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演员王玉华近照引关注,她如今怎么样了?

豫剧演员王玉华作为当代豫剧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鲜明的表演风格,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深受戏迷喜爱,近年来,尽管年过六旬,她依然活跃在豫剧传承与传播的一线,其近照不仅展现了舞台上的风采,更传递出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与热爱。

豫剧演员王玉华近照

王玉华从艺四十余载,主攻闺门旦、青衣行当,师承豫剧名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表演特色,她的嗓音明亮醇厚,豫东调的豪迈与豫西调的婉约在她身上融合得恰到好处,既能演绎《花木兰》中替父从军的英姿飒爽,也能诠释《秦香莲》里悲苦坚韧的市井女性,近年来,她在《穆桂英挂帅》《五女拜寿》等传统剧目中的表演愈发炉火纯青,眼神中的戏、身段里的情,让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2023年,她在郑州艺术中心举办的个人专场演出中,一曲《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依旧气息饱满、字正腔圆,台下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感叹:“王老师的功底几十年没变,越品越有味道!”

从近照来看,王玉华的舞台形象依旧饱满,无论是浓墨重彩的戏妆,还是素雅便服,她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在后台准备照中,她常常对着镜子仔细描摹眉眼,即便鬓角已添银丝,但只要穿上戏服,戴上头饰,瞬间就能进入角色状态,眼神中的专注与坚定,仿佛时光从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迹,生活中的她则随和亲切,常在社交平台分享练功日常、与徒弟对戏的片段,或是探访老艺术家的点滴,配文多为“戏比天大”“传承不能断”,字里行间透着对豫剧的执着,2024年初,她参与拍摄的豫剧纪录片《豫韵流芳》播出,镜头下的她不厌其烦地为年轻演员示范唱腔,手把手纠正身段,一位年轻徒弟说:“王老师教戏时比我们年轻人还有劲儿,她说豫剧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得接着。”

为了让豫剧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王玉华近年来积极尝试“传统+创新”的传播方式,她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定期发布“一分钟学豫剧”短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豫剧的流派、行当和经典唱段,甚至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唱腔改编,比如用豫剧曲调演唱《孤勇者》,意外走红网络,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她还走进高校开展“豫剧文化沙龙”,通过互动体验让学生感受水袖、台步的魅力,不少学生因此爱上豫剧,专程追着她的演出跑,她常说:“豫剧不能只留在剧院里,得让年轻人看到它的‘潮’和‘活’,他们才会喜欢。”

豫剧演员王玉华近照

在艺术传承上,王玉华先后收徒十余名,其中不乏90后、00后青年演员,她要求徒弟们不仅要练好基本功,更要“懂戏、悟戏”,从人物内心出发塑造角色,每年寒暑假,她都会组织“冬令营”“夏令营”,带着徒弟们下乡演出,让年轻人在田间地头感受观众的热情。“以前觉得传统老戏年轻人不爱看,跟着王老师下乡才明白,好戏不怕没人看,关键是你要把戏演到观众心里去。”她的徒弟李媛在采访中说道。

王玉华依然保持着每周练功的习惯,清晨在公园吊嗓、压腿,下午在家研究剧本、打磨新角色,她的近照里,既有舞台上的光彩照人,也有传承中的默默坚守,正如她常引用的那句话:“只要戏台还在,我的脚步就停不下来。”这份对豫剧的热爱与执着,让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她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让更多人看到豫剧历久弥新的魅力。

相关问答FAQs

豫剧演员王玉华近照

  1. 问:王玉华老师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吗?是否还会参与新的剧目创作?
    答:是的,王玉华老师目前仍活跃在舞台一线,每年参与演出约50场,涵盖传统剧目复排和新创剧目,近年来,她参与了现代豫剧《焦裕禄》的复排,饰演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并在新编历史剧《大河谣》中担任艺术指导,为年轻演员把关表演细节,同时也在尝试探索适合中老年角色的创作方向。

  2. 问:王玉华老师如何平衡传统豫剧的传承与吸引年轻观众?
    答:她主要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创新”双轨并行:线下坚持“送戏进校园、进社区”,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豫剧魅力;线上则利用短视频平台,用年轻化的语言和形式(如豫剧改编流行歌曲、戏曲妆变装视频)降低观看门槛,同时开设“豫剧小课堂”讲解专业知识,让年轻观众不仅“看热闹”,更能“懂门道”,从而逐步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