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作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始终以贴近时代、反映生活为己任,而现代戏创作更是其彰显生命力的关键领域,在众多以英模人物为题材的豫剧作品中,《任长霞》无疑是一部现象级的佳作,该剧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女性”任长霞为原型,通过戏曲艺术再现了她短暂却光辉的一生——从临危受命担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到铁腕打黑除恶、心系百姓疾苦,最终因公殉职时万人送别的感人场景,而饰演任长霞的豫剧名家刘晓燕,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真挚的情感投入,将这位“女包公”的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成为整场演出的灵魂所在,也让观众通过豫剧的独特魅力,再次感受到英模精神的磅礴力量。
《任长霞》一剧采用“全场”叙事结构,即完整呈现主人公从上任到牺牲的生平事迹,而非选取片段式表演,这种形式为构建人物命运的完整叙事弧光提供了可能,全剧共分四幕,每一幕都紧扣任长霞的精神内核,层层递进地展现其人格魅力与职业操守,第一幕“临危受命”开篇即点明矛盾:登封市当时积案如山、黑恶势力猖獗,百姓怨声载道,任长霞带着组织的重托到任,面对同事的疑虑、群众的观望,她立下“不破黑恶案,绝不收兵”的铿锵誓言,这一幕通过大段的【二八板】唱腔,将新官上任的锐气与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刘晓燕的演唱高亢激越,吐字如珠,“登封城乌云遮天日,百姓苦盼解危局”的唱词,既是对当时困境的描绘,也暗含了她“为民请命”的决心。
第二幕“打黑除恶”是全剧的高潮,集中展现了任长霞与黑恶势力的正面交锋,以王松黑为首的黑社会团伙长期欺压百姓,甚至公然挑衅警方,在这一幕中,刘晓燕的表演突破了传统旦角的柔美,转而展现“帅旦”的飒爽英姿,面对犯罪分子的威胁恐吓,她眼神坚定,身段利落,一段【快二八】“黑恶势力敢猖狂,我任长霞绝不退让”,唱腔如金石掷地,配合猛然拍案的动作,将人民警察的威严与正气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而在审讯室与犯罪分子的智斗中,她时而沉稳冷静,时而义正词严,通过细腻的眼神变化和节奏把控,将“智勇双全”的公安局长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第三幕“心系百姓”则回归到任长霞作为“人民公仆”的温情一面,她深入走访群众,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帮助被黑恶势力强占土地的农民讨回公道,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化解邻里纠纷,这一幕的唱腔转为舒缓的【慢板】,刘晓燕用温婉亲切的嗓音唱出“大家莫要再争执,听我把理说分明”,唱词贴近生活,念白也融入了现代口语的元素,让传统戏曲不再“高冷”,而是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尤其在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对哭的场景中,她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颤抖的声音和含泪的眼神,展现出“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赤子之心,让台下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第四幕“英年早逝”是全剧的情感制高点,也是“全场”叙事的情感收束,任长霞因连续加班突发车祸,不幸殉职,年仅40岁,当噩耗传来,登封百姓自发走上街头,万人送别,灵车所到之处,哭声一片,刘晓燕在这一幕的表演极具层次感:从躺在担架上的虚弱,到听到群众呼唤时的微弱回应,再到生命最后一刻对未竟事业的牵挂,她用极克制的肢体语言和气息控制,传递出巨大的情感张力,尤其是最后一段“未竟的事业还未完,未了的牵挂留人间”的【垛板】,唱腔断断续续,却字字泣血,将英模的遗憾与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整场演出画上了震撼人心的句号。
刘晓燕之所以能将任长霞塑造得如此成功,离不开她对豫剧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的精准把握,作为河南豫剧院三团的当家花旦,她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深得常派艺术“刚健明亮、朴实大方”的真传,在《任长霞》中,她大胆突破传统闺门旦、帅旦的表演范式,将现代人物的气质与戏曲程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英模旦”形象,在唱腔上,她既保留了常派的“吐字清晰、行腔流畅”,又根据人物情感需求调整节奏和音色:面对黑恶势力时,唱腔如惊涛拍岸,充满力量;与群众相处时,唱腔如涓涓细流,充满温情,在身段上,她巧妙融合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与生活化动作:作为公安局长,她的台步不再是传统旦角的“碎步”,而是干练的“快步”,眼神坚定,动作利落,展现出职业女性的飒爽英姿;而在与群众互动时,她又适时融入“搀扶”“倾听”等生活化动作,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
豫剧《任长霞》自2005年首演以来,巡演全国,累计演出超500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等殊荣,刘晓燕也凭借此剧斩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等重要奖项,该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英模形象,更在于它探索了豫剧现代戏创作的“新路径”——既坚守戏曲艺术的“根”(程式化表演、唱腔音乐等),又扎根时代的“魂”(现实题材、人物精神),实现了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通过刘晓燕的“全场”演绎,任长霞的故事不再是一则新闻报道,而是一堂生动的“精神党课”,让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担当的意义。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刘晓燕在塑造任长霞这一角色时,如何平衡戏曲程式与现代人物的真实感?
解答:刘晓燕通过“程式为形、生活为神”的创作理念实现平衡,在形式上,她保留豫剧的基本程式,如水袖功、台步、眼神等,确保戏曲的韵味和美感;在内容上,她深入生活,观察公安干警的工作状态,将生活化的动作和情感融入表演,她特意到公安局体验生活,学习敬礼、持枪、记录口供等动作,将“警察敬礼”这一现代礼仪转化为戏曲化的“单膝点地、抱拳礼”,既符合人物身份,又不失戏曲美感,在情感表达上,她摒弃传统戏曲的“脸谱化”,而是通过细腻的眼神变化、语气轻重和节奏快慢,展现任长霞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如面对群众时的耐心、面对犯罪分子时的愤怒、牺牲前的遗憾,让人物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问题2:豫剧《任长霞》为何选择以“全场”形式呈现?这种形式对剧情表达有何帮助?
解答:“全场”即完整呈现任长霞从上任到牺牲的生平事迹,而非选取片段式表演,这种形式有助于构建人物命运的完整叙事弧光,让观众全方位了解英模的成长轨迹和精神世界,通过“临危受命—打黑除恶—心系百姓—英年早逝”的四幕结构,剧情层层递进,既展现了任长霞作为公安局长的“铁腕”一面,也揭示了她的“柔情”内核,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全场”形式便于集中展现主题思想的升华:从“破案”到“民心”,再到“牺牲”,任长霞的一生始终围绕“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这种完整的叙事让观众更能感受到英模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全场”形式也为豫剧现代戏的舞台呈现提供了丰富空间,通过场景转换、唱腔变化等手法,让传统戏曲在表现现代题材时更具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