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作为中原大地的文化瑰宝,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多样的流派滋养着无数戏迷的心魂,其中崔派艺术以其深沉浑厚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在豫剧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崔派弟子亚泰,作为这门艺术的重要传承者与传播者,多年来深耕舞台、潜心研习,既坚守着崔派艺术的精髓,又不断为其注入时代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亚泰与豫剧崔派的缘分,始于少年时代,出生于河南一个戏曲氛围浓厚的家庭,他自幼耳濡目染,对豫剧的热爱早已融入血脉,12岁考入河南省艺术学校,系统学习豫剧表演,主攻闺门旦、青衣行当,在校期间,他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钻研,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被选入崔派艺术传承班,师从崔派名家张宝英——崔兰田先生的亲传弟子,深得崔派“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真传,张宝英老师对他的要求极为严苛,从吐字归音的“尖团字”到手眼身法的“精气神”,从传统剧目的“一招一式”到人物内心的“一颦一笑”,都倾囊相授,亚泰深知机会难得,常常练功到深夜,嗓子哑了就用热毛巾敷一敷,脚踝肿了就用红花油揉一揉,硬是将《秦香莲》《三上轿》《桃花庵》等崔派经典剧目的核心唱段和表演程式烂熟于心,这段学艺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更让他深刻理解了崔派艺术“悲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内核——那是一种在苦难中坚守的坚韧,在命运前抗争的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源泉。
作为崔派弟子,亚泰的艺术生涯始终围绕着“传承”与“创新”两个关键词展开,在舞台上,他是严谨的“守艺人”,对崔派经典剧目近乎“苛刻”的还原,让老戏迷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崔派风骨,以《秦香莲》为例,他饰演的秦香莲,从“闯宫”时的隐忍克制,到“见皇姑”时的据理力争,再到“铡美案”时的悲愤交加,唱腔上严格遵循崔派“脑后音”“擞音”的技法,用低回婉转的“寒腔”表现人物的悲苦,用铿锵有力的“炸音”宣泄内心的愤懑,每一个拖腔都如泣如诉,每一个眼神都饱含沧桑,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善恶交织的古代社会,有老戏迷评价:“听亚泰唱《秦香莲》,就像看到崔兰田先生再世,那股子‘崔味儿’,正得很!”而在《三上轿》中,他通过“上轿—下轿—再上轿”的重复动作,配合“哭腔”“笑腔”的急转,将崔金定“出嫁即丧夫、被迫再嫁”的绝望与刚烈展现得淋漓尽致,短短一折戏,竟让台下观众数次落泪。
亚泰从不满足于单纯的“复刻”,作为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他深知传统艺术若要“活”在当下,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近年来,他积极参与豫剧现代戏的创作与改编,尝试将崔派的表演技巧融入现代人物塑造中,在《焦裕禄》中,他饰演的焦裕禄,没有照搬传统青衣的“水袖功”,而是借鉴崔派“眼神戏”的细腻,通过眼神的变化展现焦裕禄从“忧心忡忡”到“坚定执着”的心路历程;在唱腔设计上,他保留了崔派“深沉浑厚”的底色,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节奏元素,让“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主题唱段既不失戏曲韵味,又更具感染力,年轻观众纷纷点赞:“原来豫剧也能这么‘燃’!”他还致力于豫剧的普及推广,走进校园开展“戏曲公开课”,用生动的故事讲解崔派历史,用互动游戏教孩子们学唱豫剧片段,甚至将《花木兰》选段改编成适合学生合唱的版本,让更多孩子感受到豫剧的魅力。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亚泰的艺术成就,以下列举其部分代表剧目及艺术特色:
剧目名称 | 角色 | 艺术特色 | 观众评价 |
---|---|---|---|
《秦香莲》 | 秦香莲 | 唱腔苍凉悲怆,擅用“寒腔”“擞音”表现人物悲苦;身段沉稳含蓄,眼神戏极具穿透力 | “崔派真传,听一次哭一次,亚泰把秦香莲的苦唱进了心里” |
《三上轿》 | 崔金定 | 情感爆发力强,“哭轿”唱段融合哭腔与甩腔,层次分明;动作精准,通过“三次上轿”的细节展现人物内心挣扎 | “短短一折戏,看尽了女人的刚烈与绝望,亚泰的表演太扎心了” |
《焦裕禄》 | 焦裕禄 | 突破传统行当限制,将崔派“眼神戏”与现代人物结合;唱腔融入现代节奏,既有戏曲韵味又具时代感 | “没想到豫剧现代戏也能这么打动人,焦裕禄的形象立住了!” |
《桃花庵》 | 窦氏 | 唱腔婉转中带刚劲,真假音转换自然;表演细腻,通过“认子”时的颤抖双手与哽咽唱腔展现母爱 | “亚泰把窦氏的纠结、期盼、绝望演活了,是崔派艺术的当代传承” |
多年来,亚泰凭借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先后获得“中国豫剧艺术节表演奖”“河南省戏曲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崔派艺术是一座宝藏,我只是有幸做了那个挖宝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崔派、爱上崔派,让这门艺术一代代传下去。”他除了活跃在舞台上,还收徒传艺,创办了“亚泰崔剧艺术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年轻演员,将崔派的“火种”播撒得更远。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今天,亚泰用行动诠释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艺术理念,他既是崔派艺术的忠实守护者,又是勇敢的探索者,让这门有着数十年历史的戏曲流派,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相信在以亚泰为代表的崔派弟子的努力下,豫剧崔派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FAQs
-
问:亚泰在演绎崔派经典剧目时,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
答:亚泰认为传统是根基,创新是活力,在传统演绎上,他严格遵循崔派“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准则,从唱腔技巧到表演程式都力求还原崔派精髓,让老戏迷看到“原汁原味”;在创新探索上,他积极尝试将崔派艺术融入现代戏创作,借鉴现代表演手法丰富人物塑造,同时融入音乐节奏等元素,让年轻观众也能感受到豫剧的魅力,他强调“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用当代人能接受的方式,让传统艺术更好地传递情感”。 -
问:作为崔派传承人,亚泰认为年轻一代该如何学习崔派艺术?
答:亚泰认为学习崔派艺术要“先学做人,再学演戏”,他建议年轻演员首先要深入理解崔派剧目中的人物精神,秦香莲》的坚韧、《三上轿》的刚烈,通过研读剧本、体验生活,走进角色内心;其次要扎实练基本功,尤其是崔派的“唱腔功”和“眼神功”,这是崔派艺术的“灵魂”;最后要敢于创新,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进行探索,但前提是“不能丢掉崔派的根”,他常对弟子说:“学戏如登山,传统是山脚的路,创新是山顶的风,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