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演员张馨月专辑如何展现传统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京剧演员张馨月作为程派(程砚秋)艺术的优秀传人,其专辑《程韵流芳——张馨月京剧经典专辑》不仅是她多年舞台艺术积淀的结晶,更是程派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见证,专辑于2023年由中华书局发行,收录了《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梅妃》《江油关》等五出程派代表剧目的经典唱段,全方位展现了张馨月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程派唱腔特色,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刻画。

京剧演员张馨月专辑

与艺术特色

专辑以“传承程韵,展现个性”为核心,精选的剧目涵盖程派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融入了张馨月对人物与唱腔的独特理解,以下为专辑收录剧目及核心唱段概览:

剧目名称 流派 核心选段 唱腔与表演特点
《锁麟囊》 程派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以“脑后音”和“擞音”为基调,节奏张弛有度,通过“气口”的细微变化表现薛湘灵从骄纵到悲悯的情感转变。
《春闺梦》 程派 “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 唱腔如泣如诉,“擞音”与“颤音”结合,模拟梦境中的恍惚与凄美,展现王五娘的哀怨与痴情。
《荒山泪》 程派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 以低回婉转的“立音”为主,辅以“慢板”的延展,将孟月华的绝望与坚韧融入每一个音符,凸显程派“声情并茂”的美学追求。
《梅妃》 程派 “海岛冰轮初转腾” 在传统“西皮导板”基础上融入“反西皮”元素,唱腔清亮中带着幽怨,展现梅妃的孤傲与凄清。
《江油关》 程派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融合“二黄原板”与“二黄散板”,通过“垛板”的节奏张力,表现鲍自安的忠义与智谋,展现程派刚柔并济的风格。

唱腔与伴奏的融合之美

张馨月的演唱以“情”为核心,严格遵循程派“声、情、美、永”的艺术准则,同时在细节处注入个人理解,例如在《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选段中,她通过“快板”与“散板”的交替,将薛湘灵的娇纵与后来的谦和形成对比,尤其在“轿内避雨”一句的“擞音”处理上,既有程派的含蓄内敛,又透出少女的天真烂漫,避免了程派唱腔易有的“悲苦”刻板印象。

伴奏方面,专辑特邀京胡演奏家王汝贵、月琴演奏家尚靖雅等名家合作,以传统“三大件”(京胡、月琴、三弦)为基础,精准还原程派伴奏“托、保、陪、衬”的功能,例如在《荒山泪》中,京胡的“揉弦”与唱腔的“擞音”形成共振,月琴的“弹拨”则如“珠落玉盘”,既不抢戏,又为唱腔增添层次感,专辑在录音技术上采用“双声道立体声”,保留了剧场演出的现场感,同时通过后期调音凸显唱腔的细腻变化,让听众仿佛置身于舞台第一排。

京剧演员张馨月专辑

程派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张馨月师从赵荣琛、王吟秋等名家,她在专辑中不仅复刻了前辈的经典演绎,更在程派“幽咽婉转”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例如在《梅妃》“移舟似步上春堤”选段中,她借鉴了“气声”唱法,使唱腔更具流动性,贴近当代听众对“自然表达”的审美需求;而在《江油关》中,她通过节奏的“弹性处理”,让传统唱段更具戏剧张力,展现出程派艺术与时俱进的活力。

专辑还附有《程派艺术解析》手册,由张馨月亲自撰写,对每出剧目的历史背景、唱腔特点及人物塑造进行解读,降低了京剧欣赏的门槛,这种“音像+文字”的呈现方式,既满足了资深戏迷的深度需求,也为年轻观众提供了入门路径,实现了“普及”与“提升”的双重目标。

相关问答FAQs

Q1:张馨月的专辑与程派传统演绎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A1:张馨月的专辑在严格遵循程派“声腔规范”的基础上,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情感表达上,她弱化了程派常见的“悲苦”标签,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锁麟囊》中薛湘灵的“成长弧光”,通过唱腔的明暗变化展现人物从骄纵到慈悲的转变;二是伴奏编排上,在保留传统“三大件”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弦乐铺垫(如《春闺梦》中的大提琴),增强音乐的层次感,但始终以唱腔为核心,避免喧宾夺主,她在录音中对“气口”“擞音”等细节的处理更贴近当代听觉习惯,使程派唱腔更易被年轻听众接受。

京剧演员张馨月专辑

Q2:这张专辑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有何意义?
A2:这张专辑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抢救性传承”,收录的《荒山泪》《梅妃》等剧目因舞台演出较少,专辑通过高清录音将其固定下来,为程派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声音档案”;二是“创新性传播”,通过数字平台(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发行,结合短视频平台(如抖音、B站)推出“唱段解析”系列,吸引了大量年轻听众,打破了京剧“小众”的刻板印象;三是“教育性普及”,附带的《程派艺术解析》手册及张馨月的线上讲座,系统介绍了程派的历史与技法,为京剧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路径,推动了京剧艺术从“观赏”到“参与”的转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