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郑州豫剧二团公司如何平衡商业运营与豫剧文化传承?

郑州豫剧二团公司作为中原地区豫剧艺术的重要传承载体与发展平台,自成立以来始终扎根郑州、辐射全国,以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创新舞台艺术表达为核心使命,历经数十载耕耘,已成为集剧目创作、演出经营、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其发展历程既是对豫剧艺术坚守与突破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新时代戏曲院团市场化转型的积极探索。

郑州豫剧二团公司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市豫剧团,2003年响应文化体制改革号召,正式转制为“郑州豫剧二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启市场化运营新篇章,改制后,公司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市场运作模式,逐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公司拥有演职人员80余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12名、二级演员25名,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支撑、老中青梯次合理的艺术人才队伍,为豫剧艺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艺术创作领域,公司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理念,既深耕传统经典,也聚焦现实题材,传统戏方面,复排整理了《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常演剧目30余部,在保留原汁原味唱腔设计的基础上,优化舞台呈现与灯光音效,让经典剧目焕发新生;现代戏创作上,先后推出《都市风铃声》《焦裕禄》等原创剧目,焦裕禄》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全国巡演超200场,观众累计达百万人次,成为“戏曲讴歌时代”的典范,为提升剧目影响力,公司还建立了“剧目孵化机制”,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新创作品,近年来平均每年推出2-3部新戏,形成“传统戏立团、现代戏兴团”的创作格局。

演出经营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板块,公司立足郑州,建立了覆盖河南省内18个地市及山西、陕西、河北等周边省份的演出网络,年均演出场次超300场,其中农村公益演出占比不低于40%,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适应新时代观众需求,公司积极拓展线上演出渠道,与抖音、腾讯视频等平台合作开展“云剧场”直播,单场直播观看量最高突破500万人次,让豫剧艺术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年轻受众,公司还开发了戏曲文创产品、豫剧主题研学课程等衍生业务,2023年文创板块营收达500万元,初步形成了“演出+文创+培训”的产业链条。

郑州豫剧二团公司

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公司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活动,累计走进中小学200余所、乡村社区500余个,惠及群众超200万人次;设立“豫剧艺术传承基金”,资助青年演员进修、扶持濒危剧种保护,为豫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凭借在艺术传承与文化传播中的突出贡献,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代表剧目一览表

剧目名称 类型 首演年份 获奖情况/社会影响
《花木兰》 传统戏 1956年 经典常派代表剧目,久演不衰
《焦裕禄》 现代戏 2012年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都市风铃声》 现代戏 2018年 河省“五个一工程”奖
《穆桂英挂帅》 传统戏 2005年 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

相关问答FAQs

Q1:郑州豫剧二团公司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豫剧艺术?
A:公司通过多维度创新吸引年轻受众:一是打造“青春版”剧目,在传统戏中融入现代审美,如简化唱腔节奏、增加舞蹈元素;二是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将经典唱段剪辑成1-3分钟短视频,搭配流行音乐或趣味剧情;三是开展“豫剧体验课”,进校园教学生唱念做打,举办“戏曲Cosplay大赛”等活动,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豫剧魅力。

Q2:普通观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观看郑州豫剧二团公司的演出?
A:观众可通过多种渠道购票观演:线上可通过“大麦网”“猫眼演出”等平台购买郑州本地剧场演出票,或关注公司官方抖音号、视频号观看“云剧场”直播;线下可前往郑州大剧院、河南艺术中心等剧场购票,或通过公司合作的社区文化中心获取公益演出信息,农村地区观众还可关注当地乡镇文化站通知,参与“送戏下乡”活动。

郑州豫剧二团公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