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程砚秋未开言

“未开言来珠泪落”,这句唱词如同一条蜿蜒的溪流,从京剧《锁麟囊》的春秋亭缓缓流出,带着薛湘灵命运的跌宕与程砚秋先生艺术的神韵,在百年梨园中浸润着一代代观众的心,程砚秋先生作为“四大名旦”之一,以“程派”艺术独树一帜,而“未开言”这一核心唱段,恰是他“声情并茂、幽咽婉转”表演风格的集中体现,既是人物情感的火山口,也是程派声腔的试金石。

京剧程砚秋未开言

《锁麟囊》讲述了富家女薛湘灵与贫家女赵守贞在出嫁当日的偶然交集,因一囊之恩结下善缘,后薛湘灵落难入赵府,最终因锁麟囊得以团聚的故事。“未开言来珠泪落”出现在全剧的高潮部分:薛湘灵在卢府为仆,偶然发现当年自己赠予赵守贞的锁麟囊,瞬间往事涌上心头,从最初的迷茫、震惊,到认出旧物时的悲喜交加,最终化作这声未语泪先落的千钧情感,程砚秋先生对这段演绎,早已超越了“唱”的范畴,而是将人物的身世之痛、命运之叹、感恩之情,熔铸为一场“以形传神、以情带声”的艺术盛宴。

从剧情背景看,薛湘灵的“未开言”是命运转折的节点,她曾“朱楼饮酒花醉眼”,却在避祸中流落为奴,从“金笼鹦鹉”沦为“扫雪煎茶”,这种身份的骤然落差,让她的情感积累如同紧绷的弓弦,而锁麟囊的出现,正是那根压垮“伪装”的稻草,程砚秋先生在处理这一人物时,没有刻意放大悲戚,而是用“含而不露、哀而不伤”的表演,让薛湘灵的“泪”有了复杂的层次: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有对当下落魄的无奈,更有对赠囊恩人赵守贞的愧疚与思念,这种情感的“多棱镜”效应,正是程派艺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精髓所在。

在表演细节上,“未开言”的“未”字,是程砚秋先生精心设计的“留白”,他并未一开嗓便倾泻悲情,而是先以一个微微颤抖的眼神、下意识攥紧衣袖的动作、以及一个长达数秒的停顿,让观众在静默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惊涛骇浪,这一停顿,不是舞台的空白,而是情感的蓄力——如同大提琴的弓在弦上悬停,即将拉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千钧之力,随后的“开言来”三字,他用“脑后音”轻轻送出,声音不高,却字字含悲,如同在耳边低语,又似在心头叩击,尤其是“珠泪落”的“落”字,他运用了程派标志性的“擞音”,声音带着细微的波动,仿佛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后终于滑落的瞬间,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观众仿佛亲眼看到那滴泪珠,带着命运的重量,砸在心底。

程派唱腔的核心在于“幽咽”,而“未开言”正是这种“幽咽”的极致体现,程砚秋先生的嗓音条件并非天赋的“亮”,但他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将声音的“暗”转化为“厚”,用“脑后音”“擞音”“颤音”等技巧,塑造出一种“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听觉感受,在“未开言来珠泪落”的唱段中,他打破了传统旦角“以声炫技”的范式,而是让声腔服务于情感:当唱到“想起了出嫁那日事一桩”时,节奏放缓,每个字都带着拖腔,如同在翻阅一本泛黄的相册;而当情绪推向高潮,声音则如细流汇入江河,既有压抑的呜咽,又有喷薄的感慨,形成“声断意连、气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这种“以情带声、声情合一”的追求,让程派唱腔超越了技巧的层面,成为人物心灵的直接外化。

京剧程砚秋未开言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程砚秋先生在“未开言”唱段中的艺术处理,以下是其核心技巧与情感呈现的对照表:

技巧名称 具体表现 情感效果
留白(停顿) “未开言”前3秒停顿,眼神凝视锁麟囊,身形微颤 制造悬念,积蓄情感,让观众在等待中感受人物内心的冲击
脑后音 声音共鸣点后移,音色沉厚,如从胸腔深处发出 表现压抑已久的悲愤与沧桑,避免声音的“飘”,增强情感的厚重感
擞音 “落”字尾音加入细微波动,似泣似叹 模拟哽咽感,让“泪”的意象具象化,增强听觉的感染力
气口控制 “事一桩”前换气深而缓,拖腔渐强后渐弱 表现回忆的绵长与思绪的起伏,让情感如潮水般自然流淌
身段配合 右手轻抚锁麟囊,左手掩面,水袖微颤后缓缓垂落 以形补声,通过动作的“静”与“动”,强化“泪落”时的无声胜有声

程砚秋先生曾说:“演戏演的是人,唱的是情。”在“未开言”中,他不仅是用嗓子在唱,更是用生命在体验,他将薛湘灵的“骄纵—谦卑—震惊—释然”的情感曲线,精准地注入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中,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触摸到了人物的灵魂,这种“演人而非演角”的创作理念,正是程派艺术历经百年仍不衰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再次聆听“未开言来珠泪落”,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透时光的力量,这不仅是一段唱腔,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程砚秋先生对艺术的执着与敬畏,也映照出中国传统戏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的永恒魅力。

相关问答FAQs

Q1:程派唱腔中的“脑后音”是如何发声的?与梅派的“立音”有何区别?
A:程派“脑后音”的发声方法,需在深吸气的基础上,软腭上提,喉头下沉,使气息与声带振动产生的共鸣点后移至头腔后部,声音听起来沉厚、内敛,带有“金属感”,发声时,口腔打开度较小,嘴唇放松,避免声音“炸”或“挤”,而梅派“立音”更注重声音的“亮”与“圆”,共鸣点集中在口腔前部与鼻腔,发声时口腔打开度大,字头清晰,声音如“珠走玉盘”,明亮圆润,两者区别在于:程派“脑后音”重“沉”与“厚”,适合表现压抑、深沉的情感;梅派“立音”重“亮”与“圆”,更适合表现端庄、明快的形象。

京剧程砚秋未开言

Q2:为什么说“未开言来珠泪落”中的“未开言”三个字是程砚秋表演的“留白”艺术?
A:“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法,指在作品中留下空白,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程砚秋在“未开言”中,对“未开言来珠泪落”的“未开言”三字,并未立即开唱,而是先以眼神、身段和停顿铺垫:他凝视锁麟囊,身形微颤,嘴唇轻启却无声,这一系列动作将“未语泪先流”的复杂情感浓缩在静默中,这种“无声”的留白,比直接唱出更具张力——它让观众主动去填补人物内心的空白,去想象薛湘灵看到旧物时的震惊、回忆过往时的酸楚,从而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这种“以静制动、以简驭繁”的表演,正是程砚秋对“留白”艺术的极致运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