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郑州市近期豫剧演出有哪些精彩剧目在哪里何时如何购票?

郑州,这座浸润着中原文化底蕴的古城,不仅是商都故里,更是豫剧艺术生根发芽、繁荣发展的沃土,随着秋意渐浓,郑州的文艺舞台迎来了豫剧演出的“黄金季”,从国家级院团的扛鼎之作到地方院团的创新演绎,从经典剧目的复排亮相到现代新编戏的先锋表达,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豫剧演出轮番登场,让戏迷票友在家门口就能尽享“中原第一腔”的独特魅力,也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了浓郁的烟火气与艺术气息。

郑州市近期豫剧演出

演出盛宴:经典与创新交相辉映

近期的郑州豫剧演出,呈现出“百花齐放、老树新枝”的鲜明特点,传统经典剧目持续焕发生机,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现代戏、新编历史戏等创新作品不断涌现,展现着豫剧艺术与时俱进的活力。

在演出场馆上,覆盖了从专业剧场到文化广场的多元场景:河南豫剧院大剧院、郑州人民剧院、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等专业场馆,是高品质演出的“主阵地”,配备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而紫荆山广场、二七广场等地的“豫剧进社区”“文化惠民演出”,则将舞台搬到百姓身边,让艺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演出主体来看,河南豫剧院、郑州豫剧院、小香玉艺术团等院团轮番献艺,汇聚了虎美玲、贾文龙、李金枝、杨红霞等众多梅花奖、文华奖得主,以及新生代青年演员,形成了“名家领衔、新秀辈出”的梯队阵容,既有70多岁的豫剧大师虎美玲再登台演绎《花木兰》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嗓音依旧高亢清亮;也有青年演员李陈辰在《穆桂英挂帅》中展现“辕门斩子”的飒爽英姿,以扎实功底赢得满堂喝彩。

具体演出安排一览(部分精选)

为方便戏迷朋友选择,现将近期部分重点豫剧演出整理如下:

郑州市近期豫剧演出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 剧目名称 主演/演出团体 票价(元)
10月14日-15日 河南豫剧院大剧院 《朝阳沟》 河南豫剧院一团,贾文龙、陈秀兰领衔 80-380
10月21日 郑州人民剧院 《花木兰》 虎美玲、范静领衔 60-280
10月28日-29日 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 《焦裕禄》 郑州豫剧院,王红丽、刘昌东主演 100-480
11月4日 紫荆山广场文化站 《七品芝麻官》 郑州市豫剧二团惠民演出 免费
11月11日-12日 河南豫剧院小剧场 《青春版《秦香莲》》 小香玉艺术团青年演员班 50-200
11月18日 郑州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 《清风亭》 河南省曲剧团特邀豫剧名家助演 70-300

这些剧目中,既有《朝阳沟》《花木兰》等家喻户晓的现代戏与传统戏,也有《焦裕禄》等紧扣时代脉搏的现实题材作品,更有《青春版《秦香莲》》等针对年轻观众打造的“轻量化”改编,满足不同群体的观演需求。

特色活动:让豫剧“活”在当下

除了常规演出,近期郑州还围绕豫剧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河南豫剧院发起的“豫剧知识小课堂”,在每场演出前30分钟开设,由资深演员讲解豫剧历史、行当划分、经典唱段赏析等内容,帮助观众“看懂戏、爱看戏”;郑州人民剧院则推出“名家见面会”,演出结束后邀请主演与观众互动,分享创作心得,甚至现场教学简单的身段动作,让戏迷过足“戏瘾”。

值得关注的是,为吸引年轻观众,许多演出融入了创新元素:如《青春版《秦香莲》》在保留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美设计,舞台背景采用动态投影,将“陈世美赶考”“秦香莲寻夫”等场景以水墨动画形式呈现;部分惠民演出还设置了“戏曲妆体验区”,观众可在专业化妆师的帮助下尝试豫剧脸谱、头饰的佩戴,感受“角色扮演”的乐趣。

观众反响:一票难求的“豫剧热”

近期的豫剧演出在郑州引发热烈反响,多场演出开票即售罄,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10月21日虎美玲主演的《花木兰》,演出当天提前1小时就有戏迷在剧院外排队,其中70多岁的戏迷王阿姨带着孙女专程从开封赶来:“我年轻时就爱看虎老师的戏,现在她还能登台,我们全家都支持!”而11月4日的紫荆山广场惠民演出,更是吸引了上千名观众驻足,周边居民搬来小板凳,有的甚至带着自制的小马扎,在秋日暖阳下听得津津有味。

郑州市近期豫剧演出

据郑州豫剧院负责人介绍,近期演出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30%,年轻观众占比提升至25%,“以前觉得豫剧是‘爷爷奶奶的艺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走进剧场,甚至有人穿着汉服来‘打卡’,说明传统艺术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关问答FAQs

Q1:郑州豫剧演出门票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购买?
A1:目前主要有以下购票渠道:1)官方渠道:河南豫剧院官网、“河南豫剧院”微信公众号、郑州人民剧院官方售票窗口;2)线上平台:大麦网、猫眼演出、河南艺术中心官方票务系统;3)线下渠道:各演出场馆前台、郑州各大新华书店便民服务点,惠民演出部分场次可免费领取门票,需关注相关场馆公告或社区通知。

Q2:观看豫剧演出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仪?
A2:观看豫剧作为传统艺术欣赏,需遵守以下礼仪:1)提前入场,迟到者应在幕间休息时入场,避免干扰演出;2)演出期间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不随意走动、交谈;3)鼓掌时机:一般在演员唱段结束后、演员谢幕时,或遇到精彩“叫好”段落(如高腔、绝活)时可适度喝彩;4)拍照录像时关闭闪光灯,部分剧场可能禁止全程录制,需留意现场提示;5)尊重演员,演出结束后待演员退场再有序离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