,全剧以忠义得彰、奸佞受惩收场。

剧中人物塑造立体丰满,赵匡胤既有帝王威严,又有因误判忠良而痛苦挣扎的复杂情感;欧阳奸诈阴险,是典型的奸臣形象;呼延寿廷忠肝义胆,临死前“臣为国家把命丧,留得清白在人间”的唱词感人至深,经典场次如“困河东”中,赵匡胤在柳河滩面对敌军围困、身体抱恙,唱腔苍凉悲壮,展现了一代帝王的无奈与悔恨;“审欧阳”一场,欧阳芳狡辩抵赖,最终被押赴刑场,大快人心。

全本文字语言以秦韵口语为基础,唱词多为七字句、十字句,节奏明快,如赵匡胤在“叹忠良”中唱:“孤坐江山非容易,多少将士血染衣,错斩忠良悔已晚,孤的江山靠谁扶?”既直白又饱含情感,贴合秦腔高亢激越的表演风格,念白则注重生活化,人物对话生动,推动情节发展。

戏曲下河东全本文字

人物 身份 性格特点 在剧中作用
赵匡胤 宋太祖 威严、重情、悔悟 帝王视角,展现忠奸斗争的代价
欧阳芳 奸臣 阴险、狡诈 制造矛盾,推动剧情冲突
呼延寿廷 宋军先锋 忠义、刚直 忠良代表,悲剧核心人物
郑印 呼延寿廷部将 忠勇、果敢 救驾关键,体现忠义力量

《下河东》全本文字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戏剧,更承载着“忠君爱国”“惩恶扬善”的传统价值观,其唱腔、念白、情节设计均体现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至今仍是秦腔舞台上的常演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FAQs

  1. 问:《下河东》中的“河东”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答:剧中的“河东”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政权辖区,大致在今山西中南部,以太原为中心,当时北汉与北宋对峙,刘崇(刘钧)联合辽国对抗赵匡胤,故有“征河东”的剧情。

    戏曲下河东全本文字

  2. 问:《下河东》与其他以赵匡胤为题材的戏曲(如《千里送京娘》)有何区别?
    答:《下河东》聚焦赵匡胤御驾征讨北汉的政治军事斗争,核心是忠奸误国与帝王悔悟,风格悲壮厚重;《千里送京娘》则讲述赵匡胤未称帝时护送京娘的江湖侠义故事,风格偏向英雄传奇,前者重家国,后者重个人侠义,题材和主题差异显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