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钓金龟简单剧情介绍

京剧《钓金龟》是传统京剧中的经典老旦戏,取材于民间故事,以孝道、善恶有报为主题,情节质朴感人,唱腔韵味醇厚,深受观众喜爱,剧情发生在宋代,围绕年迈的母亲康氏与次子张义的母子深情,以及家庭内部的善恶冲突展开,既有日常生活的温情,也有命运突变的悲怆,最终在清官包拯的主持下,正义得以伸张,孝心感天动地。

京剧钓金龟简单剧情介绍

故事的开端,汴梁城外有一个贫苦的渔户,家中只有年迈的康氏和次子张义相依为命,康氏年过七旬,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张义每日在汴河钓鱼换米度日,张义为人至孝,虽然家境贫寒,却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母亲,自己宁愿挨饿,他每天清晨出门钓鱼,傍晚归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母子二人虽生活清苦,但彼此扶持,感情深厚,康氏常对张义说:“儿啊,为娘双目失明,拖累你了。”张义总是安慰母亲:“娘,您说哪里话,养儿防老,为您养老送终是孩儿的本分。”

一日,张义如常到汴河边钓鱼,从清晨钓到日落,鱼篓里却空空如也,他心中焦急,母亲还等着他回去煮饭呢,眼看天色渐暗,他心一横,将鱼钩甩向更深的水域,谁知竟钓起一只金光闪闪的金龟,张义又惊又喜,民间传说金龟是祥瑞之物,今日竟被自己钓到,这莫不是母亲积德、老天可怜的征兆?他小心翼翼地将金龟捧回家中,康氏听到儿子的声音,摸索着迎出来,问:“儿啊,今日钓到鱼了吗?”张义将金龟递到母亲手中:“娘,您看,我钓到了金龟,这可是好兆头,往后咱们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康氏虽双目失明,却能触摸到金龟的坚硬外壳,她心中既欢喜又担忧:“儿啊,金龟既是祥瑞,不可随意处置,咱们还是把它好好养着吧。”张义点头应允,将金龟养在水缸中,母子二人对着金龟许愿,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善。

这份突如其来的“祥瑞”却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埋下了矛盾的种子,张义有个兄长,名叫张宣(一作张山),早年外出经商,多年未归,家中只留下嫂子孟氏,孟氏为人刻薄自私,见张义家突然钓到金龟,便心生贪念,常到康氏家中挑拨,说:“金龟是宝贝,能卖很多钱,你们孤儿寡母的,哪会管好它?不如交给我替你们保管。”康氏老实本分,不愿生事,便婉言拒绝,孟氏见软的不行,便开始对康氏冷嘲热讽,说康氏偏心小儿子,把好东西都藏着掖着,张义得知后,与孟氏大吵一架,从此两家关系更加紧张。

不久后,张宣突然从外地归来,他带回不少钱财,在汴梁城中置办了房产,日子过得十分殷实,孟氏见丈夫归来,便添油加醋地向张宣告状,说康氏母子独占了金龟,还诬陷张义平日里对她母子不好,甚至说张义根本不是张宣的亲弟弟,是康氏年轻时抱养的野种,张宣耳根子软,听信了孟氏的谗言,对康氏母子心生芥蒂,他来到康氏家中,假意关心母亲,实则打听金龟的下落,康氏不知兄长已变心,如实相告,说金龟还养在水缸里,张宣假意说要将金龟拿到当铺换钱,给母亲改善生活,实则想独占金龟,张义见兄长来意不善,便拦住他:“哥哥,金龟是娘的心爱之物,不能卖!”张宣勃然大怒:“我是你哥哥,我说了算!你这个不孝子,就知道跟娘亲!”说着便上前抢夺金龟,混乱中,金龟掉在地上摔死了。

康氏听到争吵声,摸索着出来,见金龟已死,又气又急,当场晕厥过去,醒来后,她痛哭不已,质问张宣为何如此狠心,张宣非但不认错,反而说张义是祸根,早晚要败坏张家,张义见母亲气得病倒,兄长又如此绝情,心中万念俱灰,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发誓要外出闯荡,做出一番事业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京剧钓金龟简单剧情介绍

张义走后,康氏的病情日益加重,双目彻底失明,生活更加艰难,孟氏非但不照顾她,反而将她赶出家门,让她住在破旧的草棚里,康氏每日以泪洗面,思念张义,却不知儿子身在何处,原来,张义离家后,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一个名为“陈州”的地方,在一家粮行做工,他省吃俭用,每月都托人给母亲捎去银子,可捎信的人却都被孟氏收买,银子被孟氏截留,信也被撕毁,康氏一直没收到儿子的音讯,忧思成疾,病情越来越重。

一日,康氏在草棚中昏睡,恍惚间梦见张义浑身是血,跪在床边哭着说:“娘,孩儿不能尽孝了!”康氏惊醒后,心中不安,总觉得儿子出了事,她挣扎着起身,一路乞讨,向陈州方向走去,走了数日,终于来到陈州,在街头打探儿子的消息,听人说,陈州正闹旱灾,官府开仓放粮,钦差包大人正在此地查案,康氏想起民间传说包拯是“包青天”,断案如神,便决定去拦轿告状。

包拯正微服私访,见一位老妇人跪在轿前,口称“青天大老爷,为我儿伸冤”,便命人将康氏带回衙门,康氏跪在堂上,哭诉自己的遭遇:丈夫早逝,含辛茹苦拉扯两个儿子长大,次子张义至孝,却因金龟之事被兄嫂赶出家门,如今音信全无,自己也被嫂子虐待,流落街头,包拯见康氏双目失明,神情凄苦,心生怜悯,便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康氏将钓金龟、孟氏挑拨、张宣抢夺金龟、张义离家以及自己思念成疾的经过一一哭诉,包拯听罢,觉得其中必有隐情,便派人暗中调查张义的下落。

不久,差回报说,张义在陈州粮行做工时,因发现粮行老板克扣救灾粮,与老板发生争执,被老板杀害,尸体被扔在乱葬岗中,包拯大怒,立刻命人将粮行老板捉拿归案,同时派人传唤张宣和孟氏到堂,张宣和孟氏来到衙门,见康氏也在,心中一惊,包拯拍案而起,质问张宣:“你母亲康氏双目失明,被你妻子虐待,你作为长子,为何不管不问?”张宣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孟氏却反咬一口,说康氏偏心小儿子,还诬陷张义在外欠了赌债,不敢回家,包拯冷笑一声,命人抬上张义的尸骨,康氏摸到儿子的尸骨,当场昏死过去,醒来后,她悲愤交加,哭诉张义的冤屈。

包拯将粮行老板的供词和证据摆在张宣和孟氏面前,二人见罪行败露,吓得魂不附体,跪地求饶,包拯怒斥张宣不孝不悌,纵容妻子虐待母亲;孟氏心肠歹毒,挑拨离间,害死亲弟,包拯判决:粮行老板斩首示众;张宣杖责一百,发配边疆;孟氏因虐待婆母、诬陷良善,被判绞刑,康氏的冤情得以昭雪,包拯见她孤苦无依,便派人将她接到自己府中养老,并派人将金龟的残骸找回,让康氏安葬,以慰张义在天之灵。

京剧钓金龟简单剧情介绍

康氏在包拯府中,时常思念张义,每日对着金龟的残骸流泪,包拯为了让她安度晚年,特意派人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还时常陪她聊天解闷,康氏见包拯如此仁义,心中感激,对他说:“青天大老爷,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包拯说:“老夫人言重了,孝道为本,善恶有报,这是天理循环,张义至孝,感动天地,您培养出这样的好儿子,是您的福气。”

从此,康氏在包拯府中安享晚年,她时常向人讲述张义的孝行,以及包拯为民做主的故事。《钓金龟》的故事也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教育世人行孝道、扬正义的经典剧目。

人物关系表

姓名 身份 与主要人物关系 性格特点
康氏 张义之母 张义的母亲,张宣的继母(或生母,不同版本有差异) 老实本分,慈爱坚强,晚年双目失明
张义 康氏次子 康氏的儿子,张宣的弟弟 至纯至孝,勤劳朴实,对母亲孝顺有加
张宣 张义之兄 康氏的长子,张义的哥哥 耳根子软,懦弱自私,听信谗言
孟氏 张宣之妻 张义的嫂子 刻薄自私,贪财狠毒,挑拨离间
包拯 钦差大臣 案件的审理者 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百姓

剧情分场概览

场次 地点 主要情节 关键事件
第一场 汴梁城外渔家 张义钓鱼钓到金龟,回家孝敬母亲 金龟出现,母子二人以为祥瑞
第二场 康氏家中 孟氏觊觎金龟,与康氏、张义发生争执 家庭矛盾初现,张义与孟氏不和
第三场 康氏家中 张宣归来,听信孟氏谗言,抢夺金龟并摔死 家庭矛盾激化,张义离家出走
第四场 陈州粮行 张义做工发现粮行克扣救灾粮,被杀害 张义遇害,案情埋下伏笔
第五场 陈州街头 康氏乞讨至陈州,拦轿告状 康氏寻求包拯帮助,推动剧情发展
第六场 陈州衙门 包拯审理案件,查明真相,惩处恶人 正义得以伸张,康氏冤情昭雪

相关问答FAQs

问:《钓金龟》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钓金龟》以“孝道”为核心主题,通过张义至孝侍奉母亲、为母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精神;通过孟氏的恶行和张宣的懦弱,批判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最终通过包拯的明断,彰显了“善恶有报”的价值观,呼吁人们行孝道、扬正义,构建和谐的家庭与社会关系。

问:金龟在剧情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金龟在剧中是祥瑞与希望的象征,它的出现为贫苦的康氏母子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金龟也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因它引发的争夺,暴露了人性的贪婪,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金龟还象征着张义的孝心,是母子亲情的见证,最终其残骸成为康氏思念儿子的寄托,深化了悲剧色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