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演员凌珂的演唱艺术魅力何在?传统与创新如何融合?

京剧演员凌珂的演唱艺术,在当代京剧老生行当里独树一帜,作为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他宗奚派而不拘泥于奚派,以醇厚的嗓音、精妙的润腔与深情的表达,为传统老生艺术注入了时代活力,凌珂1979年生于天津,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京剧,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奚派名家张建国、李军等,深得奚啸伯先生“脑后音如金石声、擲音似断还连”的精髓,又在长期实践中融入自身理解,形成了“情真、味厚、腔巧、韵足”的演唱风格。

京剧演员凌珂的演唱

凌珂的嗓音条件得天独厚,音域宽广,音色清亮中带着苍劲,高腔如穿云裂石,低回似幽谷泉鸣,他尤其擅长运用“擲音”和“擞音”,在《白帝城》“刘备有哭有笑”的唱段中,“汉室空倾”的“空”字以擲音带出悲怆,“江山难保”的“难”字用擞音表现哽咽,将刘备临终前的悔恨与无奈演绎得入木三分,其“脑后音”的运用更是堪称一绝,在《失空斩》“两国交锋龙虎斗”的导板中,声音从脑后穿透而出,既显老生的沉稳,又带出诸葛亮的智勇双全,除却技巧,凌珂更重“以情带声”,在《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后的疯癫唱段中,他通过节奏的突变与音色的夸张,将范进从绝望到狂喜的心理转折刻画得淋漓尽致,唱腔时而如泣如诉,时而癫狂嘶吼,让观众在技巧之外更感受到人物命运的悲怆。

在剧目演绎上,凌珂既坚守奚派经典,又勇于突破创新,他常演的《白帝城》《范进中举》《失空斩》《四郎探母》等剧目,均能精准把握奚派“委婉细腻、清新脱俗”的韵味,如在《四郎探母》“坐宫”一折中,他以“西皮导板”起唱,尾音微微上挑,既保留奚派的儒雅,又融入杨四郎的思乡愁绪,层次丰富,他积极尝试新编剧目,在现代戏《华子良》中,他将奚派的唱腔与麒派的做派相结合,在“装疯卖傻”的桥段里,用跳跃的节奏和口语化的唱腔,塑造出革命者的机智与坚韧,实现了传统程式与人物塑造的统一,从艺二十余载,凌珂的足迹遍布国内外舞台,曾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地演出,让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他不仅注重舞台实践,更致力于传承,先后收徒十余名,在天津艺术学院任教,将“以情带声”的理念传授给青年演员。

京剧演员凌珂的演唱

剧目名称 行当 角色 唱腔特色 艺术表现
《白帝城》 老生 刘备 二黄唱腔为主,脑后音与擲音结合 表现刘备临终前的悲怆与悔恨,情感深沉
《范进中举》 老生 范进 西皮流水与散板结合,节奏多变 刻画范进中举后的疯癫与心理转折,层次丰富
《失空斩》 老生 诸葛亮 西皮导板与原板,高亢苍劲 突出诸葛亮的智勇双全与忠心耿耿
《华子良》 老生 华子良 融合奚派与麒派,唱腔口语化 塑造革命者的机智与坚韧,传统与现代结合

FAQs

  1. 凌珂的演唱与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有何异同?
    同:均以“脑后音”“擲音”为标志,唱腔含蓄内敛,讲究“以情带声”,传承了奚派“巧、俏、脆”的韵味,异:凌珂嗓音更通透,融入现代审美,节奏处理更灵活,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人物情绪的层次感,适合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京剧演员凌珂的演唱

  2. 凌珂在传承奚派艺术时有哪些创新?
    一是在剧目上,不仅复排奚派经典,还创排《华子良》等新编剧目,将传统唱腔与现代人物结合;二是在表演上,融合其他流派元素,如麒派的做派,丰富老生的表现手段;三是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结合青年演员特点调整唱腔,让奚派艺术更具生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