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封箱戏迷家庭六,戏迷家庭六与京剧封箱有何不解之缘?

京剧封箱,是旧时戏班岁末的“休战符”,也是戏迷心中的“团圆节”,这一习俗始于清代,戏班在农历腊月二十前后封存戏箱,贴上“封箱大吉”的红纸,待来年正月再“开箱”迎新,封箱戏往往是戏班的年度压轴,名角云集、剧目经典,既是对一年辛劳的归纳,也是对戏迷的感恩,而在京城一个普通的胡同里,有个与京剧封箱打了六辈子交道的戏迷家庭,他们的故事,恰似一部浓缩的京剧传承史。

京剧封箱戏迷家庭六

第一代要追溯到清末的祖父李文远,他是前门外一家小布店的账房先生,却痴迷京剧,尤其爱听谭鑫培的戏,每到封箱季,他总要省下半个月的工钱,去广和楼听封箱戏,1912年的封箱戏,谭鑫培演《四郎探母》,李文远挤在戏台角落,听得老泪纵横,散场后还在胡同口模仿“叫小番”的唱腔,惊得麻雀都扑棱棱飞走,那一年,他用油纸包了块红布,学着戏班的样子,在自家小院里摆了张八仙桌,供上“喜神”,算是第一次“封箱”——不过是把自留的几张戏单用红布包起来,藏进衣柜最底层,盼着来年再听。

第二代是李文远的儿子李国栋,赶上民国京剧的黄金时代,他没继承布店生意,而是在前门开了一家小书场,专门请名角儿“蹭戏”,封箱季的书场最热闹,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马连良的《定军山》,票价比平日贵三倍,照样座无虚席,李国栋总在封箱戏结束后,给演员们煮一碗热汤面,梅兰芳曾送他一幅“知音”的扇面,他延续了父亲的“封箱”仪式,只是把戏单换成了演员的签名,用铁盒锁起来,钥匙挂在脖子上,说这是“戏班的命根子”。

第三代是李国栋的女儿李淑芬,新中国成立后成了京剧团的服装师,她不唱戏,却比谁都懂“行头”,封箱时,她要带着徒弟把戏袍、头面一一清点,用樟脑丸防虫,再用棉布包好放进樟木箱,1983年的封箱戏,团里演《龙凤呈祥》,她负责给“孙尚香”的凤冠镶珍珠,熬了三个通宵,凤冠上的珍珠在灯光下像星星一样亮,演出结束后,她抱着凤冠不肯撒手,说:“这凤冠比我的命都金贵,封箱就是给它‘盖被子’,得盖严实了。”

第四代是李淑芬的儿子王立军,赶上了京剧的“寒冬”,90年代,年轻人不爱听京剧,戏团效益差,封箱戏也越办越冷清,王立军没放弃,他在大学里组建京剧社,带着同学们排演《三岔口》,封箱时就在礼堂演,台下坐着不到五十个观众,他却演得格外认真,他说:“封箱不是结束,是告诉戏,‘我们明年还来找你’。”2000年,他第一次把封箱戏搬到社区,搭了个小台子,请退休的老演员唱《穆桂英挂帅》,邻居们搬着小板凳来听,掌声比剧场还响。

京剧封箱戏迷家庭六

第五代是王立军的女儿王玥,90后,成了京剧的“破圈者”,她学的是新媒体,却把封箱戏做成了“网红事件”,2021年,她用手机拍下爷爷封箱时整理樟木箱的视频,配上“百年戏箱里的京剧密码”的文字,发在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火了,播放量破了两百万,后来,她策划了“云端封箱戏”,请青年演员直播演《锁麟囊》,观众可以弹幕点戏,还能“云投票”选剧目,那年的封箱,戏台搭在胡同里,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网友的留言,王玥笑着说:“我爷爷要是知道,封箱戏能隔着屏幕唱,肯定得说‘这戏箱封得比天还大’”。

第六代是王玥三岁的儿子小石头,还不会说话,却会跟着《说唱脸谱》的调子晃脑袋,今年封箱,王玥给他缝了件小虎头衣,胸前画了个红脸关公,小石头摸着关公的脸,咯咯直笑,抓起桌上的“封箱大吉”红纸就往嘴里塞,被王玥赶紧抢下来——这纸,可是要传给第七代的。

这个六代戏迷家庭的封箱记忆,就像戏箱里的行头,一层层裹着时光的温度,从祖父的油纸包,到父亲的红木盒,再到女儿的云端直播,封箱的形式在变,但对京剧的热爱没变;从胡同口的八仙台,到社区的小戏台,再到互联网的直播间,舞台在变,但戏迷的掌声没变,京剧封箱,封的是一年戏事的尘埃,开的是千年文化的根脉,而这个家庭,正是这根脉上最鲜活的一朵花。

京剧封箱戏迷家庭六代传承表

京剧封箱戏迷家庭六

代际 时间节点 与封箱戏的联系 代表记忆/事件
第一代 清末民初 省钱听封箱戏,模仿名角唱腔 1912年听谭鑫培《四郎探母》,胡同口学唱
第二代 民国黄金时代 开书场办封箱戏,收藏演员签名 梅兰芳赠“知音”扇面,铁盒锁戏单
第三代 新中国成立后 京剧团服装师,负责封箱行头保养 1983年为《龙凤呈祥》凤冠镶珍珠
第四代 90年代京剧寒冬 大学京剧社,社区封箱戏推广 2000年社区搭台演《穆桂英挂帅》
第五代 21世纪新媒体时代 短视频传播“云端封箱戏” 2021年直播《锁麟囊》,弹幕互动破百万
第六代 当下 幼儿启蒙,接触京剧元素 三岁摸关公脸谱,玩“封箱大吉”红纸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封箱戏现在还保留哪些传统仪式?
A:传统封箱仪式主要包括“贴红”“封箱”“祭祖”三个环节,戏班会在戏箱上贴“封箱大吉”的红纸,由班主或头牌演员上锁,钥匙妥善保管;部分戏班会供奉“喜神”(戏曲祖师爷),焚香祈福,祈愿来年平安顺遂,现代封箱戏虽简化了部分仪式,但“贴红”“封箱锁”仍被保留,许多剧院还会在演出后举行“封箱茶话会”,演员与戏迷互动,延续“团圆”之意。

Q2:六代戏迷家庭如何让年轻人持续热爱京剧?
A:这个家庭的秘诀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第五代王玥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直播)将封箱戏年轻化,用弹幕、投票等互动形式吸引年轻观众;第四代王立军坚持社区演出,让京剧走进日常生活,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家庭会简化京剧的“门槛”,比如教孩子唱《说唱脸谱》等流行改编曲目,用虎头衣、脸谱玩具等实物引发兴趣,让京剧从“古老艺术”变成“生活里的好玩伴”,从而实现代际传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