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河南豫剧梨园春599是第几期有何特别之处?

河南豫剧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而《梨园春》作为河南卫视创办的一档戏曲综艺节目,自1994年开播以来,始终以“弘扬豫剧艺术、传承戏曲文化”为宗旨,不仅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更塑造了无数观众对戏曲的美好记忆,在《梨园春》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599”这个数字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它既是对栏目深耕戏曲领域、坚守文化初心的见证,也标志着节目在创新传承中迈入的新阶段。

河南豫剧梨园春599

“599”背后的坚守与突破:《梨园春》的成长轨迹

《梨园春》的开播,正值中国电视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全国首个戏曲综艺栏目,它以“戏迷擂台赛”为核心形式,为普通戏曲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迅速吸引了全国观众的关注,从最初的录播到直播,从单纯的比赛到融合访谈、表演、互动的综合性节目,《梨园春》不断突破边界,而“599”期节目的播出,正是其持续创新与坚守的集中体现。

“599”不仅是一个数字里程碑,更代表着《梨园春》对戏曲艺术“守正创新”的实践,在内容上,栏目既保留了传统豫剧的经典剧目,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通过名家名段复刻让观众重温经典;也积极推动新编现代戏的创作,如《焦裕禄》《红旗渠》《银杏树下》等,将时代精神融入戏曲叙事,让豫剧艺术与当代生活产生共鸣,在形式上,栏目引入“戏歌融合”“跨界合作”等元素,邀请流行歌手、影视演员与戏曲同台,打破传统戏曲的“圈层壁垒”,吸引年轻观众关注,在“599期特别节目”中,豫剧名家小香玉与摇滚歌手信合作演绎《重上巅峰》,将豫剧的高腔与摇滚的激情结合,既保留了戏曲的韵味,又展现了艺术的跨界张力,引发全网热议。

“599期特别节目”:经典与创新的交响

“599期特别节目”作为《梨园春》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以“传承三十载·经典再出发”为主题,通过三个篇章的精心设计,展现了豫剧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经典回望:名家荟萃,致敬初心

节目开篇以“流派传承”为主题,邀请豫剧六大流派(常派、陈派、崔派、马派、阎派、桑派)的代表人物登台,演绎各自流派的经典剧目,常派传人虎美玲带来的《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嗓音高亢明亮,尽显常派刚健清丽的风格;陈派名家牛淑贤表演《卷席筒》“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诙谐幽默的做工与念白,将陈派“俏丽细腻”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已故豫剧大师唐喜成的经典唱段《三哭殿》通过4K修复技术重现屏幕,让观众再次感受到“唐派”艺术的醇厚魅力,这些老艺术家的登台,不仅是对豫剧流派艺术的梳理,更是对《梨园春》三十年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理念的生动诠释。

河南豫剧梨园春599

(二)新编绽放:聚焦时代,青春表达

在“新编力量”篇章中,节目重点推出了近年来涌现的豫剧现代戏与新编历史剧,由河南省豫剧三团创作的现代戏《银杏树下》,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回乡创业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变迁,剧中唱段“银杏树下把梦种”,旋律清新明快,唱词贴近生活,既有豫剧的传统板式,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让观众感受到戏曲艺术的“时代感”,青年演员李金枝、杨红霞等主演的《丹水情深》,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题材,通过移民干部与群众的感人故事,传递了家国情怀,其舞台设计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丹江口的自然风光与移民场景真实呈现,实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技术的完美融合。

(三)跨界对话:打破边界,拓展可能

“跨界融合”是“599期特别节目”的最大亮点之一,节目邀请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与豫剧名家小香玉共同主持,通过“对话+表演”的形式,探讨戏曲艺术的当代价值,在“戏歌新唱”环节,歌手周深演唱了豫剧戏歌《天下河南》,他将流行唱法的细腻与豫剧的拖腔相结合,旋律悠扬婉转,既有“中国风”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流行音乐的感染力,播出后迅速登上各大音乐平台榜单,戏曲演员与芭蕾舞者的合作也成为一大看点:豫剧演员汪荃珍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背景音乐中,表演豫剧片段《红色娘子军·常青指路》,将戏曲的“做派”与芭蕾的“肢体语言”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让观众看到了戏曲艺术跨界发展的无限可能。

“599”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

《梨园春》“599期特别节目”的播出,不仅收获了高收视率与网络关注度,更在文化传承、观众培养、艺术创新等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599”期节目通过系统梳理豫剧流派、复排经典剧目、推出新编作品,为豫剧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活态样本”,特别是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栏目通过“擂台赛”“新秀选拔”等环节,挖掘了一大批戏曲人才,如“梨园春”明星擂主小香玉、李树建等,如今已成为豫剧界的中坚力量,从观众培养的角度看,《梨园春》通过电视传播与新媒体结合,覆盖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据不完全统计,“599期特别节目”在河南卫视播出时,收视率同时段排名全国前三,网络播放量突破2亿,相关话题#梨园春599#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十,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留言“第一次看豫剧就被惊艳”“原来戏曲这么好看”,实现了“老戏迷不流失、新戏迷被吸引”的目标,从艺术创新的角度看,“599”期节目探索的“戏曲+科技”“戏曲+流行”等模式,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戏曲艺术在内容、形式、传播等多个维度的革新。

河南豫剧梨园春599

让豫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站在“599”的新起点,《梨园春》将继续肩负传承戏曲文化的使命,在内容创新、传播渠道、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栏目计划推出“599戏曲人才扶持计划”,通过设立青年演员培养基金、举办新编剧目孵化等方式,为豫剧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将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开发“梨园春”短视频账号、戏曲直播课、线上戏曲博物馆等内容,让观众随时随地接触戏曲艺术,栏目还将探索“戏曲+旅游”“戏曲+文创”等产业模式,通过打造“梨园春”主题戏曲小镇、开发戏曲文创产品等方式,让豫剧艺术从舞台走向生活,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梨园春》“599期特别节目”中的新编现代戏为何能引发观众共鸣?
解答:“599期特别节目”中的新编现代戏之所以能引发观众共鸣,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题材贴近现实,如《银杏树下》聚焦乡村振兴,《丹水情深》反映南水北调移民故事,这些题材与国家战略和百姓生活紧密相关,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二是艺术形式的创新,剧目在保留豫剧传统板式和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多媒体舞台技术等元素,增强了视听冲击力和时代感;三是演员的真情演绎,青年演员深入生活、扎根基层,通过细腻的表演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感受到戏曲艺术的“温度”和“力量”。

问题2:普通观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梨园春》的活动或观看节目?
解答:普通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梨园春》的活动或观看节目:一是电视渠道,河南卫视每周固定时段播出《梨园春》常规节目,重大特别节目(如“599期”)还会进行黄金档直播;二是网络平台,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河南卫视官方APP、“大象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可以回看往期节目;三是线下活动,《梨园春》不定期举办“戏曲进校园”“戏曲下基层”等线下演出,观众可通过当地文化部门或河南卫视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活动信息;栏目还通过官方微博、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发起“戏迷投稿”“线上擂台赛”等活动,观众可上传自己的戏曲表演视频参与互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