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究竟形成于何时?这一历史时间点有何依据?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形成于清代中后期,具体时间为19世纪中叶(约道光至同治年间,1821-1874),是在徽班进京后,融合徽剧、汉调、昆曲、梆子腔等多种地方戏声腔与表演艺术,在北京逐渐发展成熟的新剧种,其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十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最终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是在何时形成

1790年,乾隆帝八十大寿,江南地区以徽剧为主的戏曲班社奉旨进京献艺,其中以安徽安庆的“三庆班”影响最大,徽剧以二簧腔为主,唱腔婉转,表演细腻,进京后迅速受到欢迎,此后,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长期驻京,不仅演出徽剧,还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养分,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徽班艺人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喜好,开始学习京腔、昆曲等剧种的表演技巧,剧目也从徽剧传统的历史故事扩展到更广泛的题材,这种开放性为后续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道光年间(1821-1850),湖北汉调(以西皮腔为主)的演员陆续进京,如米应先、余三胜、程长庚等,汉调的西皮腔高亢激越,与徽剧的二簧腔形成互补,两者在音乐、表演上相互借鉴,逐渐融合为“皮簧腔”,这一过程被称为“徽汉合流”,成为京剧声腔的核心,程长庚作为三庆班的主演,既唱徽剧二簧,也唱汉调西皮,还吸收昆曲的唱法,形成了苍劲沉雄的“徽派”老生唱腔,为京剧老生行当树立了典范,余三胜则擅长将汉调的灵活与徽剧的庄重结合,创造了“汉派”老生唱腔,丰富了京剧的表演风格,这一时期,皮簧腔逐渐取代了单一的二簧腔或西皮腔,成为京剧的主要声腔体系,标志着京剧在音乐上的重要突破。

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京剧基本形成并走向成熟,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京剧进一步吸收了昆曲的身段、念白和梆子腔的武打技巧,形成了唱、念、做、打并重的综合表演体系,行当方面,在生、旦、净、丑四大门类下,又细分出老生、小生、武生、青衣、花旦、老旦、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文丑、武丑等分支,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表演程式和唱腔特点,老生讲究“唱念做打”的平衡,旦角注重身段的柔美,净角突出脸谱和嗓音的特色,丑角则以诙谐幽默见长,行当的细化和规范化,使京剧的表演更加精细和丰富,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代表的“老生三鼎甲”,他们各自创立了不同的表演流派,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京剧是在何时形成

时间 事件 /意义
1790年 徽班进京 三庆班等为乾隆祝寿,带来徽剧(二簧腔),奠定京剧声腔基础。
1820s-1840s(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汉调西皮与徽剧二簧融合,形成皮簧腔;程长庚等演员推动声腔与表演结合。
1850s-1870s(同治年间) 行当与流派形成 生旦净丑行当完备;程长庚(徽派)、余三胜(汉派)、张二奎(奎派)老生三足鼎立。
1880s-1900s(光绪年间) 京剧成熟与传播 谭鑫培革新老生唱腔,形成“谭派”;京剧从北京走向全国,成为主流剧种。

光绪年间,京剧艺术进一步成熟,出现了被誉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他在程长庚等人的基础上,对老生唱腔进行革新,融合徽、汉、昆的特点,创造了委婉细腻、灵活多变的“谭派”唱腔,使京剧的表演艺术更加完善,谭鑫培不仅擅长唱功,在念白、做派、身段上也造诣颇深,他将京剧的表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京剧的剧目也从历史故事为主,扩展到民间传说、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剧目体系,如《定军山》《贵妃醉酒》《三岔口》等经典剧目相继诞生,京剧逐渐从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各地广泛流行的剧种。

京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以1790年徽班进京为起点,经道光年间的徽汉合流,到同治年间行当与流派的基本确立,最终在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其形成时间可概括为19世纪中叶(约1821-1874年),这一时期多种地方戏在北京的融合与革新,孕育了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戏曲艺术瑰宝。

FAQs

京剧是在何时形成

问题1:京剧和徽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答:京剧是在徽剧基础上融合汉调、昆曲、梆子腔等形成的剧种,两者在声腔、表演和剧目上均有差异,声腔上,徽剧以二簧腔为主,而京剧以皮簧腔(西皮+二簧)为核心;表演上,京剧吸收了更多剧种的身段和武打技巧,行当划分更细致;剧目上,京剧在徽剧历史剧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题材,内容更丰富,京剧的表演体系更规范,唱念做打的综合性更强,已成为全国性剧种,而徽剧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浙地区。

问题2:京剧形成前,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戏曲剧种有哪些?
解答:京剧形成前,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主要有昆曲、京腔(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等,昆曲被称为“雅部”,长期在宫廷和上层社会流行,唱腔婉转,表演细腻;京腔是弋阳腔在北京的分支,以高亢粗犷的“金鼓大锣”著称,曾在民间广受欢迎;秦腔则来自陕西,以激越的梆子腔和火爆的武戏见长,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一度风靡京城,这些剧种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如昆曲的念白和身段、秦腔的武打技巧等,都被京剧吸收融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