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2017下半年京剧有哪些重要演出与艺术新动向?

2017年下半年,中国京剧艺术在传承经典与守正创新中稳步前行,全国各大京剧院团以密集的演出、多元的活动、新锐的探索,勾勒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动图景,从经典剧目的深度打磨到新编剧目的跨界融合,从名家名角的舞台风采到青年新秀的快速成长,京剧艺术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同时,积极拥抱时代审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2017下半年京剧

经典剧目的传承演绎是2017年下半年京剧舞台的主旋律,各大院团立足传统,通过名家领衔、精雕细琢,让经典剧目焕发新彩,7月至8月,国家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推出“经典剧目展演季”,李胜素、于魁智、袁慧琴等名家轮番登场,《锁麟囊》《四郎探母》《红灯记》等剧目凭借严谨的表演、饱满的情感,吸引观众反复品味。《锁麟囊》中“春秋亭外风雨暴”一唱段,李胜素以婉转细腻的嗓音展现薛湘灵的命运起伏,台下掌声雷动;上海京剧院则聚焦“海派京剧”特色,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霸王别姬》,史敏饰演的虞姬融合梅派神韵与武戏功底,“剑舞”一折身段灵动,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地方院团同样表现亮眼,天津京剧院的《华子良》、武汉京剧院的《徐九经升官记》等,通过地域化表达让经典剧目更接地气,以下为部分重点经典演出概览:

时间 剧目名称 演出团体 主要演员 演出地点
7月15日 《锁麟囊》 国家京剧院 李胜素、朱强 梅兰芳大剧院
8月20日 《霸王别姬》 上海京剧院 史敏、奚中路 天蟾逸夫舞台
9月5日 《四郎探母》 北京京剧院 谭孝曾、王蓉蓉 长安大戏院
10月1日 《智取威虎山》 天津京剧院 王平、吴凡 天津中华剧院

新编剧目的探索创新为京剧注入时代活力,2017年下半年,多部聚焦现实题材、融合现代表现手法的新编京剧相继亮相,成为行业亮点,国家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红军故事》,以“半条被子”“军需处长”等长征故事为原型,通过写实的舞台布景、质朴的表演风格,将革命历史与京剧程式巧妙结合。“雪山”一折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风雪交加的环境,演员在滑台上完成攀登、跌倒等高难度动作,既保留京剧的虚拟性,又增强视觉冲击力,该剧9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上海京剧院的《敦煌女儿》则以“敦煌女儿”樊锦诗为原型,将敦煌壁画元素融入舞台设计,服装、唱腔中融入西北民歌韵味,主演史敏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樊锦诗扎根敦煌数十载的坚守,该剧11月赴京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获得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北京京剧院的《屈原》、山东京剧院的《燕翼堂》等新编剧目,也分别从历史人物、家族叙事等角度,拓展了京剧的表现边界。

名家与新秀的交相辉映彰显京剧人才梯队建设的成果,2017年下半年,京剧界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既展现了名家的艺术积淀,也为青年新秀提供了成长舞台,87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于10月在上海举办“从艺60周年演唱会”,演唱《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经典选段,嗓音依旧清亮,台风稳健,让观众感叹“艺术常青”;中生代演员成为舞台中坚,于魁智、李胜素夫妇率国家京剧院二团赴全国10个城市巡演,行程超2万公里,将《龙凤呈祥》《杨门女将》等剧目带到基层观众面前;青年演员则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中国戏曲学院“青研班”学员于12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汇报演出,张建峰的《赵氏孤儿》、王珮瑜的《失空斩》等,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传统剧目的理解,其中王珮瑜以“女老生”的独特视角诠释经典,吸引不少年轻观众“入坑”京剧。

2017下半年京剧

京剧文化的多元传播进一步拓展了受众群体,2017年下半年,京剧艺术突破剧场限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走进大众生活。“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院团走进中小学,通过“一课一剧”“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试穿戏服、学习身段,了解京剧背后的文化内涵;新媒体平台成为传播新阵地,抖音、B站等推出“京剧挑战赛”,网友通过模仿名家唱段、发布创意短视频,让京剧以更轻松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京剧主题展览、讲座也陆续举办,如梅兰芳纪念馆的“梅派艺术百年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京剧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从历史、理论层面深化公众对京剧的认知。

总体而言,2017年下半年京剧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坚守了“国粹”的艺术内核,又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变化,为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提供了生动范本。

FAQs

2017下半年京剧

Q1:2017年下半年京剧领域有哪些重要的新编剧目?
A1:2017年下半年京剧领域涌现多部优秀新编剧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国家京剧院的现代京剧《红军故事》,聚焦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融合写实手法与京剧程式;上海京剧院的《敦煌女儿》,以“敦煌女儿”樊锦诗为原型,融入敦煌元素与西北音乐风格;北京京剧院的《屈原》,通过历史人物展现家国情怀;山东京剧院的《燕翼堂》,以家族叙事反映时代变迁,这些新编剧目在主题立意、舞台呈现、音乐唱腔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拓展了京剧的艺术边界。

Q2:京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2017年有哪些尝试?
A2:2017年京剧通过多渠道尝试吸引年轻观众:一是“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通过互动体验、课程普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京剧;二是新媒体传播发力,抖音、B站等平台发起“京剧挑战赛”,网友通过创意短视频参与互动,降低京剧的观赏门槛;三是新编剧目贴近时代审美,如《红军故事》《敦煌女儿》等在保留京剧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表现手法,增强故事性与视觉冲击力;四是青年演员的崛起,如王珮瑜等以“偶像化”运营方式推广京剧,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专业知识,吸引年轻群体关注,这些尝试有效拉近了京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