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几种角的服饰差别

京剧服饰是角色身份、性格、地位的艺术化呈现,不同行当的“角”在服饰款式、色彩、纹样、材质上均有严格区分,既遵循程式化规范,又通过细节传递人物特质,以下从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出发,细分角色类型,详解其服饰差别。

京剧几种角的服饰差别

生角服饰:端庄稳重,显身份与风骨

生角是京剧男性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小生、武生三大类,服饰风格随角色年龄、身份、性格而变,整体以“端庄”为基调,突出文雅或英武。

老生(中年以上男性,多表现正直、稳重人物)

老生服饰以“蟒”“帔”“褶子”为主,色彩偏沉稳,纹样简洁大气。

  • 蟒袍:帝王将相的礼服,为圆领、大襟、右衽,带水袖,下摆绣“海水江涯”,上衣绣“团龙”或“行龙”,老生蟒多用“下五色”(紫、蓝、粉、湖、香),如包拯穿黑蟒(象征刚正),刘备穿黄蟒(象征尊贵),纹样以“正龙”为主,少用“侧龙”,体现端方气质。
  • :常服,对襟、左右开衩,长及足踝,边缘镶“万字不到头”纹样,老生帔多用“素色”或“暗纹”,如诸葛亮穿鹅黄帔(智慧象征),宋士杰穿靛蓝布帔(平民身份),纹样以“缠枝莲”“团寿字”为主,体现低调内敛。
  • 褶子:便服,斜领、窄袖,下摆有“褶裥”,分“老斗衣”(粗布,平民用)和“花褶子”(绸缎,文人用),如《捉放曹》中陈宫穿粉褶子(文人风雅),狱卒穿打补丁的青褶子(底层劳役)。

小生(青年男性,分文小生、武小生)

小生服饰突出“飘逸”与“俊朗”,色彩较明快,纹样多花卉。

  • 文小生:穿“花褶子”(如湖色、月白,绣“梅花”“兰花”),或“箭衣”(窄袖、紧身,骑马时外罩“马褂”),如《西厢记》张生穿月白褶子,配“学士巾”,体现书卷气。
  • 武小生:穿“靠”(甲胄),或“战衣战裙”(短打装束),靠旗较小,纹样以“虎头”“狮头”为主,如《群英会》周瑜(武小生)穿白靠,绣“云纹”,突出英武。

武生(擅长武艺的男性,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

武生服饰强调“威猛”与“利落”,材质偏硬挺,便于动作。

  • 长靠武生:穿“大靠”(甲胄),由“靠领”“靠身”“靠腿”组成,背插“靠旗”(四面,绣“龙纹”),如《长坂坡》赵云穿白靠,绣“虎头”,突出勇猛。
  • 短打武生:穿“打衣裤”(窄袖、束腰,打“绑腿”),外罩“抱衣”(对襟,短身),如《三岔口》任堂惠穿黑打衣,绣“方胜纹”,体现轻灵活泼。

旦角服饰:柔美华丽,显身份与性格

旦角是京剧女性角色的统称,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四大类,服饰以“柔美”为核心,通过色彩、纹样、裙摆长度区分年龄、身份与性格。

青衣(正旦,多表现端庄、正派的中青年女性)

青衣服饰“素雅庄重”,以“帔”“褶子”“帔”为主,色彩偏冷,纹样简洁。

  • :对襟、长及足踝,边缘镶“宽边”,纹样以“竹叶”“兰花”为主,如《二进宫》李艳妃穿红色帔(皇后身份),《霸王别姬》虞姬穿月白帔(贵族气质)。
  • 褶子:斜领、窄袖,下摆“打褶”,如《三击掌》王宝钏穿青褶子(平民身份),绣“缠枝菊”,体现坚韧。

花旦(青年女性,多表现活泼、俏皮人物)

花旦服饰“鲜艳灵动”,以“袄裙”“战衣战裙”为主,色彩明快,纹样繁复。

京剧几种角的服饰差别

  • 袄裙:上穿“镶边袄”(圆领、大襟,下摆及腰),下穿“马面裙”(前后“马面”,两侧“褶裥”),如《红娘》红娘穿粉袄配绿裙,绣“蝴蝶”“牡丹”,突出俏皮;
  • 战衣战裙:短打装束,上衣“战衣”(对襟,束腰),下裙“战裙”(短及膝,打“褶裥”),配“云肩”(肩部装饰,绣“如意纹”),如《穆柯寨》穆桂英穿红战衣,绣“凤凰”,体现英姿飒爽。

武旦(擅长武艺的女性)

武旦服饰“英武利落”,以“靠”“战衣战裙”为主,材质偏硬,便于武打。

  • :与武生靠形似,但靠旗较小,靠腰系“鸾带”,如《虹桥赠珠》凌云穿绿靠,绣“龙纹”,突出矫健;
  • 打衣裤:窄袖、束腰,外罩“坎肩”,如《打店》孙二娘穿黑打衣,绣“虎头”,体现江湖气。

老旦(老年女性)

老旦服饰“朴素或沉稳”,以“帔”“褶子”“帔”为主,色彩偏灰、蓝,纹样简单。

  • :对襟、长及足踝,纹样以“寿字”“团鹤”为主,如《岳母刺字》岳母穿灰帔,体现慈祥;
  • 褶子:斜领、宽袖,下摆“打褶”,如《钓金龟》康氏穿蓝褶子,绣“菊花”,体现平民老妇的朴实。

净角服饰:华丽夸张,显性格与地位

净角(花脸)是性格、气质独特的男性角色,分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服饰“浓墨重彩”,纹样繁复,色彩对比强烈,突出人物性格。

铜锤花脸(以唱为主,表现正直、刚毅人物)

铜锤花脸服饰“庄重威严”,以“蟒袍”为主,色彩鲜明,纹样以“正龙”“獬豸”为主。

  • 蟒袍:圆领、大襟,绣“团龙”(胸、背各一团,左右两行龙),如《铡美案》包拯穿黑蟒,绣“獬豸”(象征公正),胸前“补子”为“獬豸纹”,突出刚正不阿;
  • :武净用,如《艳阳楼》高登穿红靠,绣“虎头”,突出勇猛。

架子花脸(以念、做为主,表现奸诈、勇猛人物)

架子花脸服饰“夸张华丽”,纹样“繁复”,色彩对比强烈,如《曹操与杨修》曹操穿红蟒,绣“云纹”“团凤”,体现奸雄气质;

  • :靠旗较大,纹样“虎头”“狮头”,如《芦花荡》张飞穿黑靠,绣“虎头”,突出暴躁。

武净(擅长武打的花脸)

武净服饰“威猛硬挺”,以“靠”“打衣裤”为主,材质偏厚,便于武打。

  • :如《金钱豹》金钱豹穿黑靠,绣“豹纹”,突出凶猛;
  • 打衣裤:外罩“虎皮裙”,如《通天犀》青面虎穿虎皮裙,体现山匪气质。

丑角服饰:诙谐灵活,显身份与幽默

丑角是喜剧角色,分文丑、武丑,服饰“随意杂糅”,色彩明快,纹样诙谐,突出底层或滑稽人物特质。

京剧几种角的服饰差别

文丑(以说、逗为主,表现底层或滑稽人物)

文丑服饰“朴素或杂糅”,以“布衫”“褶子”“补子”为主,色彩“灰、蓝、白”,纹样“诙谐”。

  • 布衫:对襟、窄袖,打“补丁”,如《女起解》崇公道穿青布衫,绣“狗”“鸡”补子(讽刺底层身份);
  • 褶子:斜领、宽袖,下摆“打褶”,如《连升三级》张古穿蓝褶子,绣“方胜纹”,体现落魄书生。

武丑(擅长武打的丑角)

武丑服饰“轻便灵活”,以“紧身衣”“裤褂”为主,色彩“黑、绿”,纹样“方胜”“如意”。

  • 紧身衣:窄袖、束腰,外罩“马褂”,如《三岔口》刘利华穿黑紧身衣,绣“云纹”,体现江湖侠盗的机灵;
  • 裤褂:短打装束,打“绑腿”,如《时迁偷鸡》时迁穿绿裤褂,绣“蝴蝶”,突出诙谐。

京剧行当服饰对比表

行当 细分角色 典型服饰 颜色特征 纹样特点 材质工艺
生角 老生 蟒袍、帔、褶子 下五色(紫、蓝等) 团龙、寿字、缠枝莲 缎面、织锦、镶边
小生 花褶子、箭衣 湖色、月白 梅花、兰花、云纹 绉纱、绸缎
武生 靠、打衣裤 白、黑、红 虎头、狮头、龙纹 硬缎、皮革、金属饰
旦角 青衣 帔、褶子 红、月白、青 竹叶、兰花、缠枝菊 软缎、织锦
花旦 袄裙、战衣战裙 粉、绿、鹅黄 蝴蝶、牡丹、凤凰 绸缎、绣花、镶边
武旦 靠、打衣裤 绿、红 龙纹、如意、虎头 硬缎、皮革、金属饰
老旦 帔、褶子 灰、蓝 寿字、团鹤、菊花 软缎、棉布
净角 铜锤花脸 蟒袍、靠 黑、红、黄 正龙、獬豸、云纹 织金、刺绣、金属饰
架子花脸 蟒袍、靠 红、黑 团凤、虎头、狮头 织金、刺绣
武净 靠、打衣裤 黑、绿 豹纹、虎纹、如意 硬缎、皮革、虎皮
丑角 文丑 布衫、褶子 灰、蓝、白 狗、鸡、方胜 棉布、打补丁
武丑 紧身衣、裤褂 黑、绿 云纹、蝴蝶、如意 绸缎、皮革、绑腿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服饰中的“上五色”和“下五色”如何区分?各自适用于哪些角色?
A1:“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多用于帝王、将相、正面角色,如红蟒(关羽,忠义)、绿蟒(程咬金,豪爽)、黄蟒(皇帝,尊贵);“下五色”指紫、蓝、粉、湖、香,多用于平民、老年、反派或低调角色,如紫蟒(廉颇,老将)、蓝帔(平民老生)、粉褶子(小生,书卷气),色彩区分既体现身份等级,也暗示人物性格。

Q2:为什么不同行当的服饰在袖口设计上存在差异?有何寓意?
A2:袖口设计是行当身份与功能需求的体现,生角(老生、小生)用“大袖”(宽且长),如老生蟒袍的“大袖”,表现端庄;旦角用“水袖”(长而飘,如青衣的水袖),通过甩、扬、抖等动作表达情感;净角用“窄袖”(短且紧,如花脸蟒袍的窄袖),突出力量感;丑角用“短袖”(如文丑的布衫短袖),体现底层人物的随意与灵活,袖口既是美学设计,也是角色塑造的重要辅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