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童星王梦圆的戏曲成长之路有何特别之处?

在戏曲艺术的传承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格外令人动容,他们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传统的大旗,用清澈的眼眸点亮经典的舞台,戏曲童星王梦圆,便是这样一位在梨园沃土上悄然绽放的新生代力量,2009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她,自幼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咿呀学语时跟着电视里的戏曲片段咿咿呀呀,到如今能在聚光灯下演绎经典角色,她用十余年的坚持与热爱,书写着新时代“戏曲小传人”的生动故事。

戏曲童星王梦圆

与戏曲结缘:从“电视迷”到“小戏迷”的启蒙

王梦圆与戏曲的缘分,始于童年时奶奶家的那台旧电视机,5岁那年,她无意中翻到戏曲频道,正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李铁梅一身红衣,扎着大辫子,眼神明亮坚定,唱腔清脆高亢,小小的王梦圆瞬间被吸引,她学着电视里的样子,踮着脚尖比划动作,嘴里哼着“提篮小拾”的调调,虽然跑调却格外认真,奶奶见她如此喜欢,便常常陪她一起看戏,给她讲戏曲背后的故事——《穆桂英挂帅》里“挂帅”的豪情,《花木兰》中“替父从军”的孝道,《贵妃醉酒》内“杨玉环”的婉约……这些故事像一颗颗种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真正让她走上戏曲道路的,是7岁那年的一次社区演出,当地戏校的老师来社区选拔苗子,王梦圆主动报名唱了一段学来的《红灯记》选段,虽然音色尚显稚嫩,但她的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专注,台步走得有模有样,老师一眼便相中了她。“这孩子有灵气,骨子里透着对戏曲的喜欢。”就这样,王梦圆成了郑州戏校年龄最小的学员,开始了系统的戏曲学习。

磨砺成长:汗水浇灌的“童子功”

戏曲界有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年仅7岁的王梦圆而言,“练功”二字远比同龄人的游戏要辛苦得多,每天清晨5点,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经跟着老师压腿、踢腿、练腰,戏曲的基本功——“腰、腿、顶、劲、精、气、神”,每一项都需要反复打磨,压腿时,她常常疼得眼泪打转,却咬着牙不喊停;练下腰,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额头轻轻碰到地面;踢腿时,老师拿着竹尺纠正她的角度,腿抬不高就用力按下去,她说:“一开始觉得疼,后来慢慢习惯了,不练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

除了基本功,唱腔和念白是更大的挑战,京剧讲究“字正腔圆”,每个字的“咬字”“归韵”都有严格的要求,王梦圆是南方人,起初平翘舌不分,老师便让她对着镜子练口型,一个字反复念几十遍;唱腔的“气口”更是难,她每天清晨在公园跑步练气息,吸一口气能唱20个“呀”字不换气,冬天练功时,戏校的练功厅没有暖气,她穿着单薄的练功服,冻得手脚发麻,却依然坚持完成每天的训练量;夏天练功完,汗湿的戏服能拧出水来,脸上挂着汗珠,却笑得灿烂:“练功虽然苦,但穿上戏服站在镜子前,我觉得自己就是戏里的人,所有的累都值了。”

9岁那年,王梦圆第一次登台正式演出,在《贵妃醉酒》中饰演丫鬟,虽然只有几句台词,几个简单的台步,但她提前半个月就开始排练,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演出当天,她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当音乐响起,她瞬间进入了角色,用清脆的嗓音喊出“摆驾”,台下的观众掌声雷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戏曲舞台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学戏的决心。

戏曲童星王梦圆

破茧成蝶:舞台上的“小角儿”

随着技艺的精进,王梦圆逐渐从“小配角”成长为能挑大梁的“小角儿”,11岁那年,她主演新编儿童京剧《小萝卜头》,饰演革命烈士小萝卜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不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去参观革命纪念馆,感受小萝卜头在狱中的生活,舞台上,她用稚嫩的嗓音唱出“我是小小萝卜头,牢房里盼自由”,眼神里透着超越年龄的坚毅与纯真,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泪光点点,她也因此获得了“河南省戏曲小梅花奖”的提名。

12岁那年,王梦圆参加了央视《戏曲频道》主办的“少儿戏曲大赛”,她选择了京剧经典剧目《红娘》选段“佳期”,这段唱腔难度极高,需要灵活的“小嗓”和细腻的表情,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她每天练习超过8小时,对着镜子反复揣摩红娘的神态——时而俏皮,时而羞涩,时而机灵,比赛当天,她一袭红衣,头戴花冠,身段轻盈,唱腔婉转,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斩获金奖,评委点评道:“这个小演员的表演,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少年的灵动,是戏曲传承的好苗子。”

除了传统剧目,王梦圆还尝试创新,她将流行元素融入戏曲表演,比如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戏曲版《孤勇者》”,用京剧的唱腔演绎流行歌曲,搭配戏曲的身段和动作,获得了百万点赞,她说:“传统戏曲需要创新,只有让更多同龄人觉得戏曲‘好玩’‘时尚’,他们才会愿意了解和喜欢。”她还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到全国20多所中小学教小朋友唱戏、画脸谱,带动了200多名孩子爱上戏曲。

薪火相传:做戏曲的“小使者”

如今14岁的王梦圆,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戏曲小使者”,她被聘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小使者”,多次参加非遗展演活动;她还开设了“梦圆说戏”短视频账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戏曲知识,京剧的脸谱颜色代表什么”“生旦净丑的区别”,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500万,她说:“我想让更多小朋友知道,戏曲不是老古董,它里面有精彩的故事、漂亮的衣服、好听的音乐。”

对于未来,王梦圆有着清晰的规划:“我想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深造京剧表演,以后创作更多适合孩子看的戏曲剧目,让戏曲在更多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她还说,希望有一天能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把最美的戏曲表演献给观众。

戏曲童星王梦圆

王梦圆基本信息与艺术成就一览表

项目
出生日期 2009年
籍贯 河南郑州
剧种 京剧
启蒙老师 张老师(郑州戏校)
代表剧目 《贵妃醉酒》《红灯记》《穆桂英挂帅》《红娘》《小萝卜头》
重要奖项 河南省“戏曲小梅花奖”提名、央视《戏曲频道》少儿戏曲大赛金奖
社会职务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小使者、“戏曲进校园”推广大使
艺术理念 “用少年的热爱点亮传统,让戏曲在创新中传承”

相关问答FAQs

问:作为戏曲童星,你是如何平衡学业和戏曲训练的?
答:时间管理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会每天制定详细的时间表:清晨5点起床练功1小时,上午上学,下午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用2小时练习唱腔和身段,晚上如果有演出或排练就去现场,没有的话就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周末我会抽出半天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或拍短视频,剩下的时间用来休息和预习,我的父母和老师都很支持我,学校也允许我请假演出,课后会帮我补课,其实练功和学习并不冲突,戏曲训练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毅力,反而让学习更有效率啦!

问:很多小朋友觉得戏曲“老土”“听不懂”,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喜欢上戏曲?
答:我觉得是他们还没发现戏曲的“好玩之处”!我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翻译”戏曲:比如把流行歌曲和戏曲唱段结合,像《孤勇者》的旋律配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腔,或者用戏曲的方式唱古诗,像“床前明月光”唱出来特别有韵味;还会给他们讲戏曲里的“超级英雄”故事,穆桂英挂帅》里穆桂英50岁挂帅出征,比很多电影里的英雄还酷;《闹天宫》里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比动画片里的还厉害!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体验——画脸谱、穿戏服、走台步,当他们自己扮上妆,在台上转个圈,听到掌声,就会觉得戏曲原来这么有意思!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