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戏曲艺术高等学府,始终以传承戏曲文化、培养戏曲人才为己任,2018年,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戏曲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这一年,学院既坚守传统戏曲的根脉,又积极探索新时代戏曲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以“戏曲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涵盖戏曲表演、戏曲导演、戏曲音乐、戏曲文学、舞台美术、戏曲传播等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京剧表演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始终坚持“口传心授”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018年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强化了“文武兼修”的理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还要深入理解戏曲文化的内涵,2018级京剧表演班新增了“经典剧目研习”课程,由资深教师带领学生复排《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传统剧目,并在教学中融入历史背景、人物分析等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院2018年新增了“戏曲与传播”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既懂戏曲艺术又具备现代传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需求,该方向开设了新媒体运营、戏曲纪录片制作、戏曲IP开发等课程,推动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艺术实践与社会服务是2018年学院工作的另一大亮点,学院始终坚持以实践促教学,通过舞台展演、赛事参与、基层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2018年,学院师生参与了多项重要艺术活动:5月,学院京剧系学生赴上海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共斩获金奖2项、银奖3项;10月,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推出“中国戏曲学院优秀剧目展演季”,上演了《锁麟囊》《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展现了学院的教学成果;12月,学院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北京多所中小学,通过讲座、工作坊、片段演出等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学院2018年还承担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非遗传承人提供专业培训,助力传统戏曲的活态传承。
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进一步拓展了戏曲文化的国际传播渠道,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20余所艺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师生互访、联合创作、学术研讨等形式,推动戏曲艺术走向世界,6月,学院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合作举办的“戏曲与西方戏剧对话”论坛在京召开,中外专家围绕戏曲表演体系、戏剧教育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9月,学院组团赴意大利参加“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演了昆曲《牡丹亭》选段,引发国际观众的热烈反响;11月,学院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开设的“戏曲表演暑期工作坊”正式开班,美国学生通过学习身段、唱腔等课程,亲身体验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韵味,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全球影响力,也为中外文化的互学互鉴搭建了桥梁。
在科研与学术建设领域,2018年学院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2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30余篇,由学院戏曲研究所牵头完成的《中国当代戏曲教育发展史》填补了戏曲教育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学院学报《戏曲艺术》2018年推出的“戏曲数字化”专题刊,集中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戏曲保护、传承中的应用,为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学院2018年还举办了“戏曲教育高峰论坛”,邀请国内戏曲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戏曲教育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戏曲教育北京共识》,为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路径。
以下是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部分重要数据统计:
项目类别 | |
---|---|
本科招生专业 | 京剧、昆曲、戏曲导演、戏曲音乐、戏曲文学、舞台美术、戏曲与传播等12个专业 |
在校生人数 | 本科生2300人,研究生450人,留学生120人 |
艺术实践场次 | 校内外演出86场,观众超10万人次 |
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 与20个国家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国际交流活动15场 |
科研项目 | 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 |
作为中国戏曲教育的引领者,中国戏曲学院在2018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既坚守戏曲艺术的传统精髓,又勇于拥抱时代变革,通过完善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拓展国际视野、深化科研创新,学院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FAQs
-
问:报考中国戏曲学院表演专业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报考中国戏曲学院表演专业(如京剧、昆曲等)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①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②身体健康,符合专业所需的身体条件(如身高、五官、体态等,具体要求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③具有高中阶段教育学历或同等学力;④专业素质要求:具备一定的戏曲表演基础,嗓音条件良好,身体协调性强,能接受严格的戏曲基本功训练;⑤需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校考,内容包括唱、念、做、打等综合能力测试,部分专业还需加试视唱练耳或文化课笔试。 -
问:中国戏曲学院2018年在戏曲文化传播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文化传播方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①开设“戏曲与传播”专业方向,培养具备戏曲专业知识和新媒体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②打造“数字戏曲资源库”,通过3D建模、VR技术等手段对经典剧目进行数字化保存与传播;③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戏曲微课堂”系列短视频,用年轻化的语言解读戏曲知识;④发起“戏曲文化进社区”项目,组织师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公益演出和互动体验活动,扩大戏曲受众群体;⑤举办“戏曲国际传播工作坊”,邀请海外留学生参与戏曲创作与推广,推动戏曲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