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登殿》作为传统骨子老戏,是“王宝钏故事”的终章,也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全剧以薛平贵征西得胜、回归长安为线索,通过“登殿封赏”的核心情节,集中展现了忠奸斗争、夫妻相认、伦理秩序等多重主题,其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塑造和醇厚的唱腔艺术,使其成为观众了解京剧艺术的重要窗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登殿》全剧视频资源日益丰富,为京剧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观赏途径,同时也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剧情脉络与人物风采
《大登殿》的故事承接《武家坡》《大祭桩》,讲述薛平贵在西凉代战公主的帮助下,攻破敌国、平定叛乱,最终携代战公主返回长安,长安王宫内,王宝钏已在寒窑苦守十八年,其父王允因薛平贵“阵亡”而成为当朝丞相,与魏虎等奸臣把持朝政,薛平贵假扮“卖水人”与王宝钻相认,后以兵权相胁,迫使王允承认其身份,最终登基为帝,封赏王宝钻、代战公主,惩处魏虎,一家团圆。
全剧人物性格鲜明,冲突激烈:王宝钻作为青衣行当的代表,其“苦守寒窑十八年”的坚韧与“夫妻相认”时的悲喜交加,通过“南梆子”“二黄”等板式的唱腔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青衣表演的典范;薛平贵由落魄将军到登基帝王的转变,既有老生的沉稳大气,也有武英的英武豪迈,其“西皮导板”“原板”唱腔如“金牌调来银牌宣”,尽显王者归来之威;代战公主作为西凉公主,性格爽朗、深明大义,刀马旦的扮相与“快板”“流水”唱腔,为其增添了豪迈之气;而王允的固执、魏虎的奸佞,则通过老生、净角的念白与身段,将封建权臣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这些人物在“登殿”这一核心场景中汇聚,通过对话、唱段与表演,推动剧情达到高潮,也让“善恶有报、忠奸分明”的传统主题得以凸显。
艺术特色与舞台呈现
京剧《大登殿》的艺术魅力,集中体现在唱、念、做、打的完美融合,以及行当、程式、服饰的精妙运用。
在唱腔设计上,全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根据人物情绪变化灵活转换,王宝钻的唱段如《武家坡》中的“一马离了西凉界”到《大登殿》中的“讲什么节孝两双全”,旋律从凄婉悲怆逐渐转为明快舒展,既展现了她从绝望到希望的内心转变,也凸显了青衣行当“声情并茂”的演唱特点;薛平贵的“金牌调来银牌宣”则采用西皮流水板,节奏明快、字字铿锵,配合登殿时的台步与亮相,将帝王的威仪与对王宝钻的愧疚交织呈现;代战公主的“我和你少年夫妻就过几年”,则融入了西皮摇板,活泼俏皮,与王宝钻的端庄形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关系的层次。
表演程式上,《大登殿》严格遵循京剧“虚拟性、写意性”原则,登殿”场景中,通过“九龙口”的亮相、舞台调度中的“圆场”,以及“甩袖”“整冠”等动作,虚拟出金銮殿的庄严氛围;薛平贵与王允的对手戏中,通过“捋髯”“瞪眼”等表情,以及“背躬”“对望”等身段,将父女反目、君臣对峙的 tension(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封赏”环节中,三个角色依次“受封”“谢恩”的程式化表演,既符合封建礼制规范,也通过节奏的快慢变化,让观众感受到“苦尽甘来”的戏剧快感。
服饰与化妆也是《大登殿》的重要看点,薛平贵登基时身着黄色龙袍,头戴冕旒,彰显帝王身份;王宝钻从寒窑中的素衣荆钗,到凤冠霞帔的转变,直观展现了其命运的转折;代战公主的番邦装扮,如绣花旗装、佩刀等,则体现了其西凉公主的身份特色,这些服饰与化妆,不仅具有美化作用,更成为人物身份、性格与情绪的外化符号,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
全剧视频版本与观看推荐
随着京剧数字化传播的普及,《大登殿》全剧视频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不同流派、院团和时期的演出版本,观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以下为部分代表性版本及特点:
版本类型 | 代表版本/名家 | 特点与亮点 | 观看平台(部分) |
---|---|---|---|
经典名家版本 | 李和曾(薛平贵)、李世济(王宝钏) | 唱腔醇厚规范,表演沉稳大气,为20世纪50年代经典舞台实况,展现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 | 央视戏曲频道、国家京剧院官网 |
流派代表版本 | 张建国(奚派薛平贵)、李海燕(王派王宝钏) | 奚派“脑后音”与王派“刚柔并济”的唱腔特色,舞台调度精巧,服装道具考究 | 腾讯视频、爱奇艺戏曲专区 |
青年新锐版本 | 王立涛(老生)、张馨月(青衣) | 表演富有活力,唱腔融入现代审美,节奏明快,适合年轻观众入门 | 哔哩哔哩(用户上传高清版) |
数字修复版本 | 梅兰芳剧团1956年录音录像修复版 | 历史影像价值高,画面清晰度提升,唱腔韵味独特,展现京剧黄金时期的艺术风貌 |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官网 |
舞台纪录片版 | 国家京剧院《大登殿》4K舞台纪录片 | 多机位拍摄,收录后台准备、演员访谈,全方位呈现京剧舞台艺术的制作过程 | 央视网、学习强国平台 |
观看价值与文化意义
《大登殿》全剧视频的传播,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艺术欣赏需求,更承载着京剧传承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从历史价值看,该剧以薛平贵与王宝钻的故事为载体,折射出古代社会“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念,以及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命运抗争,为研究传统戏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素材;从艺术价值看,其唱腔设计、表演程式、服饰化妆集中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综合性”与“程式化”,是观众了解“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京剧基本功的绝佳教材;从当代价值看,剧中“善恶有报”“坚守忠贞”的主题,仍能引发现代观众的共鸣,而视频资源的普及,则让京剧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京剧《大登殿》中最经典的唱段是哪一段?有什么特点?
解答:最经典的唱段是王宝钻的“金牌调来银牌宣”(西皮流水板),这段唱腔以明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展现了王宝钻从寒窑被接入宫中,初见薛平贵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丈夫归来的惊喜,也有对十八年苦尽甘来的感慨,唱词通俗易懂,如“金牌调来银牌宣,王宫里宣我宝钻女在殿前”,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板式上采用“西皮流水”,字多腔少,一气呵成,既体现了青衣行当的“唱功”,也通过节奏变化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激动与欣慰,因此成为传唱度最高的京剧唱段之一。
问题2:不同版本的《大登殿》视频,应该如何选择?
解答:选择版本需结合个人兴趣与欣赏需求:若想感受传统京剧的“原汁原味”,推荐李和曾、李世济等老艺术家的经典版本,其唱腔与表演严格遵循传统程式,具有“教科书式”的示范意义;若偏好流派特色,可关注张建国(奚派)、李海燕(王派)等名家版本,奚派“脑后音”的苍劲有力、王派“刚柔并济”的细腻婉转,能展现不同流派的艺术魅力;若为京剧入门,青年演员的版本节奏明快、表演生动,更易接受;而对京剧历史感兴趣的观众,则可选择1950年代的修复版,感受不同时期京剧舞台的风貌,线上平台如央视戏曲频道、哔哩哔哩等常有不同版本对比,观众可先试看片段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